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11篇
  免费   11102篇
  国内免费   6776篇
耳鼻咽喉   926篇
儿科学   1990篇
妇产科学   885篇
基础医学   7801篇
口腔科学   2177篇
临床医学   14199篇
内科学   11048篇
皮肤病学   1575篇
神经病学   2681篇
特种医学   42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938篇
综合类   29360篇
现状与发展   28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12472篇
眼科学   1471篇
药学   13056篇
  155篇
中国医学   10761篇
肿瘤学   5681篇
  2024年   341篇
  2023年   1444篇
  2022年   3412篇
  2021年   4549篇
  2020年   3876篇
  2019年   2224篇
  2018年   2412篇
  2017年   3066篇
  2016年   2374篇
  2015年   4330篇
  2014年   5580篇
  2013年   6858篇
  2012年   10257篇
  2011年   10613篇
  2010年   9472篇
  2009年   8393篇
  2008年   8976篇
  2007年   8949篇
  2006年   7836篇
  2005年   6257篇
  2004年   4525篇
  2003年   3889篇
  2002年   3045篇
  2001年   2828篇
  2000年   2269篇
  1999年   994篇
  1998年   384篇
  1997年   312篇
  1996年   265篇
  1995年   251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31篇
  1977年   16篇
  1973年   11篇
  1972年   10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经关节入路微创钢板固定(MIPPO)技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05年2月,应用MIPPO技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14例,按AO/ASIF分类:C1型3例,C2型6例,C3型5例。先行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松质骨螺钉固定,再行髁上部分骨折间接复位、经关节内切口插入髁支撑钢板或LISS钢板桥接固定骨折。结果12例患者获得10~32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0周~12个月,平均4.6个月。按Kolmert和Wulff的评价标准:优4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结论应用MIPPO技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实现了微创操作,具有创伤小、软组织干扰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2.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描述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53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占59.8%。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分布在Ⅲ~Ⅳ级,占79.9%(r=0.1692,P=0.0122)。经治疗后4周~8个月间,5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镜分级由治疗前的Ⅲ~Ⅳ级向Ⅰ~Ⅱ级转归,而病理组织学分级Ⅳ级为22.7%(r=0.3007,P=0.0287)。内镜分级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两者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本组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描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以及疗效有不一致性。早期诊断以及近期疗效的判断不仅应依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所见,更应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93.
肱骨内上髁骨折致尺神经卡压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17岁,因右肘肿痛,活动受限30min于2005年6月1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0min前与同学扳手腕时突感右肘内侧疼痛难忍,逐渐肿胀,活动受限,右手各指无麻木。查体:右肘内侧肿胀明显,压痛,可触及骨擦感,右肘伸屈活动及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右手各指活动良好,感觉正常。X线片示右肱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表现,分析CT检查在肾结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肾结核患者进行CT检查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作综合分析。结果CT检查肾内有低密度病灶,空洞形成,多发空洞有特征性改变。结论肾结核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优于其他方法,在肾结核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结节病肺部改变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结节病肺部改变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结节69例(76.7%),主要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37例(41.1%),团块影31例(34.4%),磨玻璃影39例(43.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0例(33.3%),小叶间隔线58例(64.4%),纤维化17例(18.9%),包括支气管变形8例(8.9%)、条索影5例(5.6%)、蜂窝影4例(4.4%),空气潴留3例(3.3%),支气管狭窄8例(8.9%),胸膜改变42例(46.7%),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76例(84.4%)。2种及2种以上肺部病变并存83例(92.2%),肺部病变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76例(84.4%)。结节、团块、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治疗后随访吸收好转例数分别为25例(25/30)、9例(9/15)、11例(11/16),10例(10/12);小叶间隔线、支气管变形、条索影、蜂窝影吸收好转例数分别为10例(10/22)、0例(0/4)、1例(1/3),0例(0/2)。结论结节病肺部CT表现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特征性,同时结合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改变,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腓总神经卡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腓总神经卡压的临床特征及病因进行分析,并作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测和分析。结果 21条患病神经中1条神经波形消失。其余有不同程度的传导速度减慢,尤其是跨腓骨小头段,波幅降低,传导时间延长,42块腓总神经支配的肌肉中有30块出现失神经电位。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腓总神经卡压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索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复杂骨折中粉碎骨折块辅助固定的意义。[方法]下肢复杂骨折78例根据AO分型均为C型骨折,通过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辅以拉力螺钉固定。[结果]术后摄片骨折及骨折块达解剖或功能复位,随诊6~24个月,优良率为94.88%(74/78例)。[结论]四肢复杂骨折治疗中,粉碎骨折块的螺钉辅助固定能够加强交锁髓内钉的稳定性,减少断钉、断棒现象,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8.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87—1997年首次住院的儿童(起病年龄≤14岁)精神分裂症患者(儿童组)124例和同期首次住院的成人(起病年龄25~30岁)精神分裂症患者(成人组)120例,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大体评定量表(GAS)及自制调查表,以随访与量表现场测评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资料,数据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儿童组服药依从性(90例,77.6%)好于成人组(73例,64.0%;)χ~2= 5.11,P<0.05);复发率(29.3%)低于成人组(42.1%;χ~2=4.10,P<0.05)。(2)儿童组预后良好者(91例,78.4%)显著多于成人组(65例,57.0%)。(3)儿童组的社会功能[(2.11±1.02)分]和日常生活能力[(18.78±9.17)分]优于成人组[(3.48±1.86)分和(21.82±8.67)分;P<0.01和P<0.05]。(4)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家庭关爱程度,首次住院疗效,起病形式,服药时间和病期(P<0.01)。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预后较好;充分的家庭关爱,首次住院疗效好,急性起病,坚持长期治疗和病期较短者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99.
与DNA裂解因子DFF45同源性高的一类蛋白称之为CIDE(Cell death-inducing DFF45-like effector,CIDE),即诱导细胞死亡DFF45样的效应因子,是重要的凋亡相关因子,参与或调节DNA的降解。当DNA降解不完全时,凋亡表现为不典型,或称为类凋亡。本文就CIDEs参与程序化死亡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
氯吡格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氯吡格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尤其是冠状动脉疾病及其经皮冠脉介入性治疗有了充足的临床试验证据,对于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的相关依据正在进行,现就氯吡格雷全面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