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21篇
  免费   4768篇
  国内免费   3122篇
耳鼻咽喉   461篇
儿科学   494篇
妇产科学   591篇
基础医学   4346篇
口腔科学   741篇
临床医学   5498篇
内科学   5751篇
皮肤病学   465篇
神经病学   1791篇
特种医学   16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4264篇
综合类   8851篇
现状与发展   20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3815篇
眼科学   996篇
药学   4837篇
  53篇
中国医学   2823篇
肿瘤学   3479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533篇
  2022年   1086篇
  2021年   2055篇
  2020年   1591篇
  2019年   1398篇
  2018年   1434篇
  2017年   1509篇
  2016年   1304篇
  2015年   1997篇
  2014年   2457篇
  2013年   2508篇
  2012年   3360篇
  2011年   3511篇
  2010年   2608篇
  2009年   2222篇
  2008年   2466篇
  2007年   2506篇
  2006年   2313篇
  2005年   2141篇
  2004年   1864篇
  2003年   2100篇
  2002年   1779篇
  2001年   1412篇
  2000年   984篇
  1999年   814篇
  1998年   477篇
  1997年   456篇
  1996年   292篇
  1995年   283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68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8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抗戊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抗-戊型肝炎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用于分析戊型肝炎病毒不同毒株结构蛋白的抗原表位。方法:采用来自墨西哥株(Mexicanstrain)的戊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p166Mex)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并将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与戊型肝炎病毒缅甸株(Burmastrain)和美国株(USAstrain)的重组蛋白(p166Bur、p166US)进行交叉反应测定。结果:最终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抗-p166Mex的杂交瘤细胞株,即D8G10、E5E12、D4A3、B7E6。其中D8G10,E5E12和B7E6细胞株的培养上清液,还能分别与p166Bur和p166US重组蛋白发生阳性反应。结论:利用已获得的抗-p166Mex单克隆抗体,初步确定3种不同的戊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p166Bur、p166US、p166Mex)含有一种共同的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103.
对适用于气流粉碎机的蒸汽输送喷射器的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作了详细的研究,为气流粉碎机加料器的设计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4.
2005年至2006年间,在皖南休宁县和屯溪区农村集中网报并纳入特殊疾病救治的有3个病人,其中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2例,救治成功1例。对前后3例的救治情况比较研究,认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救治管理的核心环节有三:一是提高居民的择医意识,及时到专科诊治是救治成功的前提;二是提高基层医生专业知识水平,及时发现及时转医是核心环节;三是提高医院专科的救治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优化救治队伍,做出快速的反应,做到有效施治是救治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方法 对我院 2002 年 5 月~2004 年 7 月收治并手术治疗的胃癌 110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 例胃癌中,手术切除 101 例(91 .82%),其中根治性切除91例,姑息性切除10 例;远侧胃切除 78 例(77 .23%),近侧胃切除 7 例(6 .93%),全胃切除16例(15 .84%);行消化道重建的 104 例中,手法吻合 13 例(12 5%),单吻合器67例(66. 42%),双吻合器 24 例(23. 08%)。术后病理早期癌 9 例(8. 18%),进展期胃癌共 101 例(91 .82%)。术前肠外营养支持5~7天14例(12. 73%),术后行肠道营养86 例(85 15%),肠外营养90例(89 .11%)。手术死亡1例(0 .9%),12例发生术后近期并发症(9. 09%)。结论 胃癌患者早期诊断仍困难,但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较以前明显升高,吻合器使用明显增加,有助于降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需长时间营养支持时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容易维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寻护理研究成果应用中的阻碍因素,以促进护理成果的转化.方法 对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48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阻碍护理研究成果应用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没有权力更新护理常规或技术操作规程、护理研究可信度不高、对护理研究缺乏认识、没有知识丰富的同事共同讨论新观点、没有时间去阅读护理文献及试用成果分别占92.6%、83.5%、70.0%、60.7%、51.0%及53.5%,是重要的阻碍因素.结论 管理部门应重视护理成果的转化,及时更新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组建成果应用合作团队等,以加速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7.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rous hollow silica nanoparticles (PHSN) for controlled release applic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orthogonally designed experiments, the optimal synthesis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HSN were obtained and the produced PHSN were characterized by BET, SEM, TEM and IR.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revealed their hollow shell-core structure and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size and shape of PHSN are determined by the templating CaCO3 nanoparticles. The produced PHSN were applied as a carrier to study the controlled release behaviors of Brilliant Blue F (BB), which was used as a model drug. Being loaded into the inner core and on the surfaces of the nanoparticles, BB was released slowly into a bulk solution for about 1140 min as compared to only 10 min for the normal SiO2 nanoparticles, thus exhibited a typical sustained release pattern without any burst effect. In addition, higher BET of the carriers, lower pH value and lower temperature prolonged BB release from PHSN, while stirring speed showe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release behavior. It showed that PHSN have a promising future in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08.
实验性隐睾术后大鼠附睾的反应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孟文  高佩安 《解剖学杂志》1991,14(2):133-135
本研究描述了实验性隐睾术后大鼠附睾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隐睾术后由于腹温作用和附皋管管腔内容物的改变,附睾管上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明显改变。术后早期上皮细胞出现无丝分裂相,上皮细胞的分泌和吞噬功能加强,胞质内含PAS阳性颗粒的细胞增多。随术后时间的延长,附睾上皮细胞变化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9.
多发性硬化皮质脊髓束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定量研究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皮质脊髓束分数各向异性(FA)值与正常志愿者之间的差异及其与扩展病残状态评分(EDSS)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正常志愿者和64例RRMS患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重组出皮质脊髓束,计算出该纤维束的平均FA值,比较RRMS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该指标与EDSS和锥体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志愿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男:0.501±0.026,女:0.493±0.024,左侧:0.500±0.031,右侧:0.494±0.024),无性别和侧别差异(P值均>0.05)。RRMS患者皮质脊髓束的FA值(0.472±0.037)明显低于对照组(0.497±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型(0.469±0.038)与脊髓型(0.476±0.035)RRMS患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MS患者皮质脊髓束FA值与EDSS(平均3.0分)(r=-0.193,P<0.05)和锥体束评分(平均2.0分)(r=-0.218,P<0.05)存在弱相关性,其中,脑型患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与EDSS(平均3.1分)(r=-0.273,P<0.05)和锥体束评分(平均2.1分)(r=-0.268,P<0.05)的相关性较高,而在脊髓型患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与EDSS(平均2.8分)和锥体束评分(平均1.9分)均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080和-0.115,P值均>0.05)。结论RRMS患者皮质脊髓束的FA值存在明显异常,该指标可用作评价脑型RRMS患者的临床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0.
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与血压、血糖、血脂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与代谢性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镇江市居民基线资料的1108例对象按BMI、WC、WHR分组.在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腰围正常、腰围过大;腰臀比正常、腰臀比过大各组中,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结果 不论男性女性组,超重肥胖、腰围过大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腰臀比过大组与正常组比较,男性组TG、FBG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女性组TG、FBG、SBP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结论 BMI、WC、WHR指标与代谢性因素密切相关;BMI、WC在提示肥胖程度方面优于WHR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