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建立药用聚酯瓶中锑溶出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连续进样方式,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药用聚酯瓶中锑的溶出量。结果锑在浓度为0-10.0μg·L-1呈良好的线性,r=0.999 7,检出限为0.061 2μg·L-1,平均回收率为98.0%。结论本法简单快捷、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作为药用聚酯瓶容器溶出量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本身发生粥样硬化的病变,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称为冠心病。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情绪紧张、吸烟、有冠心病家族史者易患本病。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心血管病的死亡约占总死亡数的一半,其中冠心病居首位,占心  相似文献   
13.
骨包虫病,即骨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的、罕见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呈全球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的牧区,潜伏期长且致残率高,好发于脊柱和骨盆,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致残率高,发现时大多已到中晚期,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故早期诊断对于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 至关重要,骨包虫病的确诊需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目前主要的影像学技术手段有:X线、CT、MRI,三种影像学技术手段对于诊断骨包虫病均有各自的优势。笔者对近年来骨包虫病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并及时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品T-DM1和T-DXd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信号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FAERS提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的药物ADR/ADE报告,合并去除重复报告,并对ADR/ADE信号进行筛选分析。结果 获得以T-DM1或T-DXd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R/ADE报告共2 806例,筛选后得到ADR/ADE信号3 979个。对ADR/ADE信号分类发现,2种药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分类(SOC)基本相同,T-DM1还累及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以及血管类疾病。T-DM1所关联的ADR/ADE信号强度较高的有肝肺综合征、蜘蛛痣和结节状再生性增生,T-DXd则为kL-6升高、癌性淋巴管炎和间质性肺疾病。在报告信号强度前20位的ADR/ADE中,T-DM1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有蜘蛛痣、感觉减退和感觉异常,T-DXd有角膜炎和股骨颈骨折。结论 挖掘的真实世界ADR/ADE报告与说明书中记载一致,还报告了新的ADR/ADE,为T-DM1和T-DXd的临床使用提供参...  相似文献   
15.
高频喷射通气应用于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支持(附141例报告)胡大仁陈琳唐燕华何雄刘季春徐建军我们从1987年1月至1995年6月对部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病人,在必要时应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的方法进行呼吸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品管圈活动在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尿量漏填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尿量漏填率”活动课题,随机对活动前后两组(共214例)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尿量的填写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漏填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尿量漏填率由25.96%下降到5.4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尿量漏填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635例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经验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1981年12月至2002年6月共完成63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男性382例、女性253例,年龄11~63岁(32.4±10.70)岁。68.7%的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为NYHA Ⅲ~Ⅳ级,风湿性心脏病是首位病因。479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72例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84例患者行多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合并其它手术15 例。共植入人工机械瓣膜719例。结果 总死亡率9.10%(1997年前为14.5%,1997年后为4.1%)。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结论 尽可能完善的围术期处理以及良好的术中心肌保护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研究大鼠体外循环(CPB)中肺损伤机制与肺保护方法,建立大鼠体外循环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两组,麻醉开胸组10只,体外循环组20只(实验鼠和供血鼠各加10只),颈静脉和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流量120~150 mL/min,预充液10 mL全血,5 mL代血浆,同时胸骨正中切口阻断肺动脉1 h后开放,逐渐脱离体外循环,开胸对照组10只是开胸全麻.结果 所有数据均显示10例体外循环动物模型均建立成功.结论 大鼠体外循环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上是可行的,是研究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优良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心理护理不容忽视,特别是患者面对手术,产生的恐惧、紧张、害怕、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手术室护士应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进行分析和干预,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减轻痛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雄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72-72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2010年6月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术前准备、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一系列人性化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水平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对医务人员信任感高、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也能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