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消化道穿孔、腹腔感染术后病人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清蛋白(PA)水平、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例消化道穿孔、严重腹腔感染剖腹探查术后病人,根据EN启动时间分为EEN组(n=123,术后24~36 h行EN)、延迟EN组(n=76,术后72 h后行EN),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入院当天和术后第7天IL-6、hs-CRP和PA水平的变化,以及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入院当天IL-6、hs-CRP和P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两组病人IL-6、hs-CRP均较入院当天明显下降,血清PA水平较入院当天明显升高(P0.05)。EEN组在术后第7天IL-6、hs-CRP水平明显低于延迟EN组,PA水平明显高于延迟EN组(P0.05)。EEN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明显较延迟EN组缩短(P0.05)。结论:EEN较延迟EN可缩短消化道穿孔、腹腔感染术后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改善术后IL-6、hs-CRP和PA水平。  相似文献   
32.
重症医学走在高级生命支持医学前沿,配备多种先进生命支持仪器和技术,为更多的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提供可能性,因此越来越受到卫生部及各级医院的重视,重症医学科在2009年卫生部《医疗机构诊疗科日名录》中新增为一级诊疗科目[1]。而随着重症医学科的发展,贵州省各县级医院相继建立重症医学科。但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重症医学医师明显不足,由此省卫生厅组织在我院进行县级医院重症医学骨干医师培训。我科进行培训的全部骨干医师培训学员共61人,采用理论培训+模式操作+临床实践的方式培训3个月。现将培训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50~350 g,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6组(n=6),假手术组(S组)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重复3次后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LS组、MS组和HS组分别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05、0.2、1.0μg·kg-1·min-1,持续5 rain,停5 min,重复3次后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于缺血前即刻(T0)、缺血30 min(T1)、再灌注30 min(T2)、60 min(T3)和120 min(T4)时记录心率(HR)、左心室收缩峰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和左心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计算左心室发展压(LVDP).于T2时行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于L时处死大鼠,取股动脉血样3 ml,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心肌梗塞区(IS)面积与缺血危险区(AAR)面积的比值(IS/AAR),以IS/AAR表示心肌损伤程度.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5组SOD活性降低,I/R组MDA浓度升高,IPC组及HS组MDA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I/R组比较,IPC组、LS组、MS组和HS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IS/AAR及MDA浓度降低,IPC组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与IPC组比较,LS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及IS/AAR升高(P<0.05或0.01).结论 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PTP)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 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n=18),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再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20 min后,对照组(C组)持续灌注K-H液100 min不停搏;缺血再灌注组(IR组)持续灌注K-H液30 min;二氮嗪预处理组(D组)依次灌注K-H液15 min、二氮嗪50 μmol/L 10 min和K-H液5 min;5-羟葵酸组(5-HD组)依次灌注5-HD 100 μmol/L 10 min、K-H液5min、二氮嗪50 μmol/L 10 min和K-H液5 min.除C组外其余组于平衡后30 min灌注4℃ St.Thomas停搏液,全心停搏40 min,再灌注30 min.各组于平衡末、缺血前即刻及再灌注末随机取6个心脏测定心肌线粒体PTP半开放时间(T1/2)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与平衡末、缺血前即刻相比,各组再灌注末心肌线粒体PTP T1/2缩短,膜电位降低(P《<0.05或0.01);与C组比较,其余组心肌线粒体PTP T1/2缩短,膜电位降低(P<0.01);与IR组比较,D组心肌线粒体PTP T1/2延长,膜电位升高(P<0.01),5-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5-HD组心肌线粒体PTP T1/2缩短,膜电位降低(P<0.05).结论 二氮嗪50 μmol/L预处理可减少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PTP开放,减少线粒体膜电位的丢失,维持心肌线粒体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一氧化氮在七氟醚预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重2.1~2.9 kg,随机分为5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EV组)、L-NAME组、七氟醚预处理+L-NAME组(SL组)和L-NAME+七氟醚预处理组(LS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5 min,再灌注3 h的方法制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EV组吸入1.7%七氟醚30 min,洗脱15 min行预处理后制备模型;L-NAME组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 1 mg/kg,5 min后制备模型;SL组七氟醚预处理后,静脉注射L-NAME 1 mg/kg,5 min后制备模型;LS组静脉注射L-NAME 1 mg/kg,5 min后行七氟醚顶处理,制备模型.于模型制备前即刻(T0)、心肌缺血45 min(T1)、再灌注60 min(T2)、120 min(T3)、180 min(T4)时记录HR、MAP、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于T4时抽取股动脉血3 ml,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取心室肌组织,测定心肌缺血危险区(AAR)和梗塞区(IS)面积,并计算IS/AAR.结果 与IR组比较,SEV组缺血再灌注时+dp/dtmax升高,血浆cTnT浓度、CK-MB和LDH活性和心室肌IS/AAR降低(P<0.05),其余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氧化氮参与了七氟醚预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可能是其保护作用中某一通路上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36.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鞘内注射药物(吗啡或哌替啶)对减轻腰硬-联合麻醉寒战反应的效果 方法 90例剖宫产病人(ASA I或II级)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Group A,n=30):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给予8-10mg0.75%布比卡因;吗啡组1(Group B1,n=30):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给予8-10mg 0.75%布比卡因,再注入0.1mg吗啡;吗啡组2(Group B2,n=30):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给予8-10mg 0.75%布比卡因,再注入0.2mg吗啡;哌替啶组1(Group C1,n=30):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给予8-10mg 0.75%布比卡因,再注入5mg哌替啶;哌替啶组2(Group C2,n=30):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给予8-10mg 0.75%布比卡因,再注入10mg哌替啶。观察记录寒战发生率、寒战评分,胎儿Apgar评分。结果 吗啡组、哌替啶组的寒战发生率、寒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鞘内注入哌替啶对预防腰硬联合麻醉的寒战反应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的预见性护理要点.方法 在1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预见性护理中,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同时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同时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加强康复训练.结果 通过各项预见性护理,1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中,有1例术后发生颈部血肿及时清除恢复顺利,1例肺部感染经综合治疗痊愈,1例低钠血症积极治疗后恢复正常.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良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能提高病人及家属的依从性及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及残障率,提高治愈率,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效果。方法按照入科时间,将机械通气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危重症监护常规,试验组A引入部分集束化干预措施( ABCD),试验组B实施全部集束化干预措施(ABCDE),比较3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治疗费用。结果集束化干预措施实施后,谵妄发生率由原来的40.4%下降至12.7%,机械通气时间、ICU 时间分别由(122.34±74.80)h和(10.11±10.62)d缩短到(80.95±48.72)h和(5.98±3.28)d,ICU治疗费用由(2.19±1.17)万元降至(1.53±1.08)万元。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BCDE集束化干预措施应用于ICU患者谵妄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效果和安全性,能够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谵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降低ICU治疗费用,提高了医疗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40.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造成心肌结构损伤、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发展会导致级联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线粒体是一种结构功能复杂且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的细胞器,其稳态的维持依赖于正常形态、功能及数量的相对稳定状态。线粒体质量与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微小RNA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调控因子。本文通过微小RN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形态、功能、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DNA几个方面的调控机制与相关前沿进展进行综述,为微小RNA参与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损伤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