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3篇
  免费   928篇
  国内免费   644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241篇
妇产科学   130篇
基础医学   798篇
口腔科学   180篇
临床医学   1729篇
内科学   880篇
皮肤病学   150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240篇
外科学   382篇
综合类   2795篇
预防医学   1561篇
眼科学   152篇
药学   1265篇
  3篇
中国医学   997篇
肿瘤学   40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738篇
  2012年   1263篇
  2011年   1421篇
  2010年   1157篇
  2009年   953篇
  2008年   1027篇
  2007年   903篇
  2006年   802篇
  2005年   541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目的分析某医院手术室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现状,找出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泸州某医院手术室12619例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资料,进行病原菌检测和细菌药敏试验,统计手术室MDRO感染发生情况,分析MDRO感染的菌种、科室分布、耐药情况和MDRO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医院手术室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为2.10%。MDRO感染占比较大的科室是普外科(34.28%)、骨科(23.78%)、泌尿外科(15.22%)。手术室患者MDRO感染中较常见的菌种是鲍曼不动杆菌(46.99%)、金黄色葡萄球菌(19.91%)、铜绿假单胞菌(12.04%)。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完全耐药,对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超过80.00%,仅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不超过3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完全耐药,对红霉素、氯林可霉素的耐药率超过8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氨苄青霉素完全耐药,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超过80.00%,仅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不超过3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OR=5.943)、侵入性操作(OR=2.704)、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OR=2.244)、合并糖尿病(OR=1.955)是医院手术室患者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泸州某医院手术室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较高,可能受入住ICU、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合并糖尿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头孢克洛缓释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头孢克洛两种缓释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及多剂量口服受试制剂375mg和参比制剂375mg,用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刻的血浆浓度,求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口服获得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_(max)分别为2.23±0.64和2.05±0.56 h,C_(max)分别为2.54±0.89和2.38±0.65 mg·L~(-1),AUC_(0-t)分别为7.38±1.66和7.09±1.71 mg·h.L~(-1),t_(1/2)分别为1.08±0.12和1.07±0.13h,F为(105.0±11.2)%。多剂量口服获得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_(ss)分别为7.22±1.37和7.02±1.53mg·h·L~(-1),C_(max)分别为2.61±0.61和2.34±0.55 mg·L~(-1),C_(min)分别为3.48±1.33和3.65±1.23 μg·L~(-1),C_(av)分别为602±114和585±128μg·L~(-1),DF分别为4.3±0.7和4.0±0.6,F为(105.5±19.9)%。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符合生物等效性标准。结论 头孢克洛两种缓释片均具有较好的缓释特征,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03.
银杏苦内酯A对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小燕  张志雄 《医药导报》2003,22(7):439-440
目的:研究银杏苦内酯A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方法: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结果:银杏苦内酯A 0.1,1.0,10.0 μmol•L 1分别使延迟整流钾电流减小5.34%(n=7,P>0.05),9.92%(n=6,P<0.05)和27.64%(n=7,P<0.05),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银杏苦内酯A能减少延迟整流钾电流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4.
国产与进口盐酸西替利嗪的生物利用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盐酸西替利嗪片剂在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采用2周期随机交叉设计自身对照试验法,口服进口或国产盐酸西替利嗪片各10 mg,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国产西替利嗪与进口西替利嗪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Cmax分别为(429.00±108.80)和(469.82±113.83) ng·mL 1,Tmax分别为(0.90±0.51)和(0.91±0.40) h,以梯形法计算AUC0~36分别为(3 312.72±682.39)和(3 417.11±517.42) ng·h·mL 1.国产西替利嗪相对生物利用度(97.21±13.32)%.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证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产西替利嗪与进口西替利嗪在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似,具有生物等效性.[关键词]西替利嗪,盐酸;生物利用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105.
肾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共同途径.研究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抑制或逆转EMT可能成为控制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途径.该文就EMT的相关机制、调节因素及各类药物对EMT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6.
国产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剂与其进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国产和进口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后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24mg国产和进口甲磺酸倍他司汀两种片剂。用高效波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倍他司汀主要代谢物2-吡啶乙酸含量,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国产及进口制剂中2-吡啶乙酸的C_(max)分别为308.6±208.8及339.4±213.4mg·L~(-1);t_(max)分别为1.13±0.66及0.98±0.47h;AUC_(0-t)分别为1168.5±794.9及1129.3±725.2mg·L~(-1);AUC_(0-∞)分别为1213.2±819.2和1178.9±752.5mg·L~(-1)。国产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31±29·1)%。结论:对AUC_(0-t),AUC_(0-∞),C_(max)和t_(max)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后,进行双单侧检验及90%置信限判断,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建立泰唑洗液中甲硝唑和醋酸氯己啶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C18柱 (2 5 0mm× 4 .6mm ,10 μm ) ,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三乙胺缓冲液 (0 .0 5mol·mL-1,用磷酸调节 pH至 2 .5 ) (30∶ 30∶ 4 0 ,v/v ) ,内标物为醋酸泼尼松。流速为 1.0mL·min-1,检测波长为 2 5 4nm。结果 线性范围 :甲硝唑 32~ 12 8μg·mL-1(r =0 .99996 ) ,醋酸氯己啶 2 0~80 μg·mL-1(r =0 .99997)。精密度 :日内及日间RSD为 :甲硝唑 0 .12 % (n =6 )和 0 .32 % (n =5 ) ;醋酸氯己啶 0 .18% (n =6 )和 0 .35 % (n =5 )。平均回收率甲硝唑为 10 0 .4 % (RSD =0 .19%n =5 ) ,醋酸氯己啶为 99.94 % (RSD= 0 .2 0 % ,n =5 )。结论 本法简便 ,快速 ,准确 ,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8.
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术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术应用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 对应用此穿刺术872例的成功率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一次进针成功率62.7%,2~4次进针成功率36.0%。发生一过性并发症31.4%,发生严重并发症0.3%。结论 提高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使此项介人性诊断技术准确、有效、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9.
输卵管切除术对超排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输卵管切除,切除侧卵巢对超排卵的反应性。方法:以因输卵管妊娠行单侧输卵管切除后不孕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45例共52个周期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因输卵管阻塞(无输卵管积水)不孕行IVF-ET治疗的患者875例共913个周期为对照,分析输卵管切除侧卵巢与对侧卵巢对超排卵的反应性。结果:①两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用药天数、hCG日E_2水平、卵裂率、平均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侧输卵管切除组的获卵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卵泡晚期(注射hCG日)两侧卵巢大小(分别为35.1±6.5mm、38.2±5.9 mm)有差异,P<0.05。取卵日两组卵泡数(个)分别为6.7±4.5、8.6±3.3(P<0.05),回收卵子数(个)分别为4.9±3.7、6.4±3.6,P<0.05。结论:单侧输卵管切除者切除侧卵巢在行超排卵时,其卵泡晚期(注射hCG日)卵巢较小,取卵日的卵泡数和回收卵子数明显减少,手术可能影响卵巢的血液供应和超排卵效果。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全部经脾切除手术和病理确诊,良性10例,恶性3例;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的定位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B超、CT等),定性诊断需病理确诊,本病宜及早手术,脾切除是基本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