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4篇
  免费   761篇
  国内免费   431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16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456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939篇
内科学   714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164篇
特种医学   304篇
外科学   687篇
综合类   2241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918篇
眼科学   68篇
药学   838篇
  8篇
中国医学   717篇
肿瘤学   29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674篇
  2011年   762篇
  2010年   684篇
  2009年   585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625篇
  2006年   533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隔湿剂对玻璃离子水门汀边缘密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凡士林、Cocoa butter、BiscoverTM 3种隔湿剂对玻璃离子边缘封闭性能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健康离体后牙40颗,备洞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颗),均使用上海产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隔湿剂组分别用凡士林、Coco butter及BiscoverTM涂于充填体表面,对照组表面不做任何处理.经冷热交替实验后,记录各组染料渗入窝洞壁与充填体之间的深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涂隔湿剂3组与对照组比较,微渗漏情况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F=4.74,q=3.557~4.776,P<0.05).而涂隔湿剂3组之间的微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上述3种隔湿剂均能起到较好的隔湿效果.  相似文献   
62.
医院用血液制品HCV污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医院治疗用血液制品HCV污染情况.方法临床治疗所用的血液制品,在输完后留容器之残液备检.采用酶标免疫法(ELISA)检测.对ELISA检测之阳性标本及在阴性标本中随机抽取9份,采用逆转录双PCR方法检测HCV_RNA.结果血浆白蛋白抗_HCV阳性率458%,新鲜血浆阳性率26%.两种方法检测同一标本,ELISA检测阳性的血液制品中,用PCR证实,并非都有病毒复制;而在ELISA检测的阴性标本中,仍旧有较高的PCR阳性检出.结论血液制品存在着HCV污染,抗_HCV对于HCV感染的诊断价值很高.检测血液制品中的抗_HCV,合理使用血液成份,可防止HCV在医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63.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障碍及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学习障碍(PRS)筛查量表,分别对755名学龄儿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感觉统合严重失调率为13.25%;感觉统合正常与失调儿童的学习障碍有统计学差异(P<0.005);其中在LD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率占63.51%;感觉统合失调与母孕期的情绪、是否足月顺产、出生后的喂养方式、居住环境、孩子1岁内有无高热、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及期待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环境因素、学习障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核因子kappa B(NF—κB)是许多促炎因子高表达所必需的转录因子。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NF—κB对免疫、应激和炎症反应以及淋巴细胞分化和生长的调控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作者就NF—κB在缺血-再灌注及体外循环损伤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并简要介绍阻断NF-κB激活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5.
患者男,75岁。2005年1月出现左足第二、三、四趾疼痛,2个月疼痛逐步加重,范围扩大至左足前半部,并出现左足第四趾坏疽。发现糖尿病2年余。体检:左足皮温凉,皮肤暗红色,左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未及,左腘动脉搏动可及,左足第四趾干性坏疽。考虑为糖尿病足,入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在罗夏测验中的表现特征及可能的投射机制。方法:采用国内修订版罗夏测验(Rorschach Inkblot Test,RIT),结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40名ADHD男童和40名对照组儿童进行了测试。结果:ADHD儿童在RIT变量Zf、COP、3r 2/R、Zd、X %、Sum6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变量AG、Lambda、Sh、X-%、SCZI、DEPI、CDI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在RIT多个变量和EPQ各分量表之间存在相关。