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2篇
  免费   1539篇
  国内免费   1021篇
耳鼻咽喉   125篇
儿科学   230篇
妇产科学   118篇
基础医学   983篇
口腔科学   425篇
临床医学   1886篇
内科学   1299篇
皮肤病学   216篇
神经病学   399篇
特种医学   722篇
外科学   1289篇
综合类   4474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1902篇
眼科学   141篇
药学   1685篇
  33篇
中国医学   1894篇
肿瘤学   586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572篇
  2021年   714篇
  2020年   651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658篇
  2014年   797篇
  2013年   1009篇
  2012年   1444篇
  2011年   1540篇
  2010年   1390篇
  2009年   1397篇
  2008年   1245篇
  2007年   1220篇
  2006年   1063篇
  2005年   792篇
  2004年   628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28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颈内动脉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进行了动脉溶栓治疗.通过造影显示血管再通情况。术后即刻和24h后分别行头颅CT扫描以了解有无颅内出血(ICH)。术后第90天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状态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经动脉溶栓治疗,堵塞血管再通18例,部分再通6例,未通4例;症状性颅内出血8例,死亡5例。术后第90天,生活状态优者14例,良者8例,差或者死亡6例。再通患者生活状态明显优于部分再通及未通患者。结论动脉溶栓具有较高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死亡率。再通患者生活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柯达DryView系列干式激光成像仪的工作原理、日常使用须知及维护保养。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白质损害的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16例AD患者和12名年龄及性别相当的健康老年人行DTI、T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T2-FLAIR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内囊前肢和后肢、额颞顶枕叶白质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和平均弥散度(MD),分析FA、MD值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AD患者胼胝体压部、额叶、顶叶、颞叶FA值分别为0.602±0.043、0.270±0.034、0.294±0.043、0.302±0.032,与健康老人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而内囊前后肢、枕叶、胼胝体膝部的FA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胼胝体压部、顶叶白质的MD值分别为(0.918±0.029)、(0.826±0.015)×10-9m2/s,与健康老人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且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而内囊前后肢、额叶、颞叶、枕叶和胼胝体膝部的MD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D患者表现为脑白质的选择性损害,且损害程度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这种选择性损害反映了AD病理机制中皮质-皮质及皮质-皮质下联系的丢失;DTI技术可以用来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及评价AD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以军事斗争卫勤准备为牵引 努力提高海上医疗救护能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者总结了医院开展海上卫勤战备训练的做法,在针对海上医疗救护的使命任务不断增强做好卫勤准备的责任感,紧扣海上医疗救护平台的特殊要求努力提高医院船医疗队救治能力,突破海上医疗救护技术的瓶颈制约积极开展海战伤救治技术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鼠胃肠运动昼夜节律及药物对节律的影响。方法:小鼠不同时间点灌胃给予蒸馏水及实验药物,同步测定胃排空及小肠推进运动情况。结果: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运动存在昼夜节律;普瑞博思促进胃肠运动存在时间效应,但对节律无明显影响;阿托品抑制胃肠运动可使原有昼夜节律消失。结论:小鼠胃肠运动功能存在昼夜节律,药物对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存在时间效应,可使节律发生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方牵引矫治Angle Ⅲ类功能性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联合矫治15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软组织测量进行分析,并与单纯前方牵引组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矫治组上、下颌软组织的变化均十分明显,能较快改善侧貌外形。而单纯前方牵引组侧貌改善较慢,一般需要半年以上。在矫治后上唇前移明显,下唇基部无明显后移。结论:反式TBA联合前牵对上下颌软组织矫治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8.
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CT、MRI表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分析少血供移植性肝恶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与病理学相对照。方法取荷瘤兔后腿肌肉内VX2肿瘤,剪成小块后,经开腹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或肝中叶,于种植后第2周、第3周分别进行CT及MRI增强扫描,统计肿瘤种植成功率,观察肿瘤体积及生长指数,分析肿瘤CT及MRI平扫和增强表现,区分富血供、少血供肿瘤;分别处死2只实验兔进行病理分析,与影像学相对照。结果VX2移植瘤种植成功22只;成瘤率为73%。2周与3周时肿瘤生长率有显著差异(P<0.01)。VX2移植瘤在CT及MRI上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增强后发现少血供VX2移植瘤14只,表现为肿瘤无强化或轻微强化,肿瘤主体保持为低密度或低信号;富血供肝移植瘤8只,表现为肿瘤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肿瘤主体密度或信号明显高于肝实质。光镜下肿瘤新生毛细血管虽较丰富,但纤细。结论经开腹种植法制作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是一种简单、成功率高的建模方法,但易发生转移。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是检测肿瘤生长和血供的可靠方法,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在CT与MRI上主要是一种少血供肝癌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治疗手掌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手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4种皮瓣修复治疗: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足背动脉岛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6例;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4例。结果21例随访8周-5年,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8例。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论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皮瓣技术能满足手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的需要,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手功能的恢复。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将跌倒/坠落(Falls)定义为:导致一个人跌至地面或其他较低平面的非故意性事件。跌倒是儿童生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事件。在儿童学习走、爬、跑、跳以及探索周围环境时,都有可能跌倒。所幸大部分跌倒不会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大部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跌倒多次也不会造成大的损害,仅仅是擦伤和挫伤。然而,如果跌倒/坠落超过了人体的恢复能力,也超出了接触表面吸收跌落冲击能量的能力时,就会造成儿童伤害,如永久性伤残或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