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1篇
  免费   779篇
  国内免费   564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154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688篇
口腔科学   177篇
临床医学   1525篇
内科学   635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58篇
特种医学   314篇
外科学   558篇
综合类   262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26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1264篇
  7篇
中国医学   904篇
肿瘤学   45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1110篇
  2011年   1199篇
  2010年   1010篇
  2009年   846篇
  2008年   925篇
  2007年   869篇
  2006年   730篇
  2005年   568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71.
目的 研制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疫苗.方法 用蛋白转化法将B7-1锚定在肿瘤细胞膜上,免疫C57BL-6小鼠后,一组小鼠取脾细胞进行T细胞扩增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功能检测,另一组小鼠进行肿瘤细胞接种试验.结果 用GPI-B7-1修饰的肿瘤细胞膜免疫小鼠后诱发了肿瘤特异性T细胞扩增和CTL.且该疫苗有一定的保护小鼠免受肿瘤细胞侵袭的作用.结论 GPI蛋白转化法为人类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的修饰肿瘤细胞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对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检测,确定AZF微缺失的发生率及高发位点;同时,对正常生育男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sY254、sY255点突变检测,从分子水平探讨精子发生的机制,建立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多重PCR技术对Y染色体上AZF 4个区域内的15个序列标签位点进行微缺失检测,采用SSCP方法进行sY254、sY255点突变检测;结果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率分别为9.80%和9.68%,显著高于少精子症组的3.34%(P<0.05);其中sY152、sY239、sY243、sY254、sY255在Y染色体上的位置相互毗邻,其联合缺失39例,占总缺失率的65.0%,AZFb+AZFd+AZFc联合缺失的有8人,占总缺失的13.3%;本研究中,正常生育男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均未发现sY254、sY255的点突变。结论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重要因素,sY152、sY239、sY243、sY254、sY255联合缺失是AZF的缺失热点;未发现sY254、sY255点突变。  相似文献   
73.
目的构建hNRAGE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对293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hNRAGE基因片段,并亚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载体pAdTrack-CMV中,构建穿梭质粒pAdTrack-CMV/hNRAGE。经测序检测后,用PmeI酶切使pAdTrack-CMV/hNRAGE被线性化,然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用电穿孔法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进行同源重组。经PacI酶切鉴定后,用磷酸钙法转染QBI-293A细胞,包装成重组体腺病毒Ad-hNRAGE颗粒。利用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GFP报告基因的表达,观察重组腺病毒的产生,测定病毒颗粒的浓度。用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293细胞的活力,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NRAGE基因对293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成功地构建hNRAGE重组腺病毒载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hNRAGE基因可在293细胞中表达。收获病毒后,经测定病毒颗粒的浓度大约为6.5×109个/μL。转染了重组腺病毒Ad-hNRAGE的293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较,增殖率显著降低,G0-G1和G2-M期的细胞增多,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结论hNRAGE基因可能有抑制293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调控因子FAS、FASL、FADD和caspase-8基因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黏膜中FAS、FASL、FADD和caspase-8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食管黏膜中FADDmRNA和caspase-8mRNA的表达。结果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到不典型增生和食管癌组织,FAS蛋白表达率呈逐渐下降趋势,FASL蛋白表达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食管癌与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明显(P<0·05)。高、中分化鳞癌中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鳞癌(P<0·05)。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到不典型增生和食管癌组织,FADD和caspase-8蛋白及RNA阳性表达率呈逐渐下降趋势,食管癌与正常黏膜组织之间差异明显(P<0·01);caspase-8蛋白和mRNA在高、中分化鳞癌中的表达率高于低分化鳞癌(P<0·05)。结论FAS与FASL的表达失衡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并与食管癌的分化和免疫逃避有关。FADD与caspase-8基因表达异常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
76.
