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07篇
  免费   8583篇
  国内免费   6339篇
耳鼻咽喉   827篇
儿科学   905篇
妇产科学   804篇
基础医学   9523篇
口腔科学   1508篇
临床医学   10777篇
内科学   11462篇
皮肤病学   782篇
神经病学   4303篇
特种医学   31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8389篇
综合类   15666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6078篇
眼科学   2426篇
药学   8996篇
  68篇
中国医学   5070篇
肿瘤学   6896篇
  2024年   257篇
  2023年   1361篇
  2022年   2324篇
  2021年   4554篇
  2020年   3470篇
  2019年   2937篇
  2018年   2995篇
  2017年   2769篇
  2016年   2579篇
  2015年   4031篇
  2014年   4916篇
  2013年   4281篇
  2012年   6482篇
  2011年   7120篇
  2010年   4670篇
  2009年   3510篇
  2008年   4415篇
  2007年   4435篇
  2006年   4327篇
  2005年   4247篇
  2004年   2870篇
  2003年   2892篇
  2002年   2432篇
  2001年   1931篇
  2000年   1970篇
  1999年   1866篇
  1998年   1205篇
  1997年   1157篇
  1996年   871篇
  1995年   800篇
  1994年   762篇
  1993年   442篇
  1992年   527篇
  1991年   476篇
  1990年   392篇
  1989年   345篇
  1988年   257篇
  1987年   243篇
  1986年   192篇
  1985年   131篇
  1984年   74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991.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孕妇孕早、中期红肉摄入现状,探讨孕早、中期红肉摄入量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于2017年2—7月通过立意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某三甲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孕8~14周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于纳入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的年龄、孕前体重、孕次等基本信息。采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分别于纳入时、孕24~28周收集孕妇孕早、中期摄入的所有食物种类及数量,计算平均每日肉类、红肉摄入量及其来源构成。于孕24~28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中国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诊断GDM。将红肉摄入量按三分位法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组,以低水平组为参照,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中期红肉摄入与GDM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有效样本985例。孕妇孕早期和孕中期肉类总摄入量分别为70.7和102.9 g/d,红肉平均摄入量分别为52.0和74.6 g/d,红肉占肉类总摄入量的比例分别为73.6%和72.5%。控制年龄、孕前体质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及能量摄入量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中期红肉摄入高水平组(>86 g/d)较低水平组(<44 g/d)GDM发生风险增加(OR=1.499,95%CI 1.028~2.185);未观察到孕早期红肉摄入量对GDM发生风险有影响(OR=1.029,95%CI 0.716~1.481)。结论成都地区孕妇孕中期红肉摄入较多,孕中期红肉摄入大于86 g/d可能增加GDM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我国医务人员远程医疗服务使用意愿和关键问题,以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方法2019年10—11月,对福建、海南、河南、湖南、贵州、四川和青海7个省份中已参与过远程医疗的邀请方和受邀方医务人员进行电子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医务人员对远程医疗的使用意愿、满意度情况和认知评价情况等。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探索不同省份和区域的医务人员继续使用意愿、满意度及存在问题。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084份,医务人员对所参与远程医疗服务整体满意度为98.62%,继续使用意愿程度为98.25%,且东部和西部省份使用意愿较高。医务人员视角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会诊开展和反馈信息不及时,等待时间长;网速偏低,网络信号不稳定、不通畅;系统设备不完善,操作不便捷;无法实现远程查体和全面了解病情以及提供病历资料不规范、不全面、质量差等。结论医务人员对所参与远程医疗服务满意度和使用意愿较高。建议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远程医疗基础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务人员参与远程医疗服务积极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人体血清二噁英(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PCDD/Fs)化合物测定方法,为开展二噁英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检测技术手段。方法基于国际二噁英的测定方法—同位素稀释的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法,血清样品经C18柱固相萃取、酸性硅胶柱和活性炭柱净化的前处理方法,用DB-5MS毛细管柱(60 m×0.25 mm×0.25μm)分离,高分辨质谱检测分析。结果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35~3.26 pg/g脂肪计,采用血清国际标准参考物质(SRM 1958)进行方法验证,与SRM 1958给出的参考质量分数值范围对比,17个PCDD/Fs单体浓度测定值均在参考质量分数值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19%(n=3)。该方法进一步应用于实际人体血清分析,同位素标记的17个二噁英单体回收率为61%~135%。结论本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方法性能稳定,满足人体血清二噁英检测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了解湘西地区高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对随机整群抽样的2 1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均分为(3.58±0.39)分,性认知评分为(3.51±0.65)分,性价值观评分为(3.77±0.55)分,性适应评分为(3.53±0.39)分。男生性认知得分为(3.61±0.63)分,高于女生的(3.43±0.65)分,(t=6.441,P<0.001),性价值得分为(3.72±0.57)分,低于女性的(3.82±0.53)分,(t=-4.297,P<0.001);本科生性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专科生(t总=7.139,t性认知=6.099,t性价值=3.055,t性适应=6.870;P值均<0.01);医学生性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医学生(t总=48.746,t性认知=65.119,t性价值=52.402,t性适应=11.782;P值均<0.001);父母赞同子女恋爱性健康总分、性认知、性适应分高于反对者(t总=6.058,t性认知=6.477,t性适应=6.793;P值均<0.001);接受性健康教育时间越早各维度得分越高(F总=11.338,F性认知=10.075,F性价值=8.265,F性适应=6.483;P值均<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性心理健康总分前三位因素是:专业类别、最早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时间、父母对子女谈恋爱的态度。结论 湘西地区高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仍待进一步提高,影响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及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早孕期流产后宫腔残留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早孕期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及药物流产后行宫腔残留物诊断的患者80例,均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经阴道超声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经阴道超声对早孕期流产后宫腔残留物的诊断灵敏度为97.22%,特异度为62.50%,准确度为93.75%。结论经阴道超声应用于早孕期流产后宫腔残留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某三甲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的规模、构成、引培和流失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流动变化规律,为制定和完善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队伍建设策略提供证据参考。结果显示,该院高层次卫技人才规模、构成均得到有效改善,高层次卫技人才流失情况在可控范围内,但也面临着高层次卫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流失人才中辞职占比较大等问题。未来要继续推动"人才强院"战略,创新人才引培考核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计划,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以及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和薪酬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997.
