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4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5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09篇
内科学   14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687篇
预防医学   367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308篇
  4篇
中国医学   204篇
肿瘤学   1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61.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mb ischemia reperfusion,LIR)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7),肢体缺血再灌注组(n=7)和原花青素组(n=7);原花青素组给予原花青素[100 mg/(kg·d)]预处理7 d,假手术组和肢体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量色拉油,预处理7 d。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和原花青素组采用止血带结扎大鼠左后肢3 h后再灌注18 h的方法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假手术组行止血带结扎操作后立即剪断止血带。测定各组动物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前列环素(PGI2)含量,以及肠组织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清DAO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PGI2含量显著增多(P<0.01),肠组织中sIgA含量显著减少(P<0.05);与肢体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原花青素组大鼠血清DAO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PGI2含量显著减少(P<0.01),肠组织中sIgA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原花青素对LIR所致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采用人工偶联方法构建多西环素完全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分别采用直接偶联法、甲醛一步法、重氮法+混合酸酐法和重氮法+碳二亚胺法等4种方法将多西环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ull serum albumin,BSA)或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分别偶联,构建人工完全抗原。选择最好偶联效果制备的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直接ELISA法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竞争抑制ELISA法分析其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重氮法+碳二亚胺法偶联的多西环素人工完全抗原效果最好,其与BSA的偶联比为8.37∶1,与OVA的偶联比为4.92∶1。采用该方法偶联的抗原免疫小鼠获得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在1∶8 000以上;该抗体对多西环素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98.89~120.32μg/L,与其他四环素类药物的交叉反应性较低。结论:重氮法+碳二亚胺法的偶联效率最高,获得的多西环素多克隆抗体效价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PYM)联合透明质酸钠(HA)对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管畸形内皮细胞(HLMECs)的作用。方法对新鲜婴幼儿淋巴管畸形组织进行HLMECs原代培养。利用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LYVE1和PROX1染色,将不同浓度(1、10、100、500μg/m L)的PYM和(50、100、300、500μg/m L)HA分别作用于HLMECs 12、24、48 h,观察对HLMECs增殖的影响并筛选其最适有效浓度。然后用该有效浓度的PYM和HA共同作用于HLMECs,在第24小时时,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淋巴管畸形组织和HLMECs表达LYVE1和PROX1;2PYM的最适浓度为10μg/m L,HA的最适浓度为100μg/m L;3PYM联合HA在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方面比单纯的PYM作用强。结论 PYM联合HA有望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淋巴管畸形。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患者血清中多天线N-糖链(Multi-glyca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65例DPHCC、8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及120例肝硬化(LC)血清样本,采用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毛细管电泳(DSA-FACE)技术检测三组血清中N-糖链的表达,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 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常见指标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FP、PIVKA-Ⅱ、CEA、CA19-9及Multi-glycan诊断DPHCC的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在DPHCC组及HCC组比较中,仅Multi-glyc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AFP、PIVKA-Ⅱ、CEA、CA19-9及SU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NJ2046型野战救护车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通过分析该型救护车存在的局部缺陷和不足,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指出了通过野战救护装备的不断改进和加强研制单位对使用单位的教育和指导,可使装备切实形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66.
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关系,本文检测了37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2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并将酶活性与脑CT梗塞灶大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和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酶活性降低程度与脑CT梗塞灶大小呈显著负相关性(r=-0.58,P〈0.01)  相似文献   
67.
Paget's骨病(Paget's disease of bone,PDB),又称畸形性骨炎,系原因不明骨吸收增加的缓慢、局限性骨骼病变.可致骨再建异常,新形成不正常骨质增加,局部骨骼膨大、疏松、血管增多,易畸形和骨折.  相似文献   
68.
老年人亚临床心功能不全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老年人亚临床心功能不全与部分因素的相关性及其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以超声心动图检查 2 0 6例老年住院病人(其中男 1 72例 ,女 34例 ) ,年龄 70~ 94岁 (平均 80 .2 6± 5.52岁 ) ,观察 RVDd、 LVIDd、 L VIDs、 IVSd、 IVSs、 MVE- F、 AOroot、 SV、 FS、L VEF、 LVmass、HR等 1 2个指标 ,运用 SPSS统计软件 ,分析上述参数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的相关性。结果 性别与 AOroot、SV呈负相关 (即男性编码 0 ,女性编码 1 ;男性 AOroot、 SV大于女性 ) ;年龄与 RVDd、 L VIDd、 IVSs呈负相关 ;身高与 IVSs、 SV呈正相关 ;体重与 RVDd、IVSs、SV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人心脏功能随增龄而减退 ,主要表现在舒张功能指标的下降 ,部分收缩功能指标与性别、身高、体重相关 ;在 LVEF<50 %的病例中 73.1 5%基本无临床症状 (心功能评定为 NYHA ~ 级 ) ,因此认为老年人存在亚临床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过程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990年8月至2007年8月我院24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4例无心血管病史和心电图正常的患者中有40例(16.39%)出现心血管系统井发症,除1例移植后早期心源性猝死外,其它移植患者的心血管症状均得到控制。心律失常19例(47.5%),是其中最多的心血管并发症,以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性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博为多;其次为心脏缺血性改变和高血压。结论:移植相关心血管并发症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应在移植全过程中予以监护和处理。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病人脑脊液(CSF)磷酸化tau蛋白(p-tau)、总tau蛋白(t-tau)、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经分流术临床确诊的16例iNPH为确诊组,同期行脑脊液释放试验无效的16例可疑iNPH为可疑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SF中p-tau、t-tau、TGF-β1水平。结果 确诊组CSF中p-tau水平显著低于可疑组(P<0.01),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可疑组(P<0.01)。两组CSF中t-tau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8例确诊iNPH术后7 d的CSF中p-tau、t-tau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TGF-β1水平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CSF中p-tau、t-tau、TGF-β1在iNPH诊断、分流术效果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