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92篇
  免费   3240篇
  国内免费   2202篇
耳鼻咽喉   369篇
儿科学   463篇
妇产科学   249篇
基础医学   2608篇
口腔科学   568篇
临床医学   3653篇
内科学   3198篇
皮肤病学   327篇
神经病学   1285篇
特种医学   12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793篇
综合类   7516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869篇
眼科学   434篇
药学   3599篇
  40篇
中国医学   2637篇
肿瘤学   1962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48篇
  2022年   960篇
  2021年   1545篇
  2020年   1235篇
  2019年   875篇
  2018年   893篇
  2017年   1026篇
  2016年   812篇
  2015年   1377篇
  2014年   1718篇
  2013年   1853篇
  2012年   2591篇
  2011年   2728篇
  2010年   2291篇
  2009年   1811篇
  2008年   1911篇
  2007年   1864篇
  2006年   1663篇
  2005年   1433篇
  2004年   1148篇
  2003年   1195篇
  2002年   1093篇
  2001年   904篇
  2000年   580篇
  1999年   453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两性霉素B微乳的制备及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水包油型两性霉素B微乳,并对其进行体外经皮渗透性能考察。方法用相转变温度法制备两性霉素B微乳,用光散射粒度仪测定微乳的粒径,电子透射电镜观察微乳的形态。用药物渗透扩散仪进行两性霉素B透皮吸收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性霉素B含量。结果用相转变温度法制备了Tween80和异丙醇重量比为1∶1,IPM和混合表面活性剂之比为1∶9,水含量64.6%,载药量为0.247%的两性霉素B微乳。所制微乳符合微乳特征,调节pH值有助于两性霉素B由分散介质向微乳表面转移。水性月桂氮酮对两性霉素B的促渗效果最好,pH值为5.12,月桂氮酮浓度为1%时,两性霉素B微乳经离体兔皮的JS为4.627μg·cm-2·h-1,经离体大鼠皮肤的JS为4.484μg·cm-2·h-1。结论开发微乳透皮给药制剂有望提高两性霉素B的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C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汉族轻、中、重度CP患者共166例及80名无牙周炎对照者的颊黏膜拭子,以Chelex-100法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VDR BsmI、VDR ApaI和VDR TaqI的基因型,分析组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轻、中、重度CP患者中VDR ApaI等位基因A携带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重度CP与中度CP、重度CP与轻度CP患者间VDR ApaI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度CP与轻度CP患者间VDR ApaI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VDR BsmI、TaqI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DR ApaI等位基因A可能与汉族人群CP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3.
针对当前的医学文献检索课中忽略期刊论文分类标引教学的问题,总结了几点教学实践,分别从期刊论文分类标引准确的重要性、期刊论文分类标引的步骤及原则、医学期刊论文分类标引的注意事项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4.
危重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DVT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儿应用股静脉插管。诊断DVT后均接受抗凝,祛聚综合治疗。4例行溶栓治疗;10例全部治愈,随访9例无复发,1例固原发病行截肢。结论:DVT在儿科发病率低,中心静脉插管是儿科DVT的主要危险因素,综合应用溶栓、抗凝及祛聚治疗,效果良好,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的两组腭裂修复术后患者鼻咽内窥镜的比较观察,了解腭咽部肌肉重建术后腭咽闭合状况的改变。方法将41例腭裂术后患者,按照在腭裂修复时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分为重建组(22例)和非重建组(19例),以鼻咽纤维内窥镜记录静态和发音时腭咽闭合运动状况,对两组患者腭咽闭合运动类型和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重建组静态腭咽腔形态较非重建组明显缩小,各壁光滑丰满,未见软腭鼻腔面V型缺损畸形;动态时以环状闭合为主。非重建组静态腭咽腔形态较大,可见软腭鼻腔面V型缺损畸形;动态时以冠状闭合为主。经比较重建组腭咽闭合良好率(90.91%)明显优于非重建组(37.31%)。结论鼻咽内窥镜观察证实腭咽肌肉重建腭裂修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重建组。腭裂修复术时重建腭咽肌肉有助于缩小腭咽腔和更易于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状态。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辅助治疗高血压并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对血压的影响。方法41例高血压并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21例)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组(20例)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4周,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进一步降低,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血压并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在常规应用降压药物同时应用持续正压通气辅助治疗血压下降更理想。  相似文献   
47.
目的应用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和栓塞后手术夹闭3种治疗方法,探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案。方法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0个动脉瘤,栓塞34个动脉瘤,栓塞后夹闭15个动脉瘤。结果夹闭组30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2/30)。栓塞组完全闭塞率70.6%(24/34),复发率17.6%(6/34),死亡率11.8%(4/34)。栓塞后手术组15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7%(1/15)。治疗结束用GOS评价,1个月后3组良好率分别为80.0%、79.4%和80.0%;半年后良好率分别为90.0%、88.2%和86.7%。结论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术仍然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1次治疗彻底和复发率低的优势,并可作为栓塞失败的补救手段。  相似文献   
48.
腹股沟带蒂皮瓣是临床常用的轴型带蒂皮瓣之一。主要用于手、腕部皮肤缺损。其优点为皮瓣血循环可靠,质地优良,有韧性,弹性好,皮瓣面积大,供皮区隐蔽,不影响美观,而且易于切取和成活。围手术期的护理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我科于2000—2004年对68例患者行腹股沟带蒂皮瓣移植术,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9.
炙甘草汤对大鼠室性早搏拮抗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对鸟头碱所致大鼠室性早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炙甘草汤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生理盐水组、普萘洛尔组分别用相应药物及生理盐水灌胃5天后,匀速舌下静脉注射乌头碱,与生理参数分析仪相连接,观察心律失常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结果:延长室性早搏的潜伏期炙甘草汤高、中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普萘洛尔组与炙甘草汤高、中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缩短室性旱搏持续时间炙甘草汤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炙甘草汤中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普萘洛尔组与炙甘草汤高、中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炙甘草汤对乌头碱所致大鼠室性早搏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0.
唐善慈  蔡朕  张胜容 《北京中医药》2008,27(12):971-973
目的观察改良保肾方II号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病变的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保肾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观察用药12周末不同剂量改良保肾方Ⅱ号对尿素氮(BUN)、肌酐(Scr)、血糖(GLU)、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以及炎症标志物Hs-crp等一系列指标的影响。结果给予改良保肾方II号治疗的糖尿病肾病(DN)大鼠,其肾功能、GLU、血脂、UAER及Hs-crp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改良保肾方Ⅱ号具有明显改善DN大鼠的一般状态,降低尿蛋白、降糖、调节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其肾脏保护作用机制部分可能与抑制肾内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