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611篇
  免费   35189篇
  国内免费   25773篇
耳鼻咽喉   2841篇
儿科学   4882篇
妇产科学   4211篇
基础医学   41056篇
口腔科学   6217篇
临床医学   52039篇
内科学   48630篇
皮肤病学   4153篇
神经病学   18015篇
特种医学   138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4篇
外科学   32539篇
综合类   70184篇
现状与发展   86篇
一般理论   31篇
预防医学   26664篇
眼科学   10602篇
药学   40535篇
  422篇
中国医学   24505篇
肿瘤学   28895篇
  2024年   756篇
  2023年   4890篇
  2022年   9072篇
  2021年   18091篇
  2020年   14314篇
  2019年   11705篇
  2018年   12187篇
  2017年   11723篇
  2016年   10777篇
  2015年   16907篇
  2014年   21042篇
  2013年   19204篇
  2012年   28607篇
  2011年   32080篇
  2010年   21657篇
  2009年   17676篇
  2008年   21536篇
  2007年   21278篇
  2006年   20284篇
  2005年   19322篇
  2004年   12765篇
  2003年   12301篇
  2002年   10041篇
  2001年   8578篇
  2000年   8360篇
  1999年   8402篇
  1998年   5265篇
  1997年   5081篇
  1996年   3965篇
  1995年   3726篇
  1994年   3150篇
  1993年   2034篇
  1992年   2436篇
  1991年   2131篇
  1990年   1803篇
  1989年   1569篇
  1988年   1287篇
  1987年   1148篇
  1986年   945篇
  1985年   682篇
  1984年   373篇
  1983年   273篇
  1982年   142篇
  1981年   169篇
  1980年   118篇
  1979年   158篇
  1978年   74篇
  1977年   53篇
  1974年   43篇
  1973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沈悦忠  王珏  林胜友 《新中医》2021,53(19):164-168
查阅近10 年中西医防治恶性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相关文献,对其中西医发病机制、防治方法展开系统整理与分析。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靶向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相关,防治措施以口腔护理、支持性治疗为主,皮质类固醇激素对依维莫司相关性口腔炎疗效显著。靶向药物治疗后口腔黏膜炎属中医口疮、口糜等范畴,以脏腑功能失调、火热上挠口舌为主要病机,病位以心、脾、肾为主,治则上以清热泻火、调理脏腑阴阳为主,可分为清热解毒、清心泻脾、清热祛湿、养阴清热、健脾泻火五种治法。扶正抗癌法联合靶向药物使用可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目的以基因表达数据集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BCAN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Oncomine数据库中挖掘BCAN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情况。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ccRCC患者临床资料和目的基因的表达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GEO数据库中GSE73731数据集的ccRCC样本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BCAN相关的蛋白。结果BCAN低表达组的ccRCC患者在病理分期及T分期方面低于高表达组(P<0.001;P=0.001);N分期及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N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优于高表达组(P=0.033)。BCAN基因高表达组的样本主要富集在KRAS信号通路。结论BCAN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有望成为ccRCC不良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54.
患者男,64岁,因头颅增大、面部变长,颧骨隆起、下颌增大、双手掌肥厚、双手指粗短30余年,乳房肿物1年余就诊。患者3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渐进性手足增大,双手掌肥厚,嘴唇变厚,下颌增大,眉弓及颧骨突出,皮肤增厚,无乳腺增大、泌乳,未诊治……  相似文献   
55.
皮肤损伤后的异常愈合会导致病理性瘢痕的产生。病理性瘢痕的出现不仅影响美观,严重时还会造成心理和生理功能障碍。病理性瘢痕的机制研究对于瘢痕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动物瘢痕模型是目前研究病理性瘢痕的重要模型手段之一。理想的动物瘢痕模型应该在组织学、细胞学等层面尽可能接近于人类的病理性瘢痕。该文分别从传统技术动物瘢痕中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兔耳模型和猪模型,以及新技术动物瘢痕模型这两个方面,结合近年来在瘢痕领域应用较多的研究,进行了相应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56.
脑卒中患者在面对复杂的治疗期、漫长的康复期及难以预测的病情变化时容易产生对疾病或疾病进展的恐惧。恐惧疾病进展会损害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最终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从恐惧疾病进展的定义、测量工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人员深入了解脑卒中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开展相关护理实践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模拟诊疗在留学生心血管内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5名留学生随机编号,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名学生分成3组(每组6名)进行模拟诊疗教学,对照组17名学生进行常规实习。通过填写评价单和相关的临床能力测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选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参与模拟诊疗教学的留学生均希望在各科实习中多采用此方法。在临床能力测试方面,试验组学生在病史采集[(22.16±2.17)vs.(20.33±2.03)]、体格检查[(23.05±1.79)vs.(19.78±2.05)]及回答问题[(23.50±1.47)vs.(19.56±1.92)]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病历书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高仿真的模拟诊疗教学手段,弥补了留学生在实习期间不能充分接触患者的缺陷,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操作技能、增强医患沟通能力等医学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58.
Wang  Di  Tao  Xiaogen  Fei  Mingming  Chen  Jian  Guo  Wei  Li  Ping  Wang  Jinquan 《Journal of neurovirology》2020,26(3):442-448

Pseudorabies virus (PRV) primarily infects swine but can infect cattle, dogs, and cats. Several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PRV can cross the specie barrier and induce human encephalitis, but a definitive diagnosis of human PRV encephalitis is debatable due to the lack of PRV DNA detection.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human PRV encephalitis diagnosed by th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of PRV sequences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of a patient. A male pork vendor developed fever and seizures for 6 days. NGS results showed PRV sequences in his CSF and blood. Sanger sequencing showed that PRV DNA in the CSF and PRV antibodies in both the CSF and blood were positive. MRI results revealed multiple inflammatory lesions in the bilateral hemisphere. Based on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we diagnosed the patient with PRV encephalitis. This case suggests that PRV can infect humans, causing 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 People at risk of PRV infection should improve their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相似文献   
59.
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肿瘤性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决策及其执行困难是限制胸壁肿瘤治疗方法选择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皮瓣解剖学研究的深入、胸壁支持结构重建技术的进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麻醉护理的发展、对综合治疗的重视和治疗手段的进步等,使传统认为不可切除的胸壁肿瘤得以彻底地切除和安全有效地修复,从而使与缺损修复相关的肿瘤切除及辅助治疗的禁忌证缩减到最小程度,有效地提高了胸壁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率。作者以湖南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15年565例胸壁肿瘤切除后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为依据,充实了胸壁肿瘤切除及修复的策略:(1)可靠的胸壁骨性支架重建;(2)有效的软组织修复;(3)麻醉及护理与手术团队的合作;(4)系统有序的综合治疗。并进一步明确了复杂胸壁肿瘤切除及重建的细节理念,包括胸部肿瘤治疗中加强多学科合作的密切性和科学性,整形外科医生参与肿瘤治疗整体规划的主动性和时机前移等。  相似文献   
60.
李志道教授经过50余年临床实践研究,结合解剖学相关知识,发现委中、承山二穴在针刺深度与传统认识有所不同。其中,委中穴在刺入0. 5~0. 8寸,承山穴在刺入2. 0~3. 0寸时最易达到循经得气的效果,通过调整针尖方向还可较准确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且针感与相应神经分布区域相吻合。该针感在某些疾病,尤其神经压迫相关症状的治疗中疗效明显,且优于传统教材所述针刺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