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11篇
  免费   7111篇
  国内免费   4200篇
耳鼻咽喉   691篇
儿科学   972篇
妇产科学   422篇
基础医学   4002篇
口腔科学   1317篇
临床医学   8202篇
内科学   6164篇
皮肤病学   787篇
神经病学   1510篇
特种医学   30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698篇
综合类   19930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7489篇
眼科学   853篇
药学   8268篇
  108篇
中国医学   7712篇
肿瘤学   3132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883篇
  2022年   2356篇
  2021年   2773篇
  2020年   2488篇
  2019年   1273篇
  2018年   1437篇
  2017年   2040篇
  2016年   1467篇
  2015年   2690篇
  2014年   3452篇
  2013年   4279篇
  2012年   6473篇
  2011年   6749篇
  2010年   6319篇
  2009年   5493篇
  2008年   5548篇
  2007年   5395篇
  2006年   4881篇
  2005年   3850篇
  2004年   2583篇
  2003年   2216篇
  2002年   1658篇
  2001年   1594篇
  2000年   1247篇
  1999年   426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张芸中  高云荷 《肿瘤防治研究》2004,31(4):223-225,F003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survivin表达及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4 6例宫颈鳞癌 ,1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和 2 1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survivin、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从慢性宫颈炎组到宫颈癌组 ,survivin、VEGF表达率逐渐升高。宫颈癌组的survivin、VEGF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及CIN组 (P <0 .0 5 )。survivin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0 .35 8,P <0 .0 5 )。结论 survivin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 ,与VEGF在宫颈癌的发生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核因子-κB p65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NF κBp6 5蛋白在宫颈鳞癌及宫颈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用NF κBp6 5单克隆抗体检测 6 4例宫颈鳞癌组织 ,6例宫颈腺癌组织 ,1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组织 ,16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NF κBp6 5的表达。 结果 NF κBp6 5在宫颈鳞癌和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CIN和慢性宫颈炎组织 ,有淋巴转移的癌组织中NF κBp6 5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转移的癌组织。结论 NF κBp6 5蛋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鼻咽癌骨转移的发生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鼻咽癌骨转移的发生和治疗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1999年间初治的935例鼻咽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骨转移的发生率为10%.应用单因素分析发现1992年福州分期Ⅲ~Ⅳ期、T4、N2-3、AKP>70为影响骨转移增加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仅N2-3、AKP>70为影响骨转移增加的独立因素.通过生存率分析治疗手段对预后影响发现放疗 化疗组比单纯放疗组或单纯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延长.结论N分期增高是鼻咽癌骨转移的高危因素,放射治疗加化疗有可能改善鼻咽癌骨转移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4.
利用改良Feulgen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剂量6 0 Coγ射线 (0、 10、 2 0和 30Gy)和照后不同时间 (3、 15天和 1、 3、 6个月 )的兔眼角膜和晶体上皮细胞的DNA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各剂量组DNA含量的MOD和IOD值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 (p<0 0 1) ,提示辐射能引起角膜及晶体上皮细胞核中DNA含量发生规律性变化 ,因此角膜及晶体上皮细胞DNA含量测定可以作为眼辐射损伤的指标之一 ,为其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综合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的Cox回归分析,为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进行积极治疗,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从1350例患者中筛选出资料完整的病例75例,运用Cox回归分析对各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绘出生存曲线。结果:从16项预后因素中确定年龄、Karnofsky评分、CEA、PCNA、p16、p53、手术、分化程度、TNM分期等9项因素为影响NSCLC预后的主要因素,其中TNM分期、年龄与预后关系最密切。生存曲线显示:低危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中、高危组。结论:用Cox回归分析方法判断NSCLC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对于临床选择高危患者,进行合理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皮瓣坏死的新方法。方法 将1990~1999年420乳腺癌病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其手术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前6年对照组皮瓣坏死率为43.3%,后4年实验组皮瓣坏死率为11.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实验组的新措施对预防乳腺皮瓣坏死有重要作用,真皮层血管网的损伤是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CD44V6基因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检测74例NSCLC 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CD44V6总的阳性表达率为44.6%(33/74),阳性表达与淋巴结有无癌转移、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与患者3年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与细胞的分化程度、年龄、性别均未见显著相关(P>0.05)。结论 CD44V6过表达与NSCLC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估、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8.
抗抑郁药物在恶性肿瘤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的抗抑郁剂作为辅助性干预药物在恶性肿瘤疼痛伴发抑郁治疗中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组,全部患者在不受干扰、继续常规应用止痛药物的同时,进行抗抑郁药物辅助性干预治疗,抗抑郁药物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20mg/d(氟西汀组)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氯丙咪嗪250mg/d(氯丙咪嗪组)口服,分别于服药当日及服药后3周进行相关各项指标的评定比较。观察抗抑郁药物的应用对缓解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抑郁症状的作用及疗效;观察抗抑郁药物与止痛药物联合应用对患者疼痛程度、强度的影响;观察抗抑郁药物应用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氟西汀组患者抑郁情绪明显缓解,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丙咪嗪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绪也有一定的缓解,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NRS在两组患者中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丙咪嗪组患者在食欲、睡眠、日常生活三项不但未见改善,反而加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和生活乐趣四项治疗前后比较略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西汀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氯丙咪嗪组患者中出现锥体外系反应,较明显的抗胆碱样副反应、药疹和体位性低血压。结论 在恶性肿瘤的疼痛治疗中加  相似文献   
999.
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测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术后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的微转移灶,研究其预后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角蛋白(CK)染色的方法检测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灶,以此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出和患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在39例患的90枚阴性淋巴结中22例患(56.4%)的26枚淋巴结(28.89%)检出微转移灶。有无复发转移患的淋巴结微转移率有显性差异(81%vs39%,P=0.02);有无微转移灶的患的生存期各为32个月和48个月,3年生存率各为35%和75%(P=0.0178)。结论: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测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手术后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6例接受手术或术后放射治疗的胸腺瘤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32例,Ⅱ期30例,Ⅲ期36例,Ⅳ期8例。完全切除66例,次全切除28例,不能切除而行活检探查12例。其中Ⅰ期完全切除12例,Ⅱ期完全切除14例,Ⅲ期完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26例、探查活检4例和Ⅳ期探查活检8例;共66例术后行放射治疗。结果 全组总5年生存率为73.6%,完全切除66例和次全切除28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和53.6%(P=0.025),Ⅰ期单纯手术20例和术后放射治疗12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和91.2%(P=0.876)。Ⅱ、Ⅲ期术后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7.6%、68.8%,与单纯手术的50.0%和25.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42、0.035)。结论 术后放射治疗可以提高Ⅱ、Ⅲ期患者生存率,胸腺瘤Ⅰ期术后行常规放射治疗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