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082篇
  免费   24746篇
  国内免费   20298篇
耳鼻咽喉   2011篇
儿科学   2285篇
妇产科学   3005篇
基础医学   32447篇
口腔科学   4269篇
临床医学   37017篇
内科学   36418篇
皮肤病学   2393篇
神经病学   14637篇
特种医学   94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8篇
外科学   24587篇
综合类   43938篇
现状与发展   74篇
一般理论   27篇
预防医学   15270篇
眼科学   8097篇
药学   27947篇
  297篇
中国医学   15645篇
肿瘤学   23071篇
  2024年   583篇
  2023年   3920篇
  2022年   6860篇
  2021年   13939篇
  2020年   10652篇
  2019年   9260篇
  2018年   9687篇
  2017年   8526篇
  2016年   8116篇
  2015年   12177篇
  2014年   14960篇
  2013年   12533篇
  2012年   18741篇
  2011年   21548篇
  2010年   13023篇
  2009年   10070篇
  2008年   13339篇
  2007年   13368篇
  2006年   13591篇
  2005年   13851篇
  2004年   8204篇
  2003年   7612篇
  2002年   6373篇
  2001年   5699篇
  2000年   6426篇
  1999年   7174篇
  1998年   4721篇
  1997年   4730篇
  1996年   3680篇
  1995年   3518篇
  1994年   2904篇
  1993年   1965篇
  1992年   2216篇
  1991年   1842篇
  1990年   1567篇
  1989年   1334篇
  1988年   1133篇
  1987年   953篇
  1986年   740篇
  1985年   609篇
  1984年   349篇
  1983年   218篇
  1982年   115篇
  1981年   126篇
  1980年   82篇
  1979年   90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效果。方法 :将 4 8例复发性外阴念珠菌阴道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两种治疗方法。Ⅰ组 (2 5例 ) :每晚米可定泡腾片 1片塞入阴道 ,连续用药 7~ 10d。首次用药后 1周复查 ,临床及白带真菌学培养阴性进入维持期治疗 ,即每周 1次米可定泡腾片 1片阴道塞 ,连续 5个月。Ⅱ组 (2 3例 ) :单次口服氟康唑15 0mg外加每晚米可定泡腾片 1片阴道塞 ,连续用药 7~ 10d。首次用药后 1周复查 ,临床及白带真菌学培养阴性进入维持期治疗 ,即每月月经第 1天口服氟康唑 15 0mg外加每周 1次米可定泡腾片 1片阴道塞、连续 5个月。结果 :首次治疗后 1周及第1个月、12个月两组的治愈率、无效率及假阳性率统计学结果无差异 (P >0 .0 5 ) ,而维持治疗第 1、3和 6个月Ⅱ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Ⅰ组、无效率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5 )。结论 :氟康唑口服与米可定泡腾片阴道联合用药半年能有效减少治疗期间复发率 ,但停药后并不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92.
高强度训练法对新兵心理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高强度训练法在新兵心理健康及维护中的作用。方法调查驻四川某部队2006年度新兵,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高强度训练法进行干预3个月,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SCL-90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SCL-90各因子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因子分≥3分者占2.9%~6.3%,对照组因子分≥3分者占2.9%~6.4%。研究组总分>160分者占32.40%,阳性项目分数>43分者占30.76%;对照组总分>160分者占32.13%,阳性项目分数>43分者占30.81%。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SCL-90各因子分比较,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其他、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阳性症状均分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躯体化、人际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执、精神病性无差异(P>0.05)。研究组因子分≥3分者占1.5%~4.9%,对照组因子分≥3分者占2.7%~6.0%。研究组总分>160分者占15.46%,阳性项目分数>43分者占13.98%;对照组总分>160分者占25.70%,阳性项目分数>43分者占22.90%。结论高强度训练法在新兵心理健康及维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转染HepG2细胞的microRNA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转染对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中microRNA(mi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肝细胞中HBV复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平台.方法 分别提取HepG2.2.15细胞(转染HBV全基因组的HepG2细胞,实验组)和其亲本HepG2细胞(对照组)的总RNA并分离miRNA,采用含509条探针的哺乳动物miRNA表达谱芯片对两组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分析.用SAM软件针对差异miRNA筛选的标准为在两组之间荧光强度差异4倍以上,差异miRNA的整体假阳性率为0.选择其中2个mi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HepG2.2.15细胞与HepG2细胞间差异表达的miRNA共27个(占5.3%),其中7个表达上调,20个表达下调.miR-181d和miR-15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表达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肝细胞中存在着与HBV复制相关的miRNA,这些上调和下调表达的miRNAs可能参与了HBV在肝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下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间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变化及通讯功能的改变.方法 体外培养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传代后加入ATRA(1×10-5mol/L),采用细胞免疫化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加药前后Cx43表达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染料传输技术比较二者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的差异.结果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加药前后,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Cx4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7.2%±2.04%和54.5%±5.66%,流式细胞术检测Cx43的含量为38.75%±23.95%和49.5%±5.46%;加药后染料可传输至4~5列细胞,明显高于加药前(P<0.01).结论 加入ATRA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间通讯功能较加药前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95.
