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85篇
  免费   3634篇
  国内免费   2802篇
耳鼻咽喉   522篇
儿科学   640篇
妇产科学   459篇
基础医学   4178篇
口腔科学   587篇
临床医学   5909篇
内科学   5339篇
皮肤病学   518篇
神经病学   1900篇
特种医学   16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3853篇
综合类   10275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028篇
眼科学   1234篇
药学   5435篇
  55篇
中国医学   2625篇
肿瘤学   288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867篇
  2021年   1567篇
  2020年   1304篇
  2019年   1043篇
  2018年   1073篇
  2017年   1313篇
  2016年   1095篇
  2015年   1879篇
  2014年   2546篇
  2013年   2692篇
  2012年   3912篇
  2011年   4403篇
  2010年   3403篇
  2009年   2874篇
  2008年   3393篇
  2007年   3072篇
  2006年   2993篇
  2005年   2441篇
  2004年   1895篇
  2003年   1744篇
  2002年   1450篇
  2001年   1092篇
  2000年   855篇
  1999年   629篇
  1998年   400篇
  1997年   391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4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12.
13.
14.
Two new bisamides, aglaiamides A (1) and B (2), along with three known ones (35),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Aglaia perviridi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spectroscopic analyses.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2007-2017年浙江省24 388例罕见病住院病例特征,为制定罕见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7年浙江省10家三级甲等(三甲)医院罕见病住院病例资料和各年度住院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罕见病病例共24 388例,占住院总例数的2.69‰(24 388/9 054 201),病例数居前3位的疾病类型依次为"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以及某些涉及免疫机能的异常"(占32.81%,8 001/24 388)、"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占24.87%,6 065/24 388)和"神经系统疾病"(占19.01%,4 635/24 388);2007-2017年罕见病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幅19.69%,而罕见病例数占同期住院总例数比例仅在2016-2017年明显上升,各类型罕见病时间分布呈不同特征;罕见病的病例数男女性别比为1.35:1(13 990/10 398),男女性别比最高的3类疾病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4.45:1,1 180/265)、"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3.51:1,281/80)和"神经系统疾病"(2.26:1,3 213/1 422);各年龄段罕见病类型、各类型罕见病年龄分布均呈不同特征;病例数居前10位的疾病占全部罕见病例数的53.55%(13 060/24 388),其中前3位疾病分别为成人粒细胞缺乏症(14.41%,3 515/24 388)、皮质基底核退化症(7.60%,1 854/24 388)和亨诺克-舍恩莱因紫癜(6.01%,1 466/24 388)。结论 本研究分析的浙江省2007-2017年24 388例罕见病住院病例的特征资料,是推动我国罕见病的研究、监测或登记数据库构建、制定防控策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中国成年患者的替考拉宁(teicoplanin,TEC)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考察TEC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139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静脉注射TEC后的222份常规监测血药浓度和相关信息,采用一级消除的一室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并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NONMEM)程序建立PPK模型。采用Bootstrap、正态预测分布误差法(normalized predictive distribution error,NPDE)进行最终模型评价。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Lcr)、白蛋白(albumin,ALB)为影响TEC清除率的主要因素。最终模型为:CL(L·h^-1)=1.24×(CLcr/77)0.564×31/ALB;V(L)=69.2。验证表明,模型稳定、有效,且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于不同ALB和CLcr的多数患者起始负荷剂量4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可达有效治疗谷浓度。严重感染者需调整负荷剂量至8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来确保血药浓度达到15 mg·L^-1以上。结论本实验报道了CLcr、ALB对TEC清除率有显著影响,所建模型对TEC在中国成人患者中实现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京骨穴联合推拿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背肌筋膜炎患者86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3例予以推拿治疗,观察组43例予以针刺京骨穴联合推拿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痊愈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而对照组仅为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有下降,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京骨穴联合推拿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突出,可缓解背部疼痛、恢复功能活动,并缩短了愈合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一定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评价可吸收明胶海绵棒在椎弓根置钉过程中的止血效果。[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6月,48例胸腰椎骨折即将行后路手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明胶海绵组和骨蜡组。明胶海绵组共23例,置钉过程中应用明胶海绵棒填塞至椎弓根孔道止血;骨蜡组共25例,在透视定位时应用骨蜡封闭椎弓根孔道。记录置钉情况;记录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置钉过程中的出血量、输血量;检测术前和术后5 d RBC、HB和HCT。[结果]两组在置钉总数、伤椎置钉数、伤椎位置各椎置钉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出现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抗凝治疗后于复查时消失。术后两组均无明胶海绵或骨蜡导致的不良反应。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收量、输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胶海绵组上述指标均小于骨蜡组。每钉置入过程中明胶海绵组的出血量显著少于骨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 d的RBC、HB和HCT均较术前显著减少,两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在RBC、HB和H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在RBC、HB和HCT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明胶海绵棒填塞椎弓根孔道止血可显著减少安置椎弓根螺钉过程中的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脊柱外科术中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