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2篇
  免费   677篇
  国内免费   431篇
耳鼻咽喉   109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535篇
口腔科学   99篇
临床医学   894篇
内科学   929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298篇
特种医学   3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50篇
综合类   2094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677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825篇
  11篇
中国医学   661篇
肿瘤学   45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666篇
  2011年   717篇
  2010年   570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581篇
  2007年   579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3篇
  1940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在持续低热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持续低热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萘普生口服治疗,观察组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护,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肿瘤发热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32.
重组血红素加氧酶-2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与纯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重组血红素加氧酶 2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与纯化方法。方法 将已构建的血红素加氧酶 2(HO 2 )的重组质粒pMW1 72a HO 2转入大肠杆菌BL 2 1 ,分析不同温度及摇床转速对HO 2表达的影响 ,确定可溶性表达最佳条件。使用超声波、超速离心、分级盐析、分子筛层析等方法纯化HO 2。检测酶活性。结果 确定了HO 2可溶性表达最佳条件为 37℃ ,(85± 5 )r min ;确定了HO 2具体纯化路线。得到蛋白纯度为 95 .0 % ,纯化倍数为 2 .9倍 ,收得率为 4 0 .9%的活性HO 2蛋白。结论 获得了纯度高、具有活性的HO 2蛋白 ,为进一步进行HO 2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纯化路线  相似文献   
33.
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对其恢复是必要的,作者对89例胃癌患者术后分别予以肠外营养(PN)、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PN EN),分析营养支持方式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院手术后的胃癌患者89例,男59例,女30例,年龄51~89岁,平均63岁。分为两组,一组术后予PN,一组术后用PN EN,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PN组与PN EN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PN组PN EN组男/女24/1735/13平均年龄(岁)63±11.763±12临床诊断残胃癌11贲门癌711胃窦癌2426胃体癌910手术方式根治性手术3245姑息性手术931.2营养支持方…  相似文献   
34.
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必要性、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操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行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病人43例(A组),并与同期未行联合血管切除的96例病人(B组)在术中、术后各方面进行比较。结果A组中单独PV或SMV节段切除者为8和16例,楔形切除分别为3和4例,同时切除PV/SMV者9例,联合PV/SMV/SMA/HA切除者3例;A组病理示肿瘤侵犯血管全层共6例(13.95%);A、B两组在术时、术中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淋巴结阳性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术前检查未发现PV/SMV内有癌栓或闭塞、肿瘤未包埋SMA或腹腔干根部的病人,行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必要的,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且术中解剖仔细、操作细致,以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99mTC-MIBI动态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确诊为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静脉注射740mbq ^99mTC-MIBI后分别于30min,2h行SPECT动态扫描,计算早期/晚期肿瘤组织与对侧正常肺组织的放射活性比(T/Ne,T/Nd),全身采用卡铂/顺铂+VP16化疗3周期,随后复查胸部CT,评判化疗疗效及其与^99mTC-MIBI动态显像的关系。结果 78例NSCLC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化疗方案,66例呈阳性显像,12例阴性显像,66例阳性显像中化疗有效率为90.7%,阴性显像12例中化疗全部进展,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99mTC-MIBI动态显像的放射活性越高,化疗效果越好,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有预测价值,可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HBsAg阳性孕妇的乙肝病毒 (HBV)宫内阻断作用。【方法】拉米夫定组 43例 ,孕 2 8周起口服拉米夫定 ,每天 10 0mg至产后 30d。对照组 5 2例 ,未予用药。两组孕妇均于孕 2 8周、分娩前 ,其新生儿于生后 2 4h内免疫接种前抽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及HBV的定量。【结果】拉米夫定组孕妇HBV的DNA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 ) ,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 (16 3% )明显低于对照组 (32 7% ) ,P <0 0 5。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携带HBV孕妇产前服用拉米夫定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7.
