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04篇
  免费   4104篇
  国内免费   2668篇
耳鼻咽喉   376篇
儿科学   896篇
妇产科学   277篇
基础医学   2565篇
口腔科学   800篇
临床医学   5761篇
内科学   3888篇
皮肤病学   429篇
神经病学   739篇
特种医学   1679篇
外科学   4046篇
综合类   12054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预防医学   4908篇
眼科学   380篇
药学   5184篇
  47篇
中国医学   4093篇
肿瘤学   1936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512篇
  2022年   1218篇
  2021年   1550篇
  2020年   1470篇
  2019年   738篇
  2018年   813篇
  2017年   1152篇
  2016年   882篇
  2015年   1523篇
  2014年   2086篇
  2013年   2677篇
  2012年   4013篇
  2011年   4135篇
  2010年   3940篇
  2009年   3497篇
  2008年   3762篇
  2007年   3540篇
  2006年   3161篇
  2005年   2442篇
  2004年   1724篇
  2003年   1305篇
  2002年   1158篇
  2001年   1062篇
  2000年   796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7篇
  1962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参白解毒方(SBJDF)抑制结直肠癌(CRC)细胞HCT116增殖的药效及机制。方法 利用参白解毒方(0、0.25、0.5、1、2、4 g·L-1)处理HCT116细胞48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参白解毒方对HCT116细胞活力的影响,分别设置空白组、参白解毒方(1、2、4 g·L-1)组,倒置显微镜观察参白解毒方对HCT116细胞形态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参白解毒方对HCT11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JC-1探针检测参白解毒方对HCT11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HCT116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参白解毒方对细胞周期,抗凋亡以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 参白解毒方有效抑制HCT116细胞活力,引起细胞形态改变,呈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1、2、4 g·L-1)组克隆形成率均明显下降(P<0.05,P<0.01),参白解毒方(2、4 g·L-1)组诱导HCT116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1、2、4 g·L-1)组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参白解毒方(2、4 g·L-1)组细胞周期蛋白A2(CyclinA2),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参白解毒方(4 g·L-1)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2、4 g·L-1)组课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并下调抗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l蛋白(Bcl-xl)表达(P<0.05,P<0.01),降低HCT11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2、4 g·L-1)组可下调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κB激酶α(IKKα)、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p65蛋白(p-p65)的表达(P<0.05,P<0.01)。结论 参白解毒方有效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HCT116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大鼠血浆中蔓藤碱乙和胡蔓藤碱丁的UPLC-MS/MS法,并研究大鼠口服和舌下静脉给药方式下胡蔓藤碱乙和胡蔓藤碱丁的药动学差异。方法 大鼠分别灌胃和舌下静脉注射蔓藤碱乙和胡蔓藤碱丁,在一定时间内取血,离心获得血清;士的宁为内标,通过UPLC-MS/MS来测定血清中蔓藤碱乙和胡蔓藤碱丁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经灌胃给药5 mg·kg–1,胡蔓藤碱乙的t1/2为(5.7±1.2) h,AUC(0-t)为(59.6±20.1) ng·h·mL–1,CL/F为(89.1±30.5) L·h–1·kg–1Cmax为(18.3±5.3) ng·mL–1;经舌下静脉给药1 mg·kg–1后,胡蔓藤碱乙的t1/2为(1.5±0.3) h,AUC(0-t)为(140.2±37.4) ng·h·mL–1,CL为(7.6±2.3) L·h–1·kg–1Cmax为(114.9±36.0) ng·mL–1。经灌胃给药5 mg·kg–1,胡蔓藤碱丁的t1/2为(4.7±4.1) h,AUC(0-t)为(44.3±5.1) ng·h·mL–1,CL/F为(100.3±11.7) L·h–1·kg–1Cmax为(13.0±4.0) ng·mL–1;经舌下静脉给药0.1 mg·kg–1后,胡蔓藤碱丁的t1/2为(1.1±0.4) h,AUC(0-t)为(72.9±19.1) ng·h·mL–1,CL为(1.4±0.4) L·h-1·kg–1Cmax为(43.7±6.8) ng·mL–1。胡蔓藤碱乙的生物利用度为8.5%;胡蔓藤碱丁的生物利用度为1.2%。结论 胡蔓藤碱乙、胡蔓藤碱丁吸收迅速,半衰期较短。  相似文献   
993.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而其中的耐多药结核已成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巨大挑战之一。贝达喹啉(bedaquiline)作为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的首个治疗耐多药结核病药物,必将在结核病防治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本文依据最新文献报道,从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安全性等方面综述了新药贝达喹啉在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方面的优缺点,对其合成路线进行了评述,最后对该药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 探讨颌面部中、小手术后合理有效的创腔引流方式.方法 将80例颌面部中、小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橡皮条引流组(A组)和负压引流组(B组),每组40例,观察术后创腔积液、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B组术后引流量,分析比较两种引流方式对患者术后外观和护理影响.结果 B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占总引流量的83.57%,第2~3天占16.43%.A组患者术后创面敷料渗透,甚至渗透患者衣物,而B组术后创面清洁,便于术后护理.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渗出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 颌面部中、小手术术后应用负压引流比橡皮条引流具有保持创面清洁、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6.
