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9 毫秒
61.
传统上将良性结直肠息肉分为两大类: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polyps,HP)和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polyps,AP),这两类息肉有不同的结构及歧异的上皮生长和分化模式。通常认为HP无恶变倾向,而AP被认为是结肠腺癌的前...  相似文献   
62.
溃疡性结肠炎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自身抗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血清中存在不典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自身抗体,该抗体的靶抗原可能与β-葡萄糖醛酸酶、溶菌酶、组蛋白酶-G和乳铁蛋白等有关。它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关系并不密切,但可以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血清学和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63.
T抗原检测在大肠腺癌及其癌前状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T抗原在大肠腺癌及其癌前状态的临床意义,用半乳糖氧化酶法对大肠腺癌、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在内的225例病人和100例正常对照者的直肠粘液标本作T抗原检测,结果:腺癌病人的T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5%和85%。息肉病人的T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仅有腺瘤史者的T抗原阳性明显低于现有腺瘤者,与对照组相近。溃疡性结肠炎活动病人的T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程  相似文献   
64.
目的体外诱导、培养大鼠(Lewis大鼠)骨髓来源改良树突状细胞(DC),为进一步研究核苷酸圈套技术抗移植排斥反应作准备。方法Lewis大鼠骨髓造血于细胞,体外经重组大鼠细胞因子GM-CSF、IL-4诱导成DC;核因子-kB(NF-kB)圈套寡核苷酸(NF-kB decoy ODN)用于阻止DC的成熟,降低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制备改良的DC;LPS用于刺激DC的成熟。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等的表达情况,分析DC的细胞特性。结果体外GM-CSF和IL-4诱导的大鼠骨髓来源DC纯度高、数量丰富。NF-kB decoy ODN能明显降低DC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等)的表达,表现为非成熟状态;经LPS刺激仍能保持非成熟状态。结论经NF-kB decoy ODN处理的大鼠骨髓来源DC,其状态稳定,低表达表面分子和其刺激分子,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DC疫苗。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治疗兔下肢缺血的可行性.方法:将15只大白兔左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切断结扎后随机分成3组:介导组采用局部注射pEGFP/Ang-1质粒与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混合物并用超声照射;非介导组局部直接注射pEGFP/Ang-1质粒;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治疗4周后进行血管造影,了解侧支循环和新生血管情况.结果:在侧支循环建立和新生血管方面,介导组较多,非介导组其次,对照组较少.结论:用超声微泡介导的Ang-1基因转染,可促进缺血骨骼肌的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建立,为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6.
目的进一步探讨黄芪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防治作用。方法52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阳性对照组(B组)和黄芪干预组(C组,推荐剂量:1g/只大鼠)。采用CCl4造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汁酸(BA)及白蛋白(A)水平;HE染色和VG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及纤维化面积的变化,分析黄芪对肝功能及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结果肝硬化早期B组和C组的ALT、AST水平较A组明显增高(P〈0.01),而C组较B组损害较轻(P〈0.05),晚期B组和C组则无明显区别。肝硬化早期3组的血清白蛋白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晚期B组和C组较A组明显下降(P〈0.01),肝硬化早期3组的BA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晚期B组、C组较A组明显升高(P〈0.01)。肝硬化早期,3组的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染色显示B组纤维化(S1~S3)较A组和C组明显(P〈0.05),晚期B组和C组则无明显差别。结论黄芪在肝病早期可起到延缓肝功能损害及纤维化的作用,但如不去除有害因子,则不能阻止肝病向晚期发展。  相似文献   
67.
自 196 3年美国Starzl实施第 1例临床肝移植以来 ,现每年平均以 80 0 0例次的速度递增 ,迄今已达 8万余例。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结合我院最近成功实施的 1例临床肝移植经验 ,就如何提高术后围手术期的生存率进行分析回顾。1 临床资料1.1 病史 受体原发病是乙肝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进的男性患者 ,4 1岁 ,术前伴有不能消退的肝性黄疸和顽固性胸腹腔积液 ,除肝功能不全合并脾亢“三血象”减少外 ,心、肺、肾等主要器官未发现损害。1.2 术前准备 成立专医、专护的医疗小组。手术组人员进行大动物肝移植模拟…  相似文献   
68.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发现已10余年,与其相关疾病谱不断扩大,对其认识也不断深入。本文就近年对抗中性细胞胞浆内体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一介绍。  相似文献   
69.
牛乳制品中钙刺激胃酸分泌和抑制肠内容物的溶细胞活性。本文对低钙牛乳、一般乳制品(普通牛乳、酸化乳、巴斯德消毒的酸乳)喂养的大鼠对沙门菌感染的抵抗力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70.
据推测巯基[SH]除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外,还参与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而影响胃粘膜损伤后的愈合过程。本研究使用二乙基顺丁烯二盐酸(DEM,一种SH耗竭剂)和谷胱甘肽(GSH,一种内源性SH)来调节粘膜内SH水平,以研究内源性SH在愈合盐酸所致大鼠胃粘膜急性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