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11篇
内科学   140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45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9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03篇
中国医学   139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金纳多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早期的保护作用。方法对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术前使用金纳多(银杏黄酮配糖体)注射液的分析治疗的预处理组(称IP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称IR组)两组,以CycinD1和CyclinE的阳性细胞百分含量作为细胞增殖的分析方法,观察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的病理变化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IP组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幅度明显低于IR组;肝脏CyclinD1和CyclinE的阳性细胞百分含量远高于对照组,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移植肝细胞增生活跃。结论金纳多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增强细胞增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通路的启动。促进移植肝功能修复。对移植肝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TRAIL及其受体DR4/DR5在急性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型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TRAIL及共受体DcR4/DcR5在急性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对正常人及发生急性肾脏移杆排斥患者外周血单个细胞(PBMC)表面的TRAIL分布进行探讨;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正常人肾脏和急性排斥坏死肾脏病理切片DR4和DR5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人PBMC几乎不表达TRAIL,急性肾脏热电厂斥患者PBMC高表达TRAIL,进一步证实其为IFN-γ 细胞表达;正常人肾脏表达的DR4和DR5低,但急性肾排患者高表达DR4和DR5.结论TRAIL及其受体DR4/DR5之间的作用可能参与了肾脏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研究中心静脉营养管污染致菌血症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 方法对7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7 d内出现寒颤、高热进行分析,并对中心静脉导管做细菌培养. 结果培养结果均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感染症状,要考虑到导管本身污染的可能性,进行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994.
一种白僵菌代谢产物提取物抗实验性抑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究一种白僵菌代谢产物提取物 (BCEF0 0 83)抗实验性抑郁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获得性绝望模型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小鼠悬尾实验 )及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孤养模型研究BCEF0 0 83抗实验性抑郁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采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BCEF0 0 83对模型动物脑组织单胺氧化酶活性、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结果 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小鼠悬尾实验中 ,BCEF0 0 832 5、5 0、10 0mg·kg-13个剂量组均可明显缩短小鼠的不动时间 ,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BCEF0 0 832 5、5 0、10 0mg·kg-13个剂量组对慢性应激模型小鼠脑组织重线粒体MAO A ,B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BCEF0 0 832 5、5 0、10 0mg·kg-13个剂量组对慢性应激模型小鼠脑组织NE、5 HT、5 HIAA、DA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BCEF0 0 83具有一定的抗小鼠实验性抑郁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动物脑组织单胺氧化酶活性、升高单胺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5.
食管癌局部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微矩阵表达谱基因芯片研究3例食管癌及其对照癌旁组织(距病灶2cm以内)的局部免疫相关基因的变化。在所检测的3例临床标本中,共有的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8条,上调基因5条,下调基因3条,有多类基因,有免疫蛋白超家族、细胞因子、膜联蛋白等。食管癌和对照癌旁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其与癌的发生、发展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96.
妊娠期液基细胞学检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妊娠期宫颈病变的细胞学特点,评价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在妊娠期妇女检测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通过对妊娠期和妇科门诊妇女宫颈TCT细胞学检查,采用TBS诊断分类标准进行细胞学诊断,必要时进行活检,根据病变情况进行治疗。结果妊娠期宫颈细胞学总异常检出率为16.47%,其中感染性病变的发生率为9.49%,鳞状上皮细胞异常6.60%,腺上皮细胞异常0.38%,而非妊娠期宫颈细胞学总异常检出率为21.61%,其中感染性病变的发生率为13.07%,鳞状上皮细胞异常8.03%,腺上皮细胞异常0.50%。结论常规产前检查进行TCT筛查是必要的、安全的,妊娠期妇女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发生率与非妊娠期妇女相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我院临床分离的2株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方法应用MIC法检测2株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种基因,分别为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和β-内酰胺酶ADC基因。结果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种基因blaTEM和β-内酰胺酶ADC基因呈阳性。结论2株鲍曼不动杆菌携带blaTEM和β-内酰胺酶ADC基因。经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和medline数据库,本研究是我国第一篇从鲍曼不动杆菌检出13-内酰胺酶ADC耐药基因的报道。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检测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内B7-2和CD40的表达情况。方法对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供肾修整结束时)、术后7d、1个月、6个月、1年或以上,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检组织中B7-2和CD40的表达情况。结果53例肾移植受体共行肾活检198次。B7-2阳性表达主要见于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移植后7d阳性表达率显著上升,1个月后下降至术前水平;急性排斥反应(AR)时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抗排斥治疗1周后下降至术前水平;AR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AR(非急性排斥反应)组。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均阴性。CD40移植前表达阴性;移植后肾功能稳定期的穿刺标本中偶见弱阳性表达;AR时CD40表达增加,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21%、39%和60%,抗排斥治疗后CD40表达转阴性;N-AR组中CD40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AR组。结论共刺激分子B7-2和CD40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脑氧摄取(CEO2)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45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6~12h、1d、2d、3d、7d各时间点SjO2、AVDO2、CEO2的变化。结果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入院6~12h时SjO2、AVDO2、CE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24h后,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SjO2逐渐恢复正常,但重度中毒组AVDO2、CEO2明显低于轻度中毒组(P<0.01)当CEO2低于25%时,患者预后差。结论脑氧供需状况反映了毒鼠强中毒患者大脑神经细胞的机能和利用氧的能力,可作为判断急性毒鼠强中毒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部分永久性睑缘缝合术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2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部分永久性睑缘缝合术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行部分永久性睑缘缝合术治疗的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27例(27眼).27眼角膜上皮缺损持续时间均超过7 d,其中,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上皮缺损11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上皮缺损10眼,热烧伤及化学伤角膜上皮缺损4眼,暴露性角膜炎角膜上皮缺损2眼,所有患者均经药物、羊膜移植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等治疗.结果 行部分永久性睑缘缝合术后,荧光素钠染色显示角膜上皮愈合情况,除l眼外,26眼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治愈率为96.3%,愈合时间为术后3~14 d,平均为6 d.除2眼睑缘愈着处患者自行挣裂外,余眼睑切口接合处愈合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单纯应用药物、羊膜移植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等不能控制的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行部分永久性睑缘缝合术.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