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4-羟基-2-甲氧基苯甲醛和丙二酸在吡啶和苯胺催化下,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制得(E)-3-(4-羟基-2-甲氧基苯基)丙烯酸,再在1-(3-二甲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4-二甲胺基吡啶作用下与甲醇成酯制得(E)-3-(4-羟基-2-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甲酯,总收率为58.5%.  相似文献   
32.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NSCLC合并VTE患者的资料,选取同期在我院确诊为NSCLC的患者105例,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并发VTE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OR =5.91,95%CI:1.47~10.76)、白细胞>11×109/L(OR=7.54,95% CI:1.69~13.25)、白蛋白<35 g/L(OR =5.25,95% CI:1.89~12.42)、D-二聚体>500 μg/L(OR=25.16,95% CI:7.87~80.41)与NSCLC患者发生VTE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 化疗、白细胞>1i×109/L、白蛋白<35 g/L、D-二聚体>500 μg/L是NSCLC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 探讨肥胖与前庭神经鞘瘤(VS)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77例V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8 kg/m2,91例)和非肥胖组(BMI<28 kg/m2,28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MI对术后脑脊液漏及二次手术的影响。结果 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组性别为男性,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人数比例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侧别、肿瘤性质、肿瘤体积分级、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出血、切口感染、颅内感染、深静脉血栓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年龄、性别、肿瘤体积分级、肿瘤性质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BMI水平是患者发生术后脑脊液漏[OR(95%CI)=1.168(1.051~1.299),P=0.004]及二次手术[OR(95%CI)=1.160(1.053~1.277),P=0.003]的危险因素。结论 肥胖与VS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和二次手术密切相关,且BMI增高是VS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和二次手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研究从胚胎期到成熟过程中股骨形成、生长和成形规律,分析骨生长中心形成、骨质层体积及骨形变化规律。方法采用CT扫描技术定期扫描新西兰兔股骨生长过程并获取图像信息,用Mimics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分析CT扫描断层图像信息。利用骨元体积法对股骨成形及其骨质层的变化过程进行时间分段和空间分层分析,分析股骨形成过程及骨质层体积变化规律。结果股骨有多个骨生长中心。胚胎里股骨最早以软质骨的形式出现,随着生长逐渐硬化形成密质骨和硬质骨,最后形成最佳的股骨形状和骨质分布。结论股骨由独立的4个骨生长中心发育并组合而成;各骨质层在生长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体积和位置变化,但最终趋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和组织因子(TF)的表达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意义。方法:选择PTE患者158例(PTE组)和健康对照者142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两组空腹血清P-选择素和TF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血常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TE组P-选择素[(11.62±2.82)μg/L∶(16.31±1.25)μg/L]、TF[(21.32±6.33)ng/L∶(24.15±5.01)ng/L]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大面积和次大面积PTE患者(A组)P选择素[(17.30±1.15)μg/L∶(15.85±2.10)μg/L]和TF[(26.71±5.51)ng/L∶(23.12±3.86)ng/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大面积患者(B组,P〈0.05)。PTE组P选择素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r=0.181~0.333,P〈0.05);TF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和HDL-C呈正相关(r=0.216~0.384,P〈0.05),P选择素与TF呈正相关(r=0.244,P〈0.05)。结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P选择素和组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二者与肺血栓栓塞症病情密切相关,共同参与了肺栓塞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7.
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紫草复方的水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紫草复方的水提取工艺条件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咖啡酸四聚体、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分别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咖啡酸四聚体、丹酚酸B含量和浸膏得率的影响,分别赋予咖啡酸四聚体、丹酚酸B含量和浸膏得率不同的权重系数(依次为0.4、 0.4、0.2),进行多指标综合评分.结果:测定的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水=40∶60 ;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2 nm.优化工艺条件为加16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 h.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咖啡酸四聚体、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准确,线性好,该工艺稳定、简便.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9月新疆B型流感病毒NA基因,为流感NAI抑制剂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分离的9株B/Yamagata系毒株和13株B/Victoria系毒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NA基因后测定核苷酸序列,用MEGA 5.0,CExpress和BioEdit生物软件分析测序结果、基因特性并建树。结果13株Victoria系B型毒株与疫苗株B/Brisbane/60/2008核苷酸同源性为97.9%~100.0%,核苷酸进化树显示,13株Victoria系B型毒株与疫苗株为同一分支,且远离国外B型流感耐药株B/North Carolina/03/2011 I21V和B/North Carolina/11/2010 I21V;9株Yamagata系B型毒株与疫苗B/Phuket/3073/2013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6.4%~99.9%;9株Yamagata系B型毒株与疫苗株为同一分支,且远离国内耐药株B/Beijing-Xicheng/11496/2011 D197N和国外B型流感耐药株B/Ontario/006876/2011 H273Y;所有毒株的NA蛋白酶催化位点和辅助位点,均未发现耐药位点的替换。结论2017—2019年新疆B型流感病毒NA基因未发生耐药位点突变,与对应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仍对NAI抑制剂敏感;应继续加强流感监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FⅡG20210A)和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FVL)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活化蛋白C抵抗(APCR)与维吾尔族(维族)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维族VTE患者178例(病例组)及本院同期同民族住院体检者217例(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技术检测FⅡG20210A和FVL多态性,应用凝固法于SYSMEX CS-20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检测APCR,并分析FⅡG20210A和FVL多态性及APCR与VTE的关联性。结果 (1)所有受检对象均未检出FⅡG20210A基因突变,其变异频率为0。(2)健康对照组中只有GG基因型,而未见GA和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病例组中FVL多态性GG型与GA/AA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且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8)。(3)病例组APCR阳性率较健康对照组高(11.24%与4.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TE患者FVL多态性各基因型间APCR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肥胖(OR=1.599,95%CI 1.383~1.849,P=0.000)、高脂血症(OR=1.087,95%CI 1.035~1.141,P=0.001)和APCR阳性(OR=1.922,95%CI 1.880~5.561,P=0.033)是VT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变在新疆维族VTE患者及正常人群中罕见甚至缺如。APCR及FVL多态性是维吾尔族VTE患者的危险因素,但FVL多态性不是引起APCR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逆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对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非嵌顿组70例和嵌顿组58例,比较逆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疗效、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手术失败原因.结果 非嵌顿组与嵌顿组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肉眼血尿发生率分别为91.4%(64/70)与74.1% (43/58)、(36.3±10.7)min与(45.2±13.9) min、51.4% (36/70)与84.5%(49/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914,t =3.736,x2=15.535,P均<0.05).非嵌顿组与嵌顿组术后住院时间、止痛药使用率、尿路感染率、输尿管穿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嵌顿组共6例手术失败,主要原因是术中输尿管结石上移;嵌顿组15例手术失败,主要原因包括结石残片上移、输尿管过度扭曲、输尿管狭窄.嵌顿组中位于I4以上的结石碎石成功率为58.3% (14/24),而L4以下为85.3%(2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4,P<0.05).结论 嵌顿性输尿管结石较非嵌顿性结石手术难度大,近端的嵌顿结石碎石成功率较远端低,主要影响因素为输尿管扭曲及结石碎片上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