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73篇
  免费   7977篇
  国内免费   4166篇
耳鼻咽喉   564篇
儿科学   1577篇
妇产科学   609篇
基础医学   5680篇
口腔科学   1092篇
临床医学   10877篇
内科学   7409篇
皮肤病学   1046篇
神经病学   2301篇
特种医学   25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5861篇
综合类   20963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8929篇
眼科学   1243篇
药学   9616篇
  94篇
中国医学   6602篇
肿瘤学   3653篇
  2024年   234篇
  2023年   906篇
  2022年   2237篇
  2021年   3048篇
  2020年   2719篇
  2019年   1707篇
  2018年   1835篇
  2017年   2344篇
  2016年   1780篇
  2015年   3281篇
  2014年   4248篇
  2013年   5073篇
  2012年   7247篇
  2011年   7443篇
  2010年   6370篇
  2009年   5873篇
  2008年   5862篇
  2007年   5745篇
  2006年   5304篇
  2005年   4324篇
  2004年   3042篇
  2003年   2546篇
  2002年   2051篇
  2001年   1796篇
  2000年   1312篇
  1999年   703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8篇
  197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吉西他滨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肝外胆管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健择)联台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肝外胆管癌的近期疗欢。方法:21例晚期胆管癌患者采用GLF方案化疗:健择1000mg/m^2,静脉滴注30-60分钟,第1,8天给药。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氟尿啼啶600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5天。21天为一个两期。结果:21例中无1例达完全缓解,部分缓解5例(23.8%).稳定8例(381%)。12例(57.14%)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健择联合氟尿嘧啶冶疗晚期无法手术的肝外胆管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从人外周血分离、纯化、扩增树突状细胞(DC),并对其形态学和免疫学特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DC前体细胞(主要为CD14 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联合培养,诱导扩增成熟DC.观察DC形态、分析DC表型、核型及检测DC激发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分离的DC前体经rhGM-CSF和rhIL-4共同培养1周后,可获得大量成熟DC,扩增了24.5倍,纯度达90%以上.DC高表达分化抗原CD86、CD40、HLA-DR、CD83、CDIa,能强烈激活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人外周血CD14 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可以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DC,从而为进一步开展DC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在受60 Coγ射线照射后粘附分子CD5 4的表达与单核样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粘附变化的关系 ,观测抗氧化剂PDTC预处理对CD5 4表达及白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ECV30 4细胞接受 16Gy60 Coγ放射线照射后不同时点 ,检测视黄酸诱导的单核样HL 6 0细胞在内皮细胞上的粘附数量 ,内皮细胞CD5 4mRNA及蛋白表达 ,核转录因子κBDNA结合活性以及抗氧化剂PDTC预处理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照射后 8h ,HL 6 0细胞粘附数较对照显著上升 ,2 4h时较对照增加 77%。受照后 2h ,CD5 4mRNA水平较对照增加 36 % ,2 4h增加 182 %。照射后 4~ 32h ,CD5 4蛋白表达较对照增加 6 6 %~ 2 6 8%。NF κB DNA结合活性在照射后 2h达峰值 ,较对照增高 97%。PDTC预作用后 2h ,NF κB DNA结合活性较未处理组下降了 4 4 % ,作用后 4h ,CD5 4mRNA表达量下降 35 % ,同时HL 6 0细胞粘附数减少 2 6 %。结论 CD5 4表达上调是60 Coγ射线照射引起单核细胞在内皮细胞上...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该检测系统测定分析 4 6 9例恶性肿瘤患者 ,130例良性疾病患者和 14 4 8例健康查体者血清中 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 (CA199,NSE ,CEA ,CA2 4 2 ,CA12 5 ,CA15 3,AFP ,Ferrtin ,free PSA ,PSA ,β HCG及HGH)的水平。结果 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为 81.4 5 % ,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 (5 0 .0 0 % )和健康查体组 (2 9.77% ) (P <0 .0 5 )。除胰腺癌之外 ,联合检测对其余 14种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 (P <0 .0 5 )。结论 运用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 ,同时也可以作为无症状人群的早期肿瘤普查手段之一 ,尤其对肿瘤高危人群的防癌普查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5.