结论:ADHD儿童在RIT中表现出较多的在客体关系、情绪特质、自我功能和认知功能方面的缺陷,说明RIT可投射出ADHD儿童内心世界的一些特点,包括自我意识不良、人际关系不良、攻击性、情绪问题、认知过程和思维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LVFX)对豚鼠心肌动作电位的影响,并以司帕沙星(SPX)为阳性对照物比较二者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方法微电极记录豚鼠右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结果刺激频率为1 Hz时,各浓度的SPX均显著性延长APD50和APD90,而LVFX浓度超过10μmol/L时明显延长APD50和APD90。结论LVFX和SPX均引起APD延长,前者效应较后者弱,仅在大剂量时有导致QT间期延长的潜在毒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2 1三体综合征。方法 采用PCR方法同时扩增位于 2 1号染色体上的人肝型磷酸果糖激酶基因 (humanliver typephosphofructokinasegene ,PFKL CH 2 1)和位于 1号染色体上的人肌型磷酸果糖激酶基因 (humanmuscle typephosphofructokinasegene ,PFKM CH1) ,使用SYBRGreenⅠ荧光染料处理产物、琼脂糖电泳后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分析 ,得出扩增产物的荧光强度对比值。用此方法检测 2 6例 2 1三体综合征患儿及 2 0名正常人。结果  2 6例 2 1三体综合征患儿PFKL CH2 1/PFKM CH 1扩增产物的荧光强度对比值为 1.5 8± 0 .17,而正常人为 1 0 0± 0 .0 5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2 1三体综合征具有准确、快速、安全、实用等特点 ,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ADHD儿童在钟表绘画测验中的执行功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ADHD儿童在钟表绘画(CDT)测试中体现出的执行功能特征。方法对60例ADHD儿童和6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CDT测试,综合分析两组儿童的大脑额叶执行功能的差异。结果ADHD儿童在CDT测试中的时间总分和构造总分低于对照组(3.23±1.40/4.15±0.78,11.2±1.48/11.90±0.76,t=7.742、5.073,P<0.01)。在给定十字位相标定点(3、6、9、12点)后ADHD儿童的钟面构造得分高于给定标定点之前(11.93±0.95/11.19±1.48,t=5.645,P<0.001),但时间设置评分却没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ADHD儿童CDT测试得分偏低体现了其存在计划性、注意调控功能和工作记忆的缺陷,这些缺陷的核心问题是执行功能的缺陷。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利用显色法芯片技术建立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方法。 方法 根据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提供的分枝杆菌 16S rDNA 基因的保守区和突变区(第 129 ~ 267 位核苷酸的 A 突变区、第 430 ~ 500 位核苷酸的 B 突变区)分别设计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用地高辛标记引物并制备玻璃芯片。采用双重 PCR 技术分别对 16 种分枝杆菌标准株、5 种非分枝杆菌标准株和 120 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非结核分枝杆菌 40 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80 株)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分别与玻璃芯片进行杂交检测,尼龙膜显色,以显现蓝黑色斑点作为阳性信号,并根据其在芯片方阵中的位置判断分枝杆菌种类。根据芯片杂交结果,选取部分经显色法芯片技术检测的临床分离株进行 DNA 测序。 结果 16 种分枝杆菌标准株和 120 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经 PCR 扩增均各产生 2 条 DNA 片段,其中 1 条长度为 272 ~ 280 bp,1 条长度为 183 ~ 192 bp。16 种分枝杆菌标准株均与芯片上特异性探针杂交,应用显色法芯片技术分析 16 种分枝杆菌标准株和 5 种非分枝杆菌标准株的特异性为 100%。120 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均与分枝杆菌属探针 a 杂交,其中 79 株确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38 株确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不产色分枝杆菌 17 株,胞内分枝杆菌 8 株,猿猴分支杆菌 6 株,瘰疬分枝杆菌 5 株,偶然分支杆菌 2 株),另 3 株只与分枝杆菌属探针 a 杂交,没有鉴定到种。选取的 26 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8 株,不产色分枝杆菌 5 株,胞内分枝杆菌、猿猴分枝杆菌、未鉴定到种的分枝杆菌各 3 株,瘰疬分枝杆菌、偶然分枝杆菌各 2 株)DNA 测序显示,未鉴定到种的 3 株分枝杆菌中,1 株为结核分枝杆菌突变株,1 株为 Mycobacterium lentiflavum,1 株为 Mycobacterium arupense,芯片上无后 2 种菌株的特异性探针;其余 23 株菌株测序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 显色法芯片技术能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将大多数分枝杆菌鉴定到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