陈明燕  杨星    杨敬源  周全湘  杨曦  屈芳  熊燕 《现代预防医学》2021,(20):3678-3682
目的 探讨农村老年人腹型肥胖及血脂水平对动脉硬化的交互影响,为动脉硬化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贵州省2个县(区)内5个乡镇共1 035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现场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动脉硬化检测,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贵州农村老年人腹型肥胖、血脂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 1 035名老年人中检出动脉硬化对象942人,检出率为91.01%。腹型肥胖老年人动脉硬化检出率94.25%(606人);TG异常老年人动脉硬化检出率97.53%(158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是否高血压等因素后,腹型肥胖者(OR = 2.018,95%CI:1.188~3.428),TG异常者(OR = 3.350,95%CI:1.148~9.774)与老年人动脉硬化患病高风险相关。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TG×腹型肥胖对老年人发生动脉硬化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5),(OR = 3.526,95%CI:1.053~11.810)。结论 腹型肥胖、TG异常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且腹型肥胖与血脂水平对老年人患动脉硬化具有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了解辽宁省居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6个区县作为研究现场,对5397名年龄在35~7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根据高血压和/或糖尿病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非高血压非糖尿病组(28274例)、高血压非糖尿病组(15614例)、糖尿病非高血压组(3450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6159例)。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辽宁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为11.51%,其中男性患病率10.97%,女性患病率11.9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371,95%CI=1.277~1.471)、高年龄(45~54岁组:OR=2.207,95%CI=1.987~2.452;55~64岁组:OR=4.388,95%CI=3.960~4.862;65~75岁组:OR=6.194,95%CI=5.553~6.909)、吸烟(OR=1.134,95%CI=1.039~1.238)、饮酒(OR=2.020,95%CI=1.811~2.253)、超重(OR=1.761,95%CI=1.637~1.893)、肥胖(OR=3.580,95%CI=3.290~3.895)、TC偏高(OR=1.433,95%CI=1.261~1.629)、TG偏高(OR=2.048,95%CI=1.905~2.200)、LDL-C偏高(OR=1.424,95%CI=1.226~1.654)、HDL-C偏低(OR=1.166,95%CI=1.081~1.258)均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P<0.01),高收入(OR=0.746,95%CI=0.672~0.829)为保护性因素(P<0.01)。结论 辽宁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辅助细菌性脓毒症诊断的可靠性,以及在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鉴别中的意义。方法本项目收集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8年12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细菌性脓毒症患者131例、登革热患者3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30例。分别检测三组患者体内PCT水平。结果脓毒症组PCT为2.30(0.18,100)ng/ml高于登革热组0.27(0.09,0.54)ng/ml(P<0.001)及流感组0.04(0.01,0.35)ng/ml(P<0.001);而登革热组与流感组相比,PCT浓度则无统计学意义(P=0.128);其次,在脓毒症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者的PCT浓度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P<0.001)。结论 PCT高浓度对细菌性脓毒症的诊断精确可靠。另外,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者体内降钙素原的浓度明显不同,这可作为两种细菌感染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附县中小学生溺水高危行为的发生情况以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溺水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疏附县布拉克苏乡和乌帕尔镇28所小学及2所初中,对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14 543人纳入分析。有23.9%的中小学生在近12个月内发生过溺水高危行为,更高的游泳水平、性格内向、较强的好奇心、和同学相处较差、和家人相处较差、学校附近有开放性水域、家附近有开放性水域是溺水高危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和高危行为的关注,加强学生的溺水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注意学校及社区开放性水域的管理与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