必需磷脂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必需磷脂(易善复)对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1组为脂肪肝模型组,2~3组为治疗组,4组为空白对照组.1~3组大鼠均按15 ml/kg用52%,v/v二锅头白酒灌胃,喂以特制饲料.所有大鼠均以腹腔注射方式给药,1组用5 ml/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3组各按10 mg/kg、30 mg/kg给予易善复;4组以15 ml/kg生理盐水灌胃,喂以普通饲料.第4周末所有大鼠称重,处死动物,取全肝,检测血浆、肝匀浆SOD、MDA、GSH-Px;肝匀浆ATPase;取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所见:1组:4周后出现典型脂肪肝病变.2组:表现为轻度脂肪肝,少数炎性细胞浸润;3组:轻微脂肪沉积;4组:肝小叶及肝细胞结构正常.生化指标:1组与2~4组相比,血清、肝匀浆SOD、MDA、GSH-Px、肝匀浆ATPase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与3组间,上述指标亦有差异(P<0.05).结论易善复能抑制AFL的形成,且成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97.
对23例心肌梗死患者子发病后6±3周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于PTCA前(平均3±2天)后(平均6±3天)记心电图和做平板运动试验,结果PTCA成功19例(管腔狭窄由93.5±6.4%降至16.3±11.1%),其运动耐量、时间、最大心率及心率-收缩压乘积均明显增高,而心电图QRS积分显著减低。结论,心肌梗死恢复期PTCA对患者有明显的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脾虚患者胃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前列腺素(PG)的关系。 方法 72例慢性胃病住院患者,按中医辨证分成脾虚组和肝气犯胃组,分别测出胃粘膜SOD活性,以及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_2的代谢产物6-酮-PGF_(1a)和血栓素B_2(TXB_2)的含量,分析SOD与6-酮-PGF_(1a)和TXB_2的相关性。 结果 脾虚组患者胃粘膜SOD活性为2.7±1.1 U/mg湿重,明显低于肝气犯胃组的4.2±1.7 U/mg湿重(P<0.01);脾虚组胃粘膜6-酮-PGF_(1a)含量为115.7±60.7 pg/mg湿重,亦明显低于肝气犯胃组的289.6±154.2 pg/mg湿重(P<0.01)。SOD活性与6-酮-PGF_(1a)含量呈线性正相关(P<0.05)。 结论 脾虚证患者胃粘膜内自由基代谢紊乱,表现为SOD活性及抗氧化能力低下,并且与胃粘膜PG代谢的改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建立高效、快速、简便的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三重保守基因微卫星分型技术。方法 以煮沸法处理的71株白念珠菌野生株为模板,三色荧光分别标记保守基因CDC3、EF3和HIS3微卫星序列引物,PCR扩增,产物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由基因扫描分析软件获取片段的精确长度,Genotyper软件行基因分型。结果 71株白念珠菌野生株行CDC3、EF3和HIS3基因分型分别获得5、10、8种等位基因,7、8、9种基因型,三位点联合分析共获得14种菌株基因型。结论 白念珠菌多重保守基因微卫星分型能从基因水平快速、高效的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型,对白念珠菌的流行病学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异构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或感染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LE活动组(34例),SLE合并感染组(28例),正常对照组(29名)的OAS1、OAS2、OASL的mRNA表达。结果SLE活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AS1、OAS2、OASL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感染组3者表达均较SLE活动组为低(P<0.01)。SLE合并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AS1的表达仍增高(P=0.000)、OAS2的表达增高不明显(P=0.124)、OASL的表达则明显降低(P=0.01)。Logistic回归显示OASL表达减低构成SLE合并感染的预测因子(P<0.01)。结论初步提示OAS异构体表达格局,特别是OASL,可能成为SLE活动和感染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