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8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6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9篇
内科学   20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207篇
综合类   573篇
预防医学   204篇
眼科学   120篇
药学   230篇
  1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51.
糖尿病动物模型(DM模型)是糖尿病研究的基础。DM模型基础上建立的DR模型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供很好的病理模型,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DM模型主要可分为化学物质诱导性模型、自发性遗传性动物模型、胰腺部分切除模型和转基因模型等4种。其建立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糖尿病形成的病理过程,成为目前研究糖尿病的最主要动物模型,特别是STZ注射模型最为普遍;而基因敲除复制模型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2.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指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但具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客观症状、体征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诊断DHF多采用改良的DHF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下述3条诊断为明确的DHF:①明确DHF证据;②客观证据说明此次心力衰竭事件发生后短期收缩功能正常(心力衰竭发生72h内EF〉50%);③心导管检查证实存在舒张功能障碍的客观依据。只具备①和②两条,诊断可能的DHF;只有第一条存在,而EF〉50%的标准并不是在心力衰竭发生72h内获取的,则诊断疑似的DHF。另有学者认为,只要满足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且EF〉50%,不用测定舒张功能指标也可诊断DHF。  相似文献   
15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碘酸钠注射大鼠视网膜下的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莉华  周佳  吴强  宋蓓雯  陆斌  胡萍 《眼科研究》2008,26(3):187-190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受损的大鼠模型眼中的分化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Wistar大鼠的BMMSCs,用病毒上清液转染EGFP,移植到经静脉注射NaIO3破坏RPE细胞的大鼠的视网膜下腔,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 对BMMSCs进行追踪并观察术后5周的分化情况.结果 BMMSCs的EGFP转染比例可达到76.9%,术后第5周可见BMMSCs位于视网膜下区域,未整合入神经视网膜层,并表达角蛋白(CK)、视紫红质(rhodops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 BMMSCs植入RPE受损伤的大鼠视网膜下腔后可存活,并表达RPE细胞、光感受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为宫颈鳞癌的化学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宫颈鳞癌和1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并对其微血管(CD34标记)计数.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P<0.01),MK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灶的大小及临床分期相关性显著(P=0.045;P=0.002),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MK蛋白表达阳性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阴性者,二者正相关(P=0.043).结论:MK蛋白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宫颈鳞癌的血管新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宫颈鳞癌化学防治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26例确诊为STEMI患者分为金属裸支架(BMS)组(n=98)和SES组(n=128),分别植入BMS和SES,对比观察术后30 d内及30 d~1年两组主要心脏事件(MACE)[心脏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TVR)]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30 d内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MS组相比,术后30 d~1年SES组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分别为5.7%和14.9%,P<0.01),主要与TVR显著降低有关(分别为3.3%和11.7%,P<0.01);两组间再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分别为0.8%和1.1%)及心脏性死亡(分别为1.6%和2.1%)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TEMI患者采用SES治疗1年内疗效明显优于BMS,两者安全性相似;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患者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1月以来共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均经急诊PCI治疗,再通梗死相关血管,其中恢复TIMIⅢ级血流8例,Ⅱ级血流4例,均给予IABP辅助治疗。IABP使用时间24-72 h,平均36 h。结果12例患者2例死亡,住院总病死率16.7%,出院时彩超、ECT测EF值,平均50.1%,住院期间无再梗死。结论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预后心功能,尤其对再灌注慢血流患者、休克患者,更应及时应用IABP治疗。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比较静脉使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9例房颤患者(阵发性29例,持续性10例但病程不超过半年),男30例,女9例,平均年龄(52±11)岁。其中冠心病17例,高血压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肺源性心脏病3例,孤立性房颤2例,心功能Ⅰ-Ⅲ级。随机分为胺碘酮组(20例)和普罗帕酮组(19例)。胺碘酮组:150 mg稀释于100 mL0.9%氯化钠溶液中,15-20 min内快速静脉滴入,然后500-1000μg/min维持点滴:普罗帕酮组:70 mg稀释于20 mL的5%葡萄糖液中静脉推注,心律转复后立即停药,如无效,30- 60 min后可重复使用。结果胺碘酮组有效率:4 h内转复为窦律2例(10%),24 h内转复为窦律8例(40%),48 h内转复为窦律5例(25%),总转复成功率为75%。普罗帕酮组有效率:4 h内转复为窦律4例(21%),24 h内转复为窦律8例(42%),48 h内转复为窦律4例(21%),总转复成功率为84%。不良反应:胺碘酮组窦缓和房室传导阻滞2例,静脉炎2例;普罗帕酮组窦性停搏1例,低血压2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胺碘酮对心功能抑制作用较弱,减慢心率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小,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相对安全,与口服制剂胺碘酮转复房颤的较高成功率比较,其转复成功率相对较低,另外静脉应用胺碘酮较易出现静脉炎。比较而言,静脉普罗帕酮转复房颤成功率相对高些,但对心脏抑制作用相对较强,易出现窦性停搏、房室阻滞、低血压等,因此对心衰患者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8.
梭曼,抑制胆碱酯酶(AChE),造成体内乙酰胆碱蓄积,是其主要的中毒机制。高原条件下梭曼毒性较平原明显升高,其胆碱能机制却未见报道。作者利用DTNB及放射性配基结合法,系统分析了模拟高原缺氧大鼠皮层、海马及纹状体在不同时相点(8,24,72h)胆碱酯酶和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MAChR)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模拟高原梭曼中毒脑组织AChE和MAChR的变化,指在探讨MAChR在高原缺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高原条件下神经性毒剂毒性升高的机制,为缺氧相关疾病和高原神经毒中毒的预防及救治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59.
为探讨卡托普利(CPT)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功能的影响,对9只SHR给予CPT(CPT组),分别以10只WKY大鼠和10只SHR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和实验对照组(SHR组),观察大鼠的血压(BP)、血浆亚硝酸根(NO_2)及血浆内皮素(EF)。结果显示,CPT组治疗中和冶疗未BP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001),CPT组的NO_2及k值[Log(NO_/ET)]较SHR组增高(均P<0.01),而ET则下降(P<0.01),SHR的BP与k值呈负相关(r=-0.5863,P<0.01)。提示CPT可改善SHR的VEC功能,增加一氧化氮并减少ET,这可能是CPT降压的又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0.
11一J.J.....,..ei,.‘.“刃,..月.月...月..,;J ......,..月J,,.、....d排卵前LH峰值(交配后、小时)1~2囊胚腔形成LH水平系列变化(ng/ml血清)受精部位 交配前22沿输卵管下行速度 交配后30分钟154自卵巢至壶腹一峡部接合处(分钟, 60分钟1,110进入卵丘凝栓) 90分钟885胚胎进入子宫(交配后,小时) 12。分钟1,343着床时间(交配后、天) 300分钟245妊娠期(天) 1天40精子获能时间(小时) 5天38射精量(毫升)排卵时间(交配后、小时)93/‘~131/:精子数(百万/毫升)受精时间(排卵后、小时)(精子钻入卵子)1~2精子抵达受精部位时间(小时)卵裂速度(交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