神经根撕脱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病理表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神经根撕脱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病理表现,探讨在该条件下运动神经元死亡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成年SD雌性大鼠20只,体重200-300g,撕脱右侧臂丛C5-T8神经根,术后动物存活3d、5d、1周后取C5-C8节段脊髓,对冰冻切片行NADPH-d组化、c-jun免疫组化、中性红和HE染色。观察神经元的形态,计数脊髓前角NOS阳性运动神经元及存活运动神经元数目,以非损伤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为100%,计算百分比。结果:神经根撕脱3d、5d、1周后,损伤侧脊髓前角NOS运动神经元平均阳性率分别为:0.74%±0.59%、24.83%±6.73%、51.16%±8.67%。神经元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3.00%±4.32%、93.67%±5.27%、89.83%±2.65%;c-Jun从撕脱术后3d就有表达,5d后表达开始减少。运动神经元形态变化不明显。1周时偶见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核偏位,但核膜清晰,核仁尚存,染色体固缩。结论:脊神经根撕脱1周内,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NOS表达递增,c-Jun表达递减,运动神经元开始死亡。NO/NOS可能通过抑制神经元损伤后的再生反应,促进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索怎样的移植管-宿主动脉直径比和缝合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成功率。方法借助ANSYS9.0对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模拟仿真,用响应面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优化理论寻找最优的移植管-宿主动脉直径比和缝合角,使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壁面切应力梯度最小。结果结果表明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大移植管-宿主动脉直径比和小缝合角的模型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特性。结论影响冠状动脉搭桥术成功率的因素很多,在现有条件下借助临床经验指导,选择尽可能大的移植管-宿主动脉直径比和尽可能小的缝合角的做法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78.
目的应用rhlL-18在体外培养系统(Coculture system in vitro,CCs)中诱导快速肿瘤杀伤效应及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方法 采用StemSep^TM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法分离人外周血NK细胞、T细胞及树突细胞(DC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125I-UdR标记的细胞毒实验检测杀伤活性,ELISA方法检测IFN-7的产生量。结果 在CCs中,rhIL-18诱导出快速肿瘤杀伤效应,这种杀伤效应无抗原特异性、不受MHC限制,DCs和T细胞的存在与否对其无明显影响。在同一培养系统中,肿瘤抗原存在的条件下,96h后,rhIL-18能够诱导并促进CTL介导的肿瘤特异性杀伤效应。结论 rhIL-18能够在体外培养系统中相继诱导肿瘤快速杀伤效应及肿瘤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神经调节素-1β(NRG-1β)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行为功能,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以及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和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经颈内动脉微量注射NRG-1β(2μg/kg)干预治疗,Bederson法评价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动物均表现神经行为功能障碍,缺血侧出现脑梗塞病灶,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和胶质细胞AQP-4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NRG-1β治疗组缺血24h,动物神经行为功能损伤明显改善,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脑梗塞体积显著缩小(P<0.05);但脑组织含水量和AQP-4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22h、46h和70h组,上述5项指标较相应的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RC-1β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胶质细胞AQP-4表达和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脑水肿和缩小梗死体积,从而改善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8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兔脑缺血再灌注伤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兔脑缺血再灌注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兔用线栓法建立兔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再将成功的兔MCAO/R模型随机分为永久性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另取同样动物行假手术分别作为缺血组及再灌注组的对照组;观察不同时间DWI像上高信号区范围变化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演变特点。结果1.缺血组:缺血1h可见到DWI像上明显的高信号伴ADC值的下降,缺血不同时间点DWI像上的高信号区较缺血1h均有增大,24h后趋于稳定。缺血组不同时间点平均ADC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再灌注组:与再灌注前相比,再灌注2h、5h组均表现为DWI像上高信号区缩小及ADC值升高;再灌注11h组表现为高信号范围增大伴ADC值升高;再灌注23h、47h组表现为高信号范围增大而ADC值出现较明显下降。结论急性脑缺血后DWI像高信号区及ADC值的下降经早期再灌注后可明显改善,但持续再灌注可能导致ADC值再次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