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正> 患者郑某某,男,19岁,工人。反复发作性咽痛伴发烧10余年,每次均以右侧为主。因应征入伍体检右侧扁桃体肥大不合格,要求行右侧扁桃体摘除术。检查:全身无异常发现。咽部所见,右侧腭扁桃体Ⅱ度大,左侧腭扁桃体Ⅰ度大,两侧舌腭弓呈条状充血,隐窝口可见条状瘢痕,余无明显异常。喉无异常。诊断:慢性扁桃体炎。实验室检查:Hb151g/L,W.B.C8.2×10~9/L:N0.65、L0.35、M0.02,BT1min,CT2min,血小板计数270×10~9/L,肝功正常,HBsAg(-)。心电图正常,胸透正常。否认家族血液病史及外伤出血不止史。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脊柱单发性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单发性脊柱转移瘤的MR表现.结果单发性脊柱转移瘤的MR表现为: 94.4%(17/18)的椎体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5.6%(1/18)表现为混杂信号;83.3%(15/18)椎体在T2WI表现为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其余均显示为高信号;单个椎体破坏时多伴有椎体附件受累,椎旁软组织形成,但相邻椎间盘仍然保持完整;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灶表现为““上下内凹““的盘状,而非典型的楔状变.结论低场磁共振是诊断脊柱单发性转移瘤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33.
34.
<正>耳鸣,眩晕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症状.我们于1993-01~12在门诊对71例患有耳鸣、眩晕的病人使用彩色经颅多普勒检查颅内动脉血流变化.发现其中90%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临床上原发于输尿管的淋巴瘤罕见,本科诊断1例误诊为输尿管结石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46岁,以"左腰痛2个月,加重1个月"为主诉于2011年6月30日入院。该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部疼痛,性质呈钝痛,曾于外院就诊,行B超检查示左肾积水,左输尿管上端扩张。诊断为左输尿管结石,建议多饮水自行排出结石,未给予其他治疗。1个月前因疼痛明显加重收住本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行辅助检查。泌尿系彩超:左肾积水,左输尿管上端扩张;二维强化CT:考虑左输尿管中段占位,伴肾积水;左侧尿路逆行造影:左侧输尿管中段占位可能。于2011年7月1日行左输尿管肿瘤探查术。术中见:左输尿管中段4cm质硬肿物,输尿管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后病理示: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生发中心性。免疫  相似文献   
36.
改良鼻中隔粘膜下剥离法治疗黎氏区出血王玉芝,刘淑华,任春,杨晓杰,陈世彩鼻中隔前下部的黎氏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其不足之处。我科自1985年7月开始对鼻中隔黎氏区反复出血的41例患者采用切除部分病变明显的黎氏区粘膜的方法进行治疗,收到...  相似文献   
37.
最近,以疲劳为主征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像普通感冒那样,突然出现发热、咽痛、肌肉痛,不易痊愈,而且有持续性头痛、微热、盗汗等,尤其是有慢性持续性疲劳感。这种病以往有很多名称,如“慢性单核细胞症”、“病毒感染后无力综合征”、“royal freedisease”、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EB病毒感染症”“感染后  相似文献   
38.
<正>白血病病人经常出现鼻衄症状,并来耳鼻喉科会诊.然而极少发现鼻中隔坏死大穿孔的病例.近一年来,我们先后发现2例上述病人,现将病例报告如下:例1:患者王某,男,23岁,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三个月,在本市某医院住院治疗.因右侧间断鼻衄,鼻塞有异味40天,于1993年9月来我院就诊.检查:鼻中隔双侧粘膜表面可见大量陈旧血性结痂附着,其痂硬如石,与粘膜附着紧密,无法取出,嘱病人回原医院应用复方薄荷油滴双鼻,同时应用热蒸气吸入,2/d,半个月后,病人发现鼻腔开  相似文献   
39.
从水溶性成分的变化探讨当归的炮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当归及其炮制品中的水、醇溶物、鞣质和阿魏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证明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上述成分有显著影响,对于阐述炮制当归的理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正> 粘液瘤常发生于脐、肠系膜、腹膜后、浆膜下、皮下等,发生于鼻及其窦者很少见,现将我们治疗的1例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魏某某,男,39岁,因右上8、7牙拔除后局部牙槽肿胀,流脓二年余,于1992年9月17日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