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319篇
预防医学   15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24篇
  3篇
中国医学   139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MDA受体I型亚单位(NR1) 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LMWH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14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MCAO组)和LMWH干预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再灌注后6h、24h、48h、96h处死。进行TUNEL染色检测缺血区细胞凋亡情况,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NR1 mRNA。结果MCAO组大鼠大脑皮质梗死灶的凋亡细胞和NR1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强(P<0.01),而LMWH干预组未能阻止再灌注后凋亡的发生,且阳性细胞数48h最多,与6h、24h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MCAO组比较有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R1 mRNA表达增强,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低分子肝素可能通过抑制NR1 mRNA的表达,抑制缺血半暗区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双硫仑(disulfiram)对SW480结肠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体内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MTS法检测不同浓度双硫仑对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的作用;划痕实验双硫仑对SW480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双硫仑对SW480细胞侵袭的影响;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双硫仑对SW480细胞体内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检测双硫仑对裸鼠移植瘤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双硫仑对SW480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双硫仑4 μmol·L-1和8 μmol·L-1浓度组均能够抑制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硫仑20 mg·kg-1和40 mg·kg-1剂量组均能够抑制SW480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0.01),且抑制移植瘤中HIF-1α和GLUT1蛋白的表达。结论:双硫仑可抑制SW480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和GLUT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甘露糖敏感型绿脓杆菌制剂(PA-MSHA)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MHCC97 L并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和观察3组。对照组为空白组,观察1组予1.0×10^8/mL PA-MSHA处理,观察2组予2.0×10^8/mL PA-MSHA处理,观察3组予2.0×10^8/mL PA-MSHA+100 mmol/L甘露糖处理;观察各组干预后1、2、3、4、5、6 h细胞增殖率、细胞周期,测定干预前后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epG2和MHCC97L观察1组、观察2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观察3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各观察组Cyclin D1、PCNA和CDK2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21与p27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A-MSHA对肝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是抑制Cyclin D1、PCNA和CDK2表达,促进p21与p27表达通过对相关蛋白进行诱导,促使肝癌细胞周期发生变化,且整个过程中是通过肝癌细胞表面的甘露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4.
微RNA(microRNAs,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内生的小RNA分子,在基因表达、细胞周期、生物体发育时序调控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肿瘤中,miRNA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自噬等过程。miR-144/451基因簇在多种肿瘤组织中低表达,然而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调控情况还不清楚。本实验室构建了转染空表达载体和过表达miR-451载体的HCT116稳转细胞株的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从文库中筛选得到B细胞受体相关蛋白31、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等基因。本文将对这些受miR144/451调控的基因和其可能参与的调控网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5.
<正>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胃复安与速尿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衰Ⅱ度、心功能Ⅲ级收治入院。入院后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速尿200 mg静脉滴注后。患者自诉上腹部不适,给予胃复安10 mg于茂菲氏管内滴入。两药接触后,在茂菲氏管内立刻出现了白色混浊絮状物,当时立即予更换输液器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没有发生不良反应。1~2 min后废弃输液器内的白色混浊絮状物澄清。为了证实胃复安  相似文献   
56.
目前,心输出量(CO)监测最常使用的金标准是热稀释法的肺动脉导管技术.现在一些创伤性小,可以避免肺动脉导管操作风险的技术也开始用于监测心输出量[1].其通过分析动脉波形估算心输出量和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可连续监测[2].对剖宫产患者施行腰麻可能造成母体严重低血压,心输出量下降,胎盘血供减少[3].预防和纠正腰麻下剖宫产术中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曾是研究焦点,但大多数研究均使用无创监测设备评价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4].本研究旨在使用Flotrac/VigileoTM系统监测腰麻下行择期剖宫产的健康孕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57.
摘要:<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83岁,因"胃癌术后9天,全腹进行性疼痛2天"于2019年12月8日入院。体检:T37.0℃,P 120次/min,R 35次/min,BP 127/73 mm-Hg;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阳性,无肌紧张,听诊肠鸣音减弱。胸腹部CT示:胃术后改变,膈下见游离气体,腹盆腔少量积液,右肾囊肿;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并双肺下叶局限性膨胀不全。  相似文献   
58.
目的:寻找简便、可重复的分子标记方法对绞股蓝属Gynostemma植物及其混淆品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进行鉴别。方法:对7种常见药用绞股蓝属植物及其混淆品乌蔹莓的6个cpDNA片段进行PCR 扩增,再利用TaqⅠ,HpaⅡ,EcoRⅠ,RsaⅠ,HhaⅠ,HindⅢ等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扩增片段进行消化。结果:36种DNA片段/内切酶组合中,trnK1f -trnK2r片段与RsaⅠ组合可将乌蔹莓从绞股蓝属植物中区分出来,产物清晰、结果稳定。结论:PCR-RFLP分析方法可有效区分常见绞股蓝属植物与其混淆品乌蔹莓。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塞克硝唑阴道泡腾片在健康已婚女性中单次和多次给药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按GCP要求设计试验方案。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中将20例受试者按体重分层随机分至125,250,500, 750 mg共4个剂量组中,每组分别为4,6,6,4例,从最低剂量组开始给药。根据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结果开始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入选12例受试者,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2组,应用不同剂量塞克硝唑阴道泡腾片,每曰1次,连用7 d。结果: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中2组给药剂量为250, 500 mg·d~(-1)。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中,各组受试者入选时各项指标均正常,条件均衡具较好可比性。试验中无不良反应发生,也未见其他有临床意义的改变。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中亦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500 mg·d~(-1)组有3例出现轻度外阴烧灼感,0.5 h内自行消失。结论:单次应用塞克硝唑阴道泡腾片,最大剂量至750 mg,多次用药250 mg·d~(-1)比较安全、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60.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抽取入选患者和健康者静脉血,检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健康者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s-CRP水平升高,但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大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比小梗死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并可作为监测病情和预后判断的指标。应该注意的是,血清hs-CRP浓度的变化是组织受损时的一项非特异性反应,必需在排除了引起血清hs-CRP变化的其他原因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