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15篇
  免费   3131篇
  国内免费   2357篇
耳鼻咽喉   288篇
儿科学   304篇
妇产科学   255篇
基础医学   3154篇
口腔科学   431篇
临床医学   3779篇
内科学   3833篇
皮肤病学   323篇
神经病学   1715篇
特种医学   1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014篇
综合类   6272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2322篇
眼科学   708篇
药学   3391篇
  22篇
中国医学   1920篇
肿瘤学   2257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462篇
  2022年   882篇
  2021年   1562篇
  2020年   1215篇
  2019年   1045篇
  2018年   1068篇
  2017年   1000篇
  2016年   879篇
  2015年   1378篇
  2014年   1801篇
  2013年   1730篇
  2012年   2423篇
  2011年   2595篇
  2010年   1935篇
  2009年   1544篇
  2008年   1744篇
  2007年   1750篇
  2006年   1686篇
  2005年   1445篇
  2004年   1105篇
  2003年   1240篇
  2002年   968篇
  2001年   774篇
  2000年   686篇
  1999年   510篇
  1998年   329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CD44v7/8基因的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1986~2000年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随机测定59例宫颈癌、18例尖锐湿疣和18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CD44v7/8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尖锐湿疣及慢性宫颈炎3种疾病中CD44v7/8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27%、11.11%和11.11%,宫颈癌组的CD44v7/8表达分别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及尖锐湿疣组,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慢性宫颈炎组及尖锐湿疣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44v7/8蛋白的表达增强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和局部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2.
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的要求,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不断增强,疾病控制中心传统工作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省直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于2003年11月初开始,历经2个月时间圆满完成了单位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3.
脊柱复合性损伤的救治风险与早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脊柱复合性损伤的特点和救治风险,探讨风险控制与最佳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AIS、ISS、TRISS及APACHEⅡ等评分方法对273例脊柱复合性损伤患者进行定量评价与救治分类,并依据伤后的损伤分级、参数评定及计量评分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和统计处理。结果颈椎合并伤115例,胸椎合并伤141例,胸腰椎合并伤294例,腰骶椎合并伤181例;患者的救治风险和脊椎伤的治疗选择或手术时机与其合并伤的解剖伤势及由此所构成的整体伤情密切相关(P<0.01或<0.05);高风险性伤员往往综合伤势严重,生存概率(Ps)趋低,并发症和死亡率高(P<0.01或<0.05)。结论脊柱脊髓损伤常合并有严重的多发伤,高危伤情不仅可增加其救治风险和脊柱伤的处理难度,且还易于丧失手术最佳时机。分类救治对伤员的风险控制和脊柱伤的专科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4.
彭娜  向虹 《护理研究》2005,19(24):2176-2177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病人反复多次入院治疗时的心理状态,通过护理干预帮助病人更快投入治疗情境.[方法]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测验,随机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结果分别进行相应护理,1周后复查.[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差异显著.[结论]癌症病人多疗程入院的病人焦虑状况严重,实施焦虑的支持护理及心理辅助,可较好地促进病人进入治疗角色,减少弃治轻生的发生.  相似文献   
65.
采用文献考证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常用藏药材"蒂达"的名称、品种分类及其基原进行了考证和整理.结果表明,"蒂达"的名称、品种和基原极为复杂混乱,是导致其缺乏和难以制定药材质量控制标准的关键制约因素.类似状况在民族药中普遍存在,反映出了对民族药进行品种整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由于古代文献对于药物基原的形态描述往往较为简单,多数情况下仅根据文献考证难以准确确定其基原,在进行民族药品种整理时,还应"尊古不泥古",注重古今药材品种、基原的历史变迁和现实资源、临床使用状况的调查,并积极借鉴现代化学、生物活性评价等的研究成果,既继承民族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又推动其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6.
Teh-Ia Huo  Han-Chieh Lin  Shou-Dong Lee 《Liver transplantation》2007,13(11):1618; author reply 619-1618; author reply 620
  相似文献   
67.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操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于1998年由景在平教授完成国内首例,8年来该技术发展迅速,普及全国各省市,已有多家血管外科中心完成过百例手术。但不可否认该手术仍有一定风险,我科统计其围手术期死亡率约为3%。  相似文献   
68.
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2月至2006年9月选择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对直肠(肛管)残端进行切割、闭合,用33mm管型吻合器进行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中没有发生切割和闭合不全的病例,吻合口无渗漏。手术后住院时间为(11.2±3.2)d,无死亡者。发生吻合口瘘2例(3.6%),经过局部引流而自然愈合1例,因直肠阴道瘘进行横结肠造口转流1例,无吻合口狭窄。结论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具有切割完整、闭合确实、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的优点,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9.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全产程中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①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全产程中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母婴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无禁忌证的单胎头位临产初产妇 30 0例 ,随机分为腰硬组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硬外组 (硬膜外麻醉 )和对照组 (未用任何麻醉方法 )各 10 0例。行L2~ 3 椎间隙一点穿刺并一次成功。分别观察镇痛效果、起效时间、用药量、副作用、产程、分娩方式及母婴情况。③结果 腰硬组镇痛效果、起效时间以及用药量明显优于硬外组(uc=5 .34,t=16 .92~ 2 9.6 9,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 ,宫颈扩张加速 ,第一产程明显缩短 ,而第二产程延长 (t =3.34~ 4 8.4 9,P <0 .0 1) ,剖宫产率明显下降 ,而阴道助产率增高 ,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下降 (χ2 =6 .82~ 2 0 .35 ,P <0 .0 1)。④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优于硬膜外麻醉 ,是一种安全有效、更适合全产程镇痛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s with affective disorders who had attempted suicide at some time in their lives and those who had not made a suicide attempt. In a Chinese rural community, individuals with suicide attempt (N = 30) and those without suicide attempt (N = 166) were assessed with Present State Examination (PSE). Attempter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 of family economic status, higher rate of lifetime depressed mood and hopelessness, and delusions than nonattempters.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also indicated that depressed mood and hopelessnes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suicide attemp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reatment condition was found between attempters and non-attempters.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entions focusing on reducing depressed mood, hopelessness, and controlling psychotic symptoms may be helpful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suicide attempt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affective disorders residing in th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