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6篇
  免费   1112篇
  国内免费   680篇
耳鼻咽喉   136篇
儿科学   197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657篇
口腔科学   184篇
临床医学   1346篇
内科学   938篇
皮肤病学   148篇
神经病学   301篇
特种医学   336篇
外科学   979篇
综合类   2981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143篇
眼科学   167篇
药学   1248篇
  17篇
中国医学   1386篇
肿瘤学   49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477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461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1027篇
  2011年   1117篇
  2010年   1013篇
  2009年   902篇
  2008年   959篇
  2007年   813篇
  2006年   661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近来发现Wnt信号通路对个体发育和肿瘤生成具有重要作用[1-2].为进一步探讨Wnt通路在胶质瘤中是否存在表达异常及其在胶质瘤生成中的作用,我们采用RT-PcR、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蛋白印迹法,对人脑胶质瘤Wnt2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2.
Vertex治疗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早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Vertex治疗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8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中的5例6项术中和术后早期发生的椎动脉损伤、失语、失明、大出血、置钉错误等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发生的早期并发症都得到相应治疗,未遗留后遗症.[结论]Vertex治疗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早期并发症均可以预防,一旦发生及时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3.
INTRODUCTION The phenomenon of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was originally discovered in a denitrifying fluidized-bed reactor treating effluent from a methanogenic reactor in the 1990s[1].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process is a strictly anaerobic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in which ANAMMOX autotrophic bacteria directly oxidize ammonium to dinitrogen gas using nitrite as electron acceptor. In recent years, the anammox process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and lots of researc…  相似文献   
34.
再植指晚期骨与关节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后晚期骨与关节畸形的发生原因和矫治方法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5月 ,对 3 2 8个再植指进行长期随访 ,发现 85指晚期并发骨与关节畸形 ,对畸形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中 5 4指进行了各类修复和重建手术。结果 再植指晚期骨与关节畸形的发生原因包括 :内固定使用不当、骨与关节处理欠妥、肌腱粘连或修复不牢固、瘢痕挛缩、受伤机制的影响和小儿骨骺损伤等。 5 4指经功能重建术后 ,其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5 )。结论 断指再植后晚期并发骨与关节畸形的几率较高 ,在再植术中应用各种预防手段 ,可有效降低畸形的发生 ,从而提高再植指的功能。  相似文献   
35.
反义AKT2 RNA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体内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反义AKT2RNA对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抑制效用。方法 将逆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的反义AKT2构建体转染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系,应用蛋白印记确定基因转染前后AKT2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法与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评价肿瘤细胞转染前后的增殖活性。进一步应用裸鼠皮下荷瘤模型观察脂质体介导pLXSN、pLXSN-AS-AKT2基因治疗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在28d的观察期内定期测量皮下肿瘤体积,对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AKT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比较。结果 脂质体介导pLXSN-AS-AKT2可显著抑制U251细胞AKT2表达。与对照组和pLXSN转染组比较,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AK—AKT2转染组进入S期的细胞数减少了8.5%~8.9%,而进入G0+G1期细胞则增加了7.9%~8.6%。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显示对照组和pLXSN转染组细胞呈正常形态贴壁生长,而AS~AKT2转染组细胞不能贴壁生长,呈团块状簇集生长。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实验显示pLXSN-AS-AKT2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生长,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AS-AKT2转染组AKT2表达下降而GFAP表达上调。结论 体内外实验证明反义AKT2方法在抗胶质瘤增殖方面作用重要,AKT2可作为基因治疗胶质瘤的优选靶标。  相似文献   
36.
FK506和RS-61443对大鼠异体肢体移植的联合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模型 ,旨在分析 FK5 0 6和 RS- 6 14 4 3对大鼠异体肢体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 方法 选择雄性 Wistar和 SD大鼠为供、受体 ,以 FK5 0 6和 RS- 6 14 4 3为免疫抑制剂 ,对照组为术后不用药组 ,实验组根据用药剂量和药物不同分为 6组 ,各组用药时间均为 5周 (每日 1次共 2周 ,然后每周 2次共 3周 ) ,进行了 10 1例异体肢体移植动物实验。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移植肢体排斥反应及存活时间。 结果 对照组肢体平均存活时间为 (7.0 0± 0 .78)天 ;实验组 1~ 6组移植肢体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 (17.0 8± 4 .5 0、2 3.2 0± 5 .0 5、11.19±2 .2 8、16 .33± 1.83、13.33± 3.2 2和 5 8.76± 6 .81)天。 结论  FK5 0 6和 RS- 6 14 4 3能抑制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并能延长移植肢体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天鹅记忆接骨器 (SMC)固定下持续加压应力对骨折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和骨钙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两侧肱骨行中段断骨处理 ,建立肱骨骨折模型 ,随机选择一侧肱骨用 SMC固定 ,对侧用 4孔加压钢板 (DCP)固定 ,分别于术后第 2、3、4、6、8和 12周各处死 5只兔取材 ,标本按内固定物分为 SMC组和 DCP组 (n=5 )。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骨折局部 IGF- 和骨钙素的含量。 结果 :SMC组和 DCP组 IGF- 和骨钙素的含量随时间延长均呈增高趋势。术后 3、4和 6周 ,SMC组 IGF- 含量分别为 (2 .98± 0 .32 )、(3.36± 0 .18)和 (3.4 7± 0 .17) ng/ mg,DCP组 IGF- 含量分别为 (2 .5 4± 0 .2 1)、(2 .78± 0 .4 3)和 (3.0 6± 0 .6 2 ) ng/ mg,SMC组明显高于 DCP组 (P<0 .0 5 ) ;术后 4、6和 8周 ,SMC组骨钙素含量分别为 (387± 2 3)、(395± 31)和 (4 16± 37) ng/ mg,DCP组骨钙素含量分别为 (32 3± 16 )、(35 6± 5 1)和 (378±2 6 ) ng/ mg,SMC组明显高于 DCP组 (P<0 .0 5 )。结论 :SMC固定后所产生的持续稳定的记忆加压应力有利于促进兔骨折端IGF- 和骨钙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38.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MSCs,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经尾静脉移植Brdu标记的BMSCs,损伤后24h、移植后1、3、5周评价实验动物的神经功能状况,并检测BMSCs在体内迁移、存活以及分化情况,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移植的BMSCs在宿主损伤脊髓中聚集并存活,3~5周后有部分移植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微管相关蛋白(MAP2);BMSCs静脉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改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5周后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损伤区脊髓结构较完整。结论BMSCs经静脉移植后可向脊髓损伤处聚集并存活分化,促进神经修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9.
小檗碱对大鼠再灌心律失常及钙调节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檗碱(Ber,10mg·kg-1)使缺血/再灌后VT发生率明显降低,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无1例发生VF及死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离体实验表明:小檗碱(30μmol·L-1),能抑制高钙条件下Ca2+内流,而增加低钙条件下的Ca2+内流。结果表明:小檗碱具有预防再灌心律失常作用;不同Ca2+浓度能够影响心肌45Ca内流;小檗碱对心肌Ca2+内流有双向调节作用,尤其在高Ca2+条件下,降低45Ca内流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0.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带锁髓内钉逆行穿钉的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23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