离子碘和分子碘过量对甲状腺功能与形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天舒  滕卫平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411-1413
目的 比较离子碘和分子碘过量对非碘缺乏Wistar大鼠甲状腺功能和形态的影响及差别。方法 固相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实验大鼠血清TSH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T4 、TT3 。砷铈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光、电镜下观察甲状腺内形态学变化 ,用图像分析仪测量滤泡上皮细胞高度和滤泡腔面积。结果 补充 840 μg碘 /L 90d时 ,可使血清TSH值增高 ,但是未见显著性差异。血清TT4 明显高于双蒸馏水 (DDW )组 ,P <0 0 5,但同剂量离子碘和分子碘比较 ,血清TT4 值无显著性差异。补碘组光、电镜下可见滤泡腔面积增大 ,滤泡上皮细胞变扁 ,细胞核染色深 ,滤泡融合破裂 ,巨滤泡形成 ,毛细血管减少。超微结构显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质网扩张 ,次级溶酶体增多 ,微绒毛减少 ,染色体浓集。与DDW组相比 ,滤泡上皮细胞高度明显降低 ,滤泡腔面积增大 ,P均 <0 0 5。相同剂量离子碘和分子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碘摄入浓度 >840 μg/L时 ,会对大多部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产生抑制和破坏 ,使血清TT4 值明显增高 ,离子碘和分子碘对甲状腺影响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38.
①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和重组链激酶 (r SK)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对初次发病 1 2h以内的 1 0 5例AMI病人 ,随机给予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 (支架组 ,6 0例 )和静脉r SK溶栓 (溶栓组 ,5 5例 )治疗。观察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成功率、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Ⅲ级血流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病死率 ,出院前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并推算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 (RWMI) ,出院后 6个月病死率、LVEF和RWMI。③结果 支架组与溶栓组相比较 ,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TIMIⅢ级血流发生率显著增加、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缩短、住院病死率显著降低 (χ2 =5 .4 2 4~2 8.931 ,t=7.90 1 ,P <0 .0 5、0 .0 1 ) ;出院前LVEF和RWMI ,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t =3.2 91、2 .1 2 7,P <0 .0 5、0 .0 1 ) ;出院后 6个月病死率、LVEF和RWMI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出院后 6个月LVEF、RWMI与出院前比较 ,支架组与溶栓组均有显著改善 (t=2 .1 92~ 4 .6 1 1 ,P <0 .0 5、0 .0 1 )。④结论 与静脉r SK溶栓治疗相比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可更有效地再通梗死相关血管、降低住院病死率、更有效地保护病人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39.
运动员Marfan氏综合征的医务监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教练员和医生对Marfan氏综合征的认识 ,更好地预防运动性猝死。同时为掌握身材高大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测量的规律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通过对 4例确诊和疑似马凡氏综合征运动员从疾病发现、发展变化、死亡、转归过程的阐述、分析 ,提供了对确诊和疑似马凡氏综合征运动员的处理、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同时对现役国家男、女篮球队运动员进行了包括眼科、骨科、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全面的体检 ,以排查马凡氏综合征。结果提示 :男性运动员主动脉根部大于 60mm、女性大于 5 0mm已具有猝死风险 ,应给予高度重视。篮球运动员臂展 >身高者占4 3 3% ,且男性臂展 /身高 >1 0 3者占 2 0 %。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慢性胃炎伴萎缩者16例,伴肠化生者15例,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14例,胃癌19例共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采用S-P法检测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蛋白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hTERT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5.00%、46.67%、64.29%和78.95%,呈递增趋势。Hp阳性患者hTERT蛋白表达率为77.42%,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33.33%,P<0.01)。(2)Hp阳性伴hTERT蛋白阳性患者细胞凋亡指数为9.57±5.01,显著高于Hp阴性伴hTERT蛋白阳性患者(6.01±5.31,P<0.05)。结论(1)端粒酶激活可能参与了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全过程。Hp感染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Hp感染可能是激活端粒酶的重要机制之一。(2)Hp感染既可激活端粒酶,引发细胞永生化,又可以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进而增加了胃黏膜的不稳定性和癌变的危险性,这可能是Hp致癌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