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31.
牙列拥挤患者与正常人的Pont指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Pont指数与牙列拥挤的关系,探讨牙列拥挤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选取91名正常人和 101名牙列拥挤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牙冠宽度和牙弓宽度,计算出双尖牙指数和磨牙指数,并对测量结果进行 分析。结果 (1)牙列拥挤组的双尖牙指数和磨牙指数大于正常组,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2)正常组的上颌 双尖牙牙弓宽度和上颌磨牙牙弓宽度存在性别上的显著性差异,但正常人与牙列拥挤患者的Pont指数均无性别 差异。结论 牙列拥挤的发生与Pont指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哮喘气道炎症过程及肺内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分为3组:哮喘组(7只),正常对照组(6只),扎鲁司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组(7只).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给予口服扎鲁司特40 mg*kg-1*d-1,共5 d,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细胞百分比(EOS%),血涂片,骨髓片中EOS%,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使用扎鲁司特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哮喘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13.9±0.8)×106 ml-1]、EOS%[(47.75± 13.0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正常对照组相应数值分别为(1.9±0.5)×106 ml-1和(0.2±0.01)%,口服扎鲁司特后BALF中白细胞总数[(1.3±0.4)×106 ml-1]、EOS%[(1.33±1.07)%]显著低于哮喘组(P< 0.001),哮喘组激发后第一天血涂片中EOS%[(18.75±8.54)%]显著高于对照组[(1.5±1.0)%,P<0.001],扎鲁司特组在激发后第1天血涂片中EOS%则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6.95±3.83)%],哮喘组骨髓片中EOS%[(13.5± 3.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5±2.9)%],而扎鲁司特组[(12.7±6.0)%]与哮喘组比较无显著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扎鲁司特可抑制iNOS表达,但不影响eNOS表达.结论:肺内哮喘炎症时的EOS来自于血循环边缘池和骨髓增生,扎鲁司特有效地抑制EOS浸润,从而抑制气道炎症,扎鲁司特可能通过间接或直接的途径抑制 i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乌药汤的活性成分;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基因,使用GeneCards数据库得到原发性痛经相关基因靶点;将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基因与原发性痛经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得到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潜在靶点基因;使用KOBAS3.0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gene ontology,GO)和KEGG通路进行分析,得到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重要调节通路;采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筛选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从乌药汤中共筛选出菜蓟苦素、金圣草(黄)素、异黄檀素、甘草素f等31个活性成分,涉及包括ESR1、CASP3、MMP9、HRAS在内的23个基因靶点,影响了内分泌抵抗(Endocrine resistance)、雌激素受体信号传导通路(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和催乳激素信号通路(Prolactin signaling pathway)等95条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有较强结合,其中菜蓟苦素(cynaropicrin)和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与阳性药接近。结论:本研究通过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揭示了乌药汤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药效,为进一步阐释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对茶碱类药物在哮喘治疗中作用和地位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介了茶碱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的一些新认识,对其在哮喘治疗中的地位给予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我国现有文献中报道的蠊缨滴虫肺部感染是否被误判,蠊缨滴虫是否为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原.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6例肺部疾病患者BALF中发现的顶端带有纤毛的活细胞的活动状态、光镜特点及电镜下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鉴定其来源和性质,确定是否为蠊缨滴虫,同时进行文献检索.以“蠊缨滴虫”和“Lophomonas blattarum”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复习文献中提供的细胞图片及诊断方法,确定文献中肺蠊缨滴虫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结果 6例患者BALF 中发现的活细胞,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均表现为气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特点,细胞核位于细胞的基底部,且不具有蠊缨滴虫特有的结构(萼器、核周小管、轴丝).文献报道的蠊缨滴虫感染病例均依据细胞的活动性及具有纤毛的特点进行诊断,未对照文献报道的“蠊缨滴虫”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超微结构研究.所有发表文献中的细胞染色图片与本研究发现的上皮细胞形态基本一致.结论 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报道的有关“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病例均为误诊,目前尚不能确定蠊缨滴虫为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原.  相似文献   
36.
83例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原与儿童慢性荨麻疹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柳州地区83例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半定量检测。结果引起儿童慢性荨麻疹的前3位食物依次为蛋清/蛋黄、牛奶、鳕鱼,阳性率分别为82.35%、60.29%、26.47%。结论检测食物过敏原可明确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的食物,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自制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建立正畸牙移动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5只,每只大鼠左侧下颌牙列均安装镍钛拉簧矫治器,以下切牙为支抗拉左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向近中移动作为实验组,对侧不安装矫治器作为对照组.肉眼观察正畸牙移动,计算矫治器脱落率.实验侧及对照侧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肉眼可见实验侧下颌第一磨牙发生了明显的近中移动,第一、二磨牙之间出现可见间隙.组织学反映下颌第一磨牙张力侧压力侧发生了应有的变化,光镜下未见牙髓和压力侧组织坏死及牵张侧龈下骨质缺损等副作用.结论成功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避免直接切开下腔静脉缩窄环,解决下腔静脉回流障碍问题。方法 沿下腔静脉两侧在心包上做“Y”型切口。结果 14例重症缩窄性心包炎患者采取该术式后,症状消失12例,缓解2例;所有病例腹水、下肢浮肿均消失;肝脏缩小至正常者9例;术后3~5天中心静脉压较术前降低,平均下降0.8kPa;脉压差较术前增加2.1~3.1kPa;腹围缩小16~25cm。结论 该术式危险性小,能解决下腔静脉回流障碍,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39.
肖文  余兵  巫聪萍 《广西医学》2008,30(9):1438-1439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因尚不明确,病程较长.目前缺乏令人满意的特效疗法.笔者2006年2月至2007年10月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UVB)照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36例玫瑰糠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罹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医务人员康复期的肺部情况,以及本病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SARS的医务人员76例,出院后进行症状问卷调查、胸部CT、肺功能测定及SaO2检查。结果出院后主要表现为乏力67例(882%),脱发57例(750%),骨关节疼痛54例(711%),气短31例(408%),痤疮20例(263%),心悸18例(237%),下肢水肿15例(197%),月经紊乱12例(占女性患者194%)。胸部CT异常41例(539%),主要表现为弥漫或散在的磨玻璃样改变、弥漫或局限的小叶间隔增厚或纤维条索影,其中5例合并胸膜结节(66%),3例合并牵引性支气管扩张(39%)。出院(71±14)d时76例SARS医务人员中4例表现弥散功能降低(53%),1例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降低,1例为呼气中期流速降低,40d后对上述6例进行肺功能复查,其中仅1例仍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降低,其余4例弥散功能、1例呼气中期流速均恢复正常。共16例有通气储备不佳(211%),结果为57%~85%,平均(795±70)%。出院后76例SaO2测定结果为96%~100%,平均(985±09)%。结论SARS治愈后仍有部分后遗症状,胸部CT有部分异常,肺功能总体恢复良好,未遗留明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