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71.
目的报道足背动脉内侧筋膜支为蒂的足内侧皮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对足内侧区皮肤筋膜血供的进一步观测,发现足背动脉内侧筋膜支恒定,为该区的重要血供来源。据此设计了可达10cm×8cm的足内侧皮瓣。临床用于修复足背、踝部、前足、小腿下端及手部软组织缺损18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良好,供区损害轻。结论足背动脉内侧筋膜分支是足内侧皮瓣的可靠血管蒂。该皮瓣是修复足背、踝部、小腿下端及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72.
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将36例NHL病灶分为颈淋巴结内组和淋巴结外组,并观察其CT形态、密度和边缘。结果 结外NHL病变共39灶(31例),依次见于Waldeyer环(11灶)、上颌(8灶)、颌面间隙(7灶)、腮腺(6灶)和头颈其他部(7灶)。病变形态有肿块和粘膜异常增厚之分。结内NHL病变共累及16侧颈区淋巴结。结外NHL伴结内NHL者共10侧颈区。结论 头颈部结外NHL的CT表现特点为多发边缘不光滑的软组织实性肿块;颈淋巴结内NHL多有坏死和边缘增强,淋巴结融合肿块则于单发结内NHL中多见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分别与结合比较临床和CT对喉癌T分期的价值。方法 将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T分期结果首先与其术前CT及临床内窥镜各自的T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然后结合CT与临床内窥镜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以手术病理T分期为对照标准,48例喉癌中,①临床T分期的准确率为41.7%(T1和T2期的准确率为60.9%,T3和T4期的准确率为24.0%)。②CT的T分期的准确率为54.2%(T1和T2期的准确率为47.8%;T3和T4期的准确率为60.0%)。③结合临床与CT,准确率可达到60.4%(T1和T2期的准确率为60.9%;T3和T4期的准确率为60.0%)。结论 临床对T1、T2期喉癌分期的准确率相对较高,CT对T3、T4期喉癌分期的准确率相对较高,结合临床和CT,可相对提高其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4.
MRI结合动脉造影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头颈部血管畸形合理的影像检查流程。方法:采用磁共振(MRI)检查45例头颈部血管畸形患者。其中15例还进行了增强CT检查,15例进行了动脉造影(DSA)检查。比较这3种检查手段的影像特征。结果:MRI对各种头颈部血管畸形检查都有意义,多于其它任何一种血管影像方式可提供的病变信息。但在显示高流速及混合性血管畸形的供应动脉及回流静脉方面,DsA明显优于MRI。结论:以MRI作为头颈部血管畸形的最初检查手段,在高流速及混合性血管畸形中结合DSA。  相似文献   
75.
磁性固位体引起MRI伪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磁体 衔铁以及衔铁引起MRI伪影的差别。方法:以三种磁性固位体产品为样本,在0.15Tesla的永磁型磁共振仪上,分别进行体外实验和口腔内实验,对MRI伪影的最大径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衔铁引起伪影的最大径为91.9mm,磁体 衔铁引起伪影的最大径为145.3mm。结论:衔铁引起伪影的范围明显小于衔铁 磁体,其最大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6.
翼腭窝部位病变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翼腭窝区病变的CT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265例翼腭窝区病变的人皆行CT冠状和横断扫描、,所得影像资料与其病理结果相对照进行分析,结果:26例翼腭窝区病变中犯翼腭窝前壁者有21便,约占80%;侵犯翼腭伯壁者有16例,约占61%,侵犯翼腭窝底壁者有15例,占58%;侵犯腭窝内壁者有14例,约占54%;侵犯翼腭个壁者有5例,约占20%,骨破坏可分为侵蚀性和膨胀性两种,恶性病变以侵 骨破坏为主  相似文献   
77.
应用X线头颅定位片测量儿童腺样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在儿童腺样体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X线曲面体层全景机对45例临床考虑腺样体增生的3~13岁儿童行侧位X线头颅定位摄片,其中40例同时用普通X线机摄常规鼻咽侧位片;然后对X线片进行质量评价和腺样体的测量。对X线片质量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的摆位简单、准确,可重复性强,对鼻咽部各类结构显示良好。以骨性标志蝶骨翼板根部和枕骨斜坡颅外面连接点,结合下颌骨下缘和蝶鞍垂体窝,作为摄片质量评价的参照。以蝶骨翼板根部和枕骨斜坡颅外面连接点显示清晰,下颌骨下缘和蝶鞍垂体窝边缘锐利、清晰,同时要求腺样体等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为合格片标准。45例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完全标准34例,达标率76%。40例常规鼻咽侧位片,完全标准21例,达标率53%。侧位X线头颅定位摄片的质量显著高于常规鼻咽侧位片(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鼻咽侧位片,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具有可操作性强、成像质量高的优势,便于对属于软组织结构的腺样体进行测量,是儿童OSAHS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上颈部淋巴结恶性肿瘤影响颈鞘的CT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和活检病理证实的上颈部淋巴结恶性肿瘤病例77例(83例病变),并对其在CT上显示的影响颈鞘及其内部血管的形式进行分类和评价。结果:CT上,病变对颈鞘及其内部血管影响的表现主要有:①颈鞘内血管受压变形者52例病变(颈内动脉1例;颈内静脉51例);②颈鞘内血管受压“消失”者13例病变(均为颈内静脉);③颈鞘内血管受压移位者67例(颈内动脉22例,颈内静脉50例);④淋巴结恶性肿瘤围绕颈鞘血管者15例。结论:上颈部淋巴结恶性肿瘤对颈鞘内部血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推移和受压变形。判断病变是否侵犯颈鞘及其内部血管,应综合考虑其CT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7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诊断价值。方法 19例临床疑似IVCS的患者行MSCTA检查,由左足背静脉注射对比剂80mL,注射速率1mL/s,延迟50~70s扫描,准直20mm,螺距1.375,总扫描时间约35s,重建层厚2.5mm,间隔1.25mim,用容积再现(VR)和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重建。结果 MSCTA诊断IVCS18例,1例未见异常。该19例患者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n=16)和手术(n=3)证实,MSCTA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MSCTA对IVCS的诊断有较大价值,是对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80.
颞下颌关节区滑膜软骨瘤病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区滑膜软骨瘤病在CT上的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搜集9例主诉为单侧颞下颌关节区肿胀患者的CT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并对其CT表现进行评价.所有病例均经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滑膜软骨瘤病.结果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CT表现为:(1)关节区软组织肿大(n=8);(2)病变内有散在钙化小体(n=8);(3)关节间隙增宽(n=4);(4)下颌髁突骨质异常改变(n=3);(5)颞骨关节面骨质异常改变(n=6),其中CT表现为颞骨关节面骨质硬化者4例,颞骨关节面骨质吸收者3例,颞骨关节面骨质变薄者1例.1例CT检查显示滑膜软骨瘤病向上经颞骨关节面侵犯颅内(大脑颞叶脑膜).结论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CT表现以该区软组织肿胀伴散在的钙化小体和周围骨质受侵犯为特征.后者可以引起中颅窝底的破坏和颅内侵犯,进而影响病变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