肺部球形病灶CT、MRI和PET的综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CT、MRI、PET在肺部球形病灶中的综合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5例有CT、MRI、PET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肺部球形病灶。结果 分析CT、MRI及PET三者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并进行比较 ,发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无显著性差异 (P值分别为0 .377和 0 .7)。通过CT、MRI、PET的互补 ,在 4 4例肺癌中 ,仅 1例误诊 ,2 1例良性病变中 ,诊断正确的有 19例 ,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7.7%、90 .5 %、95 .4 %、95 .6 %和95 %。结论 多种手段的综合利用 ,有助于提高肺部球形病灶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96.
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该检测系统测定10 8例肺癌患者、48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和 14 5例正常人血清中 12种肿瘤标志物 (CA199,NSE ,CEA ,CA2 42 ,CA12 5 ,CA15 3 ,AFP ,ferritin ,free PSA ,PSA ,β HCG及HGH)的水平。 结果 肺癌组的芯片阳性率为 83 .3 3 %( 90 / 10 8) ,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 ( 5 2 .0 8% ,2 5 / 48)和健康组 ( 2 8.97% ,42 / 14 5 ) (P <0 .0 0 1) ;肺癌不同分期组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以Ⅳ期肺癌组阳性率最高 (P =0 .0 48) ,但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5 19) ;不同分期之间CA199、CEA以及CA2 42血清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41,P =0 .0 18和P =0 .0 0 2 ) ;CEA阳性率以腺癌组最高 ,与其它组织学类型肺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7) ;NSE阳性率以小细胞肺癌组最高 (P <0 .0 0 1) ;联合检测在提高诊断敏感性的同时 (P <0 .0 0 1) ,特异性有所下降 (P <0 .0 0 1)。结论 运用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同时对于确定其临床分期 ,鉴别病理类型以及监测疗效均有一定的意义。由于该法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偏低 ,更适合于无明显症状的门诊患者和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MIEP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3 5例复发或难治NHL患者给予米托蒽醌 (MIT) 10mg/m2 静滴 ,d1;异环磷酰胺 (IFO) 1 2g/m2 静滴 ,d1~ 4,美司那 (Mesna) 40 0mg用IFO后 0、4、8h静推 ;依托泊甙 (VP 16) 65mg/m2 静滴 ,d1~ 4;强的松 (PRED) 10 0mg口服 ,d1~ 5。 2 1~ 2 8天为一周期 ,至少 3个周期。结果 MIEP方案化疗的疗效CR 2 8 6% ,PR 3 7 1% ,总有效率 65 7%。中位生存期为 19个月。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 ,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 10 0 % ,其中Ⅲ度、Ⅳ度发生率为 71 4%。结论 MIE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率高 ,毒性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98.
The ability of three Lactobacillus strains to inhibit the adhesion and growth of naturally occurring uropathogens on silicone rubber was investigated in human urine. The importance of biosurfactant production by Lactobacillus in discouraging uropathogen growth was determined in relation to the binding affinities of the lactobacilli for silicone rubber. L. fermentum B54 markedly inhibited uropathogen growth on the silicone rubber disks after 8 days for all five men included in the study, albeit to various extents ranging from 77% to 100%. In urine from women, however, this inhibition was less clear, as it was absent for two of the four women participating in this study. L. casei rhamnosus 36 completely discouraged uropathogen growth on the disks after 8 days for three of the four women, whereas its effect in urine from men was less pronounced (inhibition ranged from 48% to 100% and was absent for one man). L. casei rhamnosus ATCC 7469T was the least inhibitory Lactobacillus strain tested and inhibition was absent for a number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participants, possibly as a result of the low binding affinity of this strain for silicone rubber and of its inability to release biosurfactants. We conclude that the inhibition of uropathogen growth is dependent on the Lactobacillus strain involved, and for L. fermentum B54 it was demonstrated to be sex-related. Hence, inhibition must be considered a multifactorial process.  相似文献   
999.
RP-HPLC法测定石楠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建立石楠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 RP- HPL C法测定 ,色谱柱为Zorbax ODS柱 ,用甲醇 - 1%醋酸水溶液 (88∶ 12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15 nm。结果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8.5 % ,97.6 % (n=3) ,RSD分别为 1.6 2 ,1.89 (n=3)。结论 本法准确、灵敏、快速 ,可作为石楠叶药材的质量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金樱子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从金樱子中提取总黄酮 ,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用比色法测定金樱子中总黄酮含量。结果 测得金樱子中总黄酮含量 2 .31% ,RSD=1.95 ,平均回收率为 98.3 ,RSD=1.0 1 (n=3)。结论 首次从金樱子中提取出总黄酮 ,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