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目的 探讨牙列拥挤患者与正常(牙合)人Bolton指数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选取正常(牙合)人91名和安氏Ⅰ类中重度牙列拥挤患者80名作为实验对象,年龄16-26岁,平均年龄21岁,运用昆明医学院正畸科开发的牙(牙合)模型系统测量两组Bolton指数的各项指标,将测量结果导入SPSS,将各项指标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 正常(牙合)人与牙列拥挤患者的Bolton指数均无显著性的性别差异;牙列拥挤组的6个上前牙牙冠宽度总和、6个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上颌12个牙牙冠宽度总和和下颌12个牙牙冠宽度总和均大于正常(牙合)组,都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而两组的Bolton前牙比和全牙比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安氏Ⅰ类牙列拥挤患者Bohon指数与正常骀人无明显差异,但对牙列拥挤患者应关注牙量过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滞针刺法加中药薰洗治疗胫骨疲劳性损伤与单纯超短波治疗的疗效,检验两种疗法疗效不同的假设。方法60例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滞针刺法加中药薰洗治疗,并与仅运用超短波治疗的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效显率为73.4%,对照组为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64,P<0.01)。结论滞针刺法加中药薰洗治疗胫骨运动疲劳性损伤能在短疗程内取得较单纯超短波治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茶碱对哮喘气道炎症和肺内一氧化氮(NO)水平、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分为6组:哮喘模型组(A,10只),正常对照组(N,10只),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组(C1,7只),地塞米松腹腔注射组(C2,7只),布地奈德气雾剂组(C3,7只),茶碱组(T,10只)。建立哮喘模型,给予糖皮质激素、氨茶碱、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估三位一体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对患者病情控制水平和哮喘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位一体哮喘教育管理模式由哮喘专业门诊、哮喘宣教中心和哮喘患者协会构成。2005年4月至6月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三位一体哮喘教育管理的门诊患者为教育组(56例);选择另一家三级医院未接受系统哮喘教育管理的门诊患者为对照组(30例)。采用面对面问卷方式调查两组近8周的病情控制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情的良好控制率分别为61%(34例)和10%(3例),教育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0,P<0.01);两组哮喘患者生命质量总评分分别为(155±12)分、(132±24)分,教育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P<0.01)。结论三位一体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水平和哮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5.
<正>髌尖末端病是运动创伤中的常见病[1],笔者采用电针配合静蹲练习治疗髌尖末端病32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32例患者均来自2008年至2013年我单位医务室门诊部。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9~63岁,平均16岁;病程4天~2年。诊断标准:膝前髌尖部位肿痛,可伴跑跳痛、发力痛、半蹲痛、膝软无力;伸膝抗阻试验阳性;起病隐蔽,与长时间专项运动或一段时间内运动量增加有关;X线检查多数患  相似文献   
76.
张春盛  刘继辉  孙明  余兵 《安徽医药》2019,23(2):280-282
目的 探讨胸部小切口在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滨湖医院胸心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6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右胸小切口和上腹正中切口)和对照组(右胸后外侧切口和上腹正中切口)各23例。对两组的胸部切口长度、胸部操作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上肢功能恢复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切口长度[(12.1±3.5) cm比(25.2±4.4) cm]、上肢功能恢复时间[(8.4±1.4) d比(13.6±2.7) d]、镇痛药物使用时间[(42.3±6.6) h比(64.4±7.2) h]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8、8.279、12.770,均P=0.000);胸部操作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部小切口Ivor-Lewis术式缩小了胸部切口,胸部操作时间并无延长,能够充分清扫淋巴结,改善病人术后情况,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7.
78.
应用BSD2000型热疗机对6例胸壁肿瘤进行热疗加放疗。女性5例,男性1例。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5例,纤维组织细胞肉瘤术后复发1例。平均肿瘤体积为402.2cm3,平均放疗剂量47.6Gy。热疗均在放疗后30分钟内进行,每周2次。6例病人共加热21次。其中85.7%的加热肿瘤内达42℃以上,52.4%的加热TEM42.5≥30,平均Tmin、Tmax和Tmean分别为41.8±1.0℃,42.5±0.7℃和42.1±0.6℃。热疗副作用包括出汗6例,皮肤水疱1例,局部疼痛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调查21号染色体上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D21S11、D21S1432、D21S2054和D21S1446在西安汉族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分布和法医学统计参数.方法 以西安地区汉族100例无关个体为研究对象,选用唐氏综合征关键区域内及其附近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时其进行遗传多态性调查分析.结果 100例无关个体4个位点(D21S11、D21S1432、D21S2054和D21S1446)分别检出12、8、6、8个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结论 21号染色体上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均有较高的个体识别率,在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中有应用价值,对唐氏综合征的基因诊断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