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分析安罗替尼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及SCI数据库收载的安罗替尼致ADR的个案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安罗替尼致ADR的文献报道有13篇,共17例,其中男性10例(58.82%),女性7例(41.18%);年龄主要集中在41岁以上(88.24%);多发生在用药31~60 d (38.10%);ADR以心血管系统(33.33%)和呼吸系统(28.57%)损害为主;ADR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瘘(5例),高血压(4例),手足皮肤反应(2例)等;经对症处理后,13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死亡。结论:应加强安罗替尼ADR的临床监测,避免严重的ADR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CRO)耐药特征以及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U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统计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2016—2020年分离的 CRO临床资料以及同期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临床共分离出 CRO菌株 3 342株,其中以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CRKP)1 280株( 38.30%)、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CRAB)1 094株( 32.73%)、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CRPA)609株( 18.22%)、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136株( 4.07%)为主;分布科室主要有重症医学科 1 423株( 42.58%)、普内科 406(12.15%)、肝胆胰外科 310(9.28%)等; 2016—2020年 CRO、CRKP、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检出率与美罗培南使用强度呈强相关( 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国药物治疗临床路径构建实施的基本情况。方法:通过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2年4月发表的药物治疗临床路径构建实施的文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相关文献35篇。2013年我国首次对药物治疗临床路径进行阐述,2020年至2022年4月已发表论文20篇(占57.14%);刊载的主要期刊为《中国药业》(5篇,占14.29%)、《中国医院药学杂志》(3篇,占8.57%);第一作者所属机构主要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5篇,占14.29%);地域分布主要为山东省(9篇,占25.71%)、广东省(7篇,占20.00%)和北京市(4篇,占11.43%);主要涉及的药品种类为抗菌药物路径(22篇,占62.86%);主要涉及的手术和疾病种类为妇产科、骨科手术及呼吸、循环系统疾病(26篇,占74.29%);主要涉及的科室为妇产科、骨科和呼吸科(19篇,占54.29%)。结论:2013年以来,我国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促使临床用药更符合适应证,药品品种减少,更安全、有效,减少了门诊及住院就医次数,降低了医保费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滞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水平及相互作用,以及薤白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束缚法制造气滞实验模型。应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内皮损伤相关关键蛋白COX-2和iNOS蛋白水平的变化,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探讨COX-2和iNOS的相互作用,光镜和电镜分析血管内皮的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血管COX-2和iNOS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并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与血管内皮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损伤相一致;与模型组相比,薤白组COX-2和iNOS的蛋白含量降低,两者的相互作用减弱(P<0.05或P<0.01),且血管内皮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气滞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COX-2和iNOS蛋白含量增高,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可加重血管内皮损伤,薤白能够纠正这些异常,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人血清白蛋白(HSA)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使用HSA的住院患者1257例,统计基本信息、科室、出入院诊断、用法用量及使用前血清白蛋白指标等信息,以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UHC)《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简称《UHC指南》)和《北京市医疗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耐药菌株(CRO)分布特征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趋势。方法 统计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分离的CRO临床资料以及同期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临床共分离出CRO菌株4 255株,其中以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1 555株(36.55%)、碳青霉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CRAB)1 391株(32.69%)、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867株(20.38%)、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161株(3.78%)、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175株(4.11%)为主;分布科室主要有重症医学科1 805株(42.42%)、普内科509株(11.96%)、肝胆胰外科356株(8.37%)等;2017-2021年CRO、CRKP、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检出率与美罗培南AUD呈强相关(r=0.900)。结论 CRO检出率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遏制,但仍处于相对严峻的形势,应重视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的增长。CRO尤其是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的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1例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停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引起的撤药恶性综合征,提示应提高医务人员对帕金森病撤药恶性综合征的重视,促进围手术期用药安全。患者因骨科手术停用多巴丝肼,术后出现发热、意识障碍、肌酸激酶升高和肌肉强直,症状出现后第2天恢复使用抗帕金森药物多巴丝肼,并加用美金刚,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药师对帕金森病撤药恶性综合征的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文献复习,参与临床决策,监护患者治疗。患者恢复帕金森药物治疗后第2天体温下降至正常,第3天呼唤可睁眼,第11天神志清醒。患者术后发热不除外感染,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7 d后停抗感染治疗。经文献分析,帕金森病撤药恶性综合征在停药约1~4 d后出现症状,恢复用药约1~10 d后症状缓解。围手术期不能突然停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如需停药,建议术后及时恢复治疗,警惕撤药恶性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药物性肝损伤(DILI)自动监测与评估系统(DILI-SAS),提升临床DILI的诊断效率。方法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全部住院病历数据进行挖掘和利用,并结合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RUCAM)构建DILI-SAS。对2022年8月-2023年1月期间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住院的19 445例患者病历进行检测,验证系统性能并人工分析DILI患者基本资料及第一怀疑药物分布情况。结果 DILI-SAS整体准确率为91.95%,召回率为93.20%;共监测出75例DILI病例,DILI发生率为385.70/10万人;通过人机耦合的方式开展DILI监测效率比人工独立监测约提高了60倍;75例DILI中主要以男性(61.33%)、60岁以上(56.00%)患者为主,肝损伤临床分型主要是肝细胞损伤型(69.33%),潜伏期主要集中在用药后5~90 d(62.67%),RUCAM评分在3~5分之间最多(66.67%);第一怀疑药物的药理分布主要为二氢吡啶类、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等,具体药物有阿托伐他汀、奥美拉唑、头孢曲松、甲硝唑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