中国2000~2001年流行性感冒流行概况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了解中国2000-2001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及抗原性变异情况。方法:鸡胚传代病毒用于抗原分析;病毒液提取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CR),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然后用MegAlign(Version1.03)和Editseq(Version3.69)软件进行基因种系发生树分析。结果:2001年流行的H1N1亚型病毒血凝素蛋白重链(H1N1)相比,在抗原决定簇D区的190位发生了氨基酸替换;基因种系发生树表明2001年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存在基因特性不同的两系病病毒株,国内人群中仍然同时流行着两种抗原性明显不同的B型流感病毒(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Yamagata系病毒占大多数,Version系的HA1区基因与B/山东/7/97毒株相比,其197和199位氨基酸发生了替换。B型的基因种系发生树也证实Version系病毒株的抗原性改变。2000年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HA1区氨基酸序列与A/悉尼/5/97(H3N2)间有7-8个氨基酸的差异;2001年分离的H3N2病毒株与2000年的病毒株相比,又有83、186、202、222位发生了氨基酸替换,表明H3N2亚型病毒株间的抗原性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异。结论:2000-2001年中国流感的流行情况较为平静;H3N2亚型的抗原性发生了变异,H1N1亚型和B型病毒的抗原性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异,但它们均同时流行着两系抗原性不同的毒株。  相似文献   
996.
The effect of exogenous 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 (VEGF) on wound healing in an ischaemic skin flap model was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Seventy-two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used. Normal incisional wound and H-shaped double flaps were used as the wound models. The study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In Part I, VEGF protein levels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incisional and H-shaped ischaemic wounds at 12 and 24 h, postoperatively. In Part II, tensile strength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s we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at 1 and 2 weeks, postoperatively in simple incisional wounds, ischaemic wounds, and ischaemic wounds following 1 ml (1 microg/ml) exogenous VEGF injections into the subcutaneous tissue. The results show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 of VEGF protein in the ischaemic wounds than the incisional wounds. Tensile strength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in the incisional wound group and in the ischaemic flap wounds with VEGF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e ischaemic flaps with no treatment at 1 week, postoperatively (p>0.05). MVD data indicated that ischaemic wound repair with VEGF treatment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MVD than the normal incisional wounds and ischaemic wounds without treatment. We conclude that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VEGF can increase early angiogenesis and tensile strength in the ischaemic wound.  相似文献   
997.
反坦克武器击中坦克时舱室内有害气体测试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在模拟实验条件下,坦克受到反我武器攻击后舱室内有害气体的取样方法和分析方法,用3种武器发射3种弹药攻击坦克,在远距离控制取样设备,取样后在实验室进行坦克舱室内有害气体浓度分析,结果取样成功,坦克被击中后,一氧化碳气体含量有明显的增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增高幅度不大,氧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对坦克舱室进行远距离现场控制气体采样是可行的;坦克的受反坦克武器打击后,除弹片和冲击波等致伤因素外,还会造成坦克内乘员一氧化碳中毒。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进行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损伤局部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脑损伤后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广泛空泡变,细胞器明显减少,并出现核固缩,血管壁破坏。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后微循环得到改善。结论脑损伤后出现微循环障碍是产生继发性脑缺血、脑水肿的病理基础。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促进了损伤区微循环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运动与心脏重塑过程中心肌胞浆游离Ca2 ([Ca2 ]c)动态变化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LSCM)对STDIn Ca2 荧光试剂负载的运动肥大心肌活细胞[Ca2 ]c动态变化进行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测定运动小鼠心肌局部IGF-Ⅰ和AngⅡ含量.结果:运动肥大心肌[Ca2 ]c变化表现为基值稳态和峰值显著升高,达峰时间延长(P<0.001).心肌局部IGF-Ⅰ和AngⅡ显著升高(P<0.001).结论:运动性心肌肥大与[Ca2 ]c变化、机械信号、IGF-Ⅰ和AngⅡ关系密切,机械信号、IGF-Ⅰ和AngⅡ可能是引起[Ca2 ]c显著升高,增强心肌收缩能力的胞外刺激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脐尿管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脐尿管占位性病变方面的价值。方法根据临床病理证实的24例脐尿管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大小、部位、形态、性质、Retzius间隙影像学变化及增强后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24例均明确诊断。4例为脐疝,其中3例疝囊内容物为网膜组织,另1例为肠管。20例为脐尿管占位性病变,均位于Retzius间隙内的脐尿管行走区,其中单纯性脐尿管囊肿6例,CT表现为长条椭圆形完整囊状包块,囊壁薄、光滑,囊内容物呈均匀低密度回声,增强后无强化;感染性脐尿管囊肿7例,CT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灶周Retzius间隙内可见絮状或条索状密度增高影,其中4例囊壁明显增厚,3例囊壁不完整,2例呈多房性囊肿;脐尿管憩室伴结石3例,CT表现为中线处膀胱壁内可见高密度结石影;脐尿管肿瘤性病变4例,均于膀胱顶壁区中线处发现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 脐尿管占位性病变并不常见,多为感染性囊肿,结合临床术前确诊并不困难。CT是脐尿管占位性病变术前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