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2篇
  免费   1589篇
  国内免费   1269篇
耳鼻咽喉   212篇
儿科学   190篇
妇产科学   150篇
基础医学   2381篇
口腔科学   268篇
临床医学   2220篇
内科学   2623篇
皮肤病学   131篇
神经病学   1044篇
特种医学   6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1807篇
综合类   3030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197篇
眼科学   534篇
药学   1674篇
  24篇
中国医学   841篇
肿瘤学   156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962篇
  2020年   705篇
  2019年   576篇
  2018年   616篇
  2017年   569篇
  2016年   531篇
  2015年   839篇
  2014年   954篇
  2013年   888篇
  2012年   1254篇
  2011年   1386篇
  2010年   817篇
  2009年   723篇
  2008年   1016篇
  2007年   979篇
  2006年   931篇
  2005年   1032篇
  2004年   625篇
  2003年   575篇
  2002年   523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452篇
  1999年   466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260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过去,为了保证前段的血液供应,外直肌全麻痹的手术治疗要分2~3次完成,考虑到全麻痹的外直肌已无功能,我们提出在这种条件下可以不动含睫状前动脉的外直肌,只退后内直肌和将上,下直肌的外侧1/2移到外直肌的附着处,如此安排,可以一次手术完成治疗,这样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和负担,我们治疗了7例8眼,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92.
树突棘,室旁核,催产素,脱水,免疫组化,大鼠下丘脑内催产素大细胞神经分泌细胞与水盐代谢的调节有关,并伴有细胞形态的改变如细胞体积的增大及细胞膜与细胞膜间接触的增加和多突触的形成等。本文用免疫组化法发现在脱水状态下室旁核的催产素免疫阳性神经元上树突棘样结构有所增加。光镜观察并计算室旁核前大细胞亚核、内侧大细胞亚核及后大细胞亚核中含树突棘样结构的催产素神经元百分数变化,显示正常大鼠室旁核神经元树突棘样结构多位于树突干上,少数在胞体上。前大细胞亚核含树突棘样结构的细胞百分数为21.27%,内侧大细胞亚核为30.22%,后大细胞亚核为20.22%。轻度脱水大鼠室旁核含树突棘样结构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加(前大细胞亚核:28.65%,P<0.05;内侧大细胞亚核:35.53%,P>0.05;后大细胞亚核:34.78%,P<0.01)。细胞上树突棘样结构数也增加,其体积略为增大。重度脱水大鼠室旁核中树突棘样结构细胞百分数增加较小,仅后大细胞亚核内有显著变化(27.13%,P<0.05)。不同程度脱水组之间无显著变化。结果说明脱水可引起神经元膜结构的改变。树突棘样结构数变化是否与新突触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尚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3.
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108例由于内科禁忌证或其他情况不能手术的老年人晚期NSCLC施行3D-CRT,单次剂量5~8Gy,隔日1次,总剂量68~82Gy.结果 108例全部完成放射治疗计划,1、2、3年的平均生存率分别为65%、33%、28%.结论 对于有内科禁忌证或由于其他情况不能手术的老年人晚期NSCLC施行3D-CRT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
368例0~5岁婴幼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对小儿佝偻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血干化学和免疫浓缩技术检测血液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与临床诊断为佝偻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68例中BALP〈200U/L113例,占30.7%,(200~250)U/L120例,为32.6%,〉250U/L135例,为36.7%。3月~组与2岁~组BALP检测结果比较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2岁一组与4~5岁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月~组与4~5岁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01)。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佝偻病的92例,为36.1%,临界组与阳性组中诊断为佝偻病的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BALP检测方法简单,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介素-1B(IL-1B)、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1L-10)及干扰素(1FN-)水平与不同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8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类法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组,慢性非细曲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ⅢA)组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疼痛综合征(CPPSⅢB)组3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对患者EPS中IL-1B、TL-2、IL-10和IFN-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组IL-1B、IL-2、IFN-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或0.01),IL-10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按CBP组、CPPSⅢA组、CPPSⅢB组的顺序,EPS中的IL-1BI、L-2I、FN-浓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IL-10浓度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中IL-1BI、L-10I、EN-在CBP组和CPPSⅢA组分别与CPPSⅢB组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或0.01);CBP组与CPPS IlIA组IFN-结果之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IL-1B、IL-10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L-2在CBP组、CPPSⅢA组、CPPSⅡIB组三组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PS中IL-1B、IL-2、IL-10、IFN-在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EPS中的IL-B、IL-2、IL-10I、FN-水平是诊断慢性前列腺炎有价值的指标,EPS中的IL-1BI、L-10、IFN-水平对于CPPSⅢ的诊断与分型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10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应用Hannover国际分类法进行分类,观察到骨髓组织病理学中巨核细胞增多者临床症状较重,中位生存时间较短,认为该分类法对临床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比既往应用的Bartl及Frisch分类法优越。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单臂半环式三维固定架与孟和架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并就固定架在性能、复位、愈合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择项目治疗组30例病例和孟和架组(以往)30例在操作难度,骨折复位效果,固定稳定性,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项目治疗组解剖复位17例,占57%,近解剖复位13例,占43%;孟和架组解剖复位7例,占23%近解剖复位9例,占30%,以下14例占47%;复位解剖及近解剖均优于孟和架,x^2检验P〈0.01,愈合时间,治疗组2—5个月,平均3.23个月;对照组4-7个月,平均5.64个月。结论:单臂半环三维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较孟和架操作简便,复位十分满意,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X线电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32例经CT扫描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膨出型29例,游离型2例,以及突出型1例,均经X线电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术后均经随访0.5~11.0a。结果 术后1周~3个月,32例中的24例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有效控制或明显减轻,随访5~11a观察表明,症状完全消失和明显减轻者分别见于23例和6例,总有效率90.6%,预后极好和较好者均见于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论 游离型和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均不理想,因此,术前认真选择适应证是获得理想疗效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含量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及18例健康人血清Epo,同时检测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结果 恶性血液病中,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Epo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01),其血红蛋白值则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慢性白血病及淋巴瘤的Epo也比正常人高(P分别为<0.002及<0.05),但其血红蛋白值则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病人血清Epo水平均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负相关。结论 恶性血液病血清Ep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负相关。除贫血、缺氧,导致体内Epo活性反馈,使患者Epo水平增高外,可能还和红系祖细胞利用Epo减少有关。rhEpo对Epo基础值不太高的某些恶性血液病伴发的贫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0.
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5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方法对52例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预后良好25例,优良率为48.1%;死亡21例,死亡率40.4%;出血量≤5.0ml死亡率21.9%(7/32),出血量≥5.1ml死亡率70.0%(14/20),出血量〉10.0ml 10例全部死亡。结论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预后差;高血压为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CT是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安全、可靠诊断方法;适时进行气管切开及亚低温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及降低死残率;严格控制血压是预防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