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80篇
  免费   3499篇
  国内免费   2043篇
耳鼻咽喉   493篇
儿科学   782篇
妇产科学   177篇
基础医学   2195篇
口腔科学   690篇
临床医学   3807篇
内科学   3035篇
皮肤病学   293篇
神经病学   819篇
特种医学   1441篇
外科学   3070篇
综合类   10036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3963篇
眼科学   459篇
药学   4050篇
  55篇
中国医学   3353篇
肿瘤学   1399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06篇
  2022年   1189篇
  2021年   1447篇
  2020年   1290篇
  2019年   679篇
  2018年   672篇
  2017年   984篇
  2016年   754篇
  2015年   1363篇
  2014年   1750篇
  2013年   2224篇
  2012年   3235篇
  2011年   3299篇
  2010年   3045篇
  2009年   2791篇
  2008年   2875篇
  2007年   2627篇
  2006年   2379篇
  2005年   1887篇
  2004年   1352篇
  2003年   1128篇
  2002年   813篇
  2001年   719篇
  2000年   591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唐氏综合征(DS)胎儿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及其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分布特征。方法采用Illumina深度测序技术对6例DS胎儿(DS组)和6例正常胎儿脐带血(对照组)单个核细胞小RNA测序比对分析,确定DS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及其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分布特征。结果两组共检测到395种miRNA,编码于316个miRNA基因。其中149种miRNA在两组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DS组中6种上调,143种下调),有51种miRNA特异性表达于对照组。21号染色体编码的14个miRNA基因在DS组中有1个(miR-802)高表达,4个(let-7c、miR-99a、miR-125b和miR-155)低表达,余下9个在两组样本中均未表达。两组样本miRNA基因表达的染色体分布趋于一致,但miRNA基因表达丰度的分布却不尽相同:DS组主要分布于8、16、17和21号染色体,对照组主要分布于3、8、14、16、17和22号染色体。结论 DS胎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具有其特定的miRNA表达谱和染色体分布特征,表达丰度差异分布的染色体编码miRNA可能在DS各临床性状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Song  Jie  Li  Jie  Chen  Lixiang  Lu  Xingqi  Zheng  Senning  Yang  Ying  Cao  Bolin  Weng  Yihe  Chen  Qinyuan  Ding  Jianping  Huang  Ruiwang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2021,15(4):1840-1854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impairments observed in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TBI) patients may reflect variances of brain connectivity within specific networks.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found alter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 in mTBI patients, the alterations of brain structural properties remain unclear.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nalyzed structural covariance (SC) for the acute stages of mTBI (amTBI) patients, the chronic stages of mTBI (cmTBI)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We first extracted the mean gray matter volume (GMV) of seed regions that are located in the default-mode network (DMN), 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 (ECN), salience network (SN), sensorimotor network (SMN), and the visual network (VN). Then w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the SC for each seed region among the amTBI, the cmTBI and the healthy control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the amTBI patients showed lower SC for the ECN, and the cmTBI patients showed higher SC for the both DMN and SN but lower SC for the SMN. The results revealed disrupted ECN in the amTBI patients and disrupted DMN, SN and SMN in the cmTBI patients. These alterations suggest that early disruptions in SC between bilateral insula and the bilateral prefrontal cortices may appear in amTBI and persist into cmTBI, which might be potentially related to the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impairments.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鉴定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B位点的1个新等位基因并调查其遗传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PCR-SSOP) HLA分型技术发现1个疑似的新HLA等位基因,通过DNA测序鉴定其序列,并与同源性最高的HLA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对携带者家系进行调查.结果应用PCR-SSOP进行HLA基因分型时,该样本HLA-B位点反应格局异常.DNA序列分析证实其为1个新HLA-B等位基因.与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B*55:02比较,在第2外显子区域中有7个碱基发生改变,导致6个密码子发生了变化,造成2个氨基酸改变,即第69位的氨基酸由谷氨酸(Glu)变为甲硫氨酸(Met)、第70位的氨基酸由谷氨酸(Glu)变为丙氨酸(Ala).结论 发现并鉴定了HLA-B位点的1个新等位基因,GenBank注册号为FJ898284,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 55:35.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瘦素对妊娠早期绒毛滋养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探讨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B(KIF1B)在瘦素对MMP-2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正常妊娠妇女人工流产绒毛组织(6~9周),按常规分离获得滋养细胞,分为对照组、leptin(100 和500 μg/L)刺激组以及KIF1B-siRNA、leptin(100 和500 μg/L)分别+KIF1B-siRNA组,24 h后,明胶酶谱检测上清MMP-2的表达,RT-PCR检测MMP-2 mRNA、瘦素长型受体(OB-Rl)mRNA及KIF1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KIF1B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瘦素(100 和500 μg/L)显著促进滋养细胞MMP-2表达(100 μg/L: mRNA水平由0.11±0.02增至0.18±0.05,P<0.05);瘦素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OB-Rl及KIF1B表达(P<0.05);KIF1B-siRNA部分抑制瘦素对MMP-2分泌的促进作用。结论 瘦素可能通过leptin R-KIF1B途径促进MMP-2分泌,从而促进妊娠早期滋养细胞侵袭,为阐明滋养细胞侵袭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 α)在心肌细胞适应低氧环境中作用机制.方法 合成针对HIF-1α的siRNA片段,转染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Real-time PCR检测HIF-1α和心肌营养素(CT-1) mRNA水平,Westernblot检测HIF-1α和CT-1蛋白水平.结果 低氧环境下,转染针对HIF-1α siRNA片段后HIF-1α mRNA水平、HIF-1 α蛋白质水平、CT-1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减低(P<0.05).不进行转染时,CT-1 mRNA水平、HIF-1α蛋白和CT-1蛋白水平在低氧下比常氧下明显增高(P<0.05).CT-1蛋白由对照组的0.34 ±0.05增至0.55 ±0.05(P<0.05).结论 低氧情况下CT-1基因的调控作用有可能是通过低氧激活HIF-1α而诱导产生的,HIF-1α在心肌细胞适应低氧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FBXO32基因的表达,探讨该基因在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检测食管癌细胞和ESCC组织中FBXO32 mRNA及蛋白表达,观察DNA去甲基化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dC)对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T.TN、Yes-2)FBXO3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TE13、T.TN、Yes-2细胞株中均未检测到FBXO32 mRNA及蛋白表达,在去甲基化剂作用后,4株食管癌细胞株中FBXO32基因表达均上调。FBXO32 mRNA在ESCC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24±0.15和0.49±0.21,ESCC组织中FBXO32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51例ESCC组织中,12例FBXO3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3.5%,明显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70.5%,P<0.01),且FBXO32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FBXO32基因在ESCC中的异常低表达与E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甲基化可能是其表达沉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在正常人群和恶性肿瘤患者的含量及其异常率。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组患者108例,胃癌组患者139例,乳腺癌组患者101例,胰腺癌组患者160例,结肠癌组患者101例,肺腺癌组患者71例,宫颈癌组患者72例,和健康对照组200名人群血清CK和CK-MB含量。结果前列腺癌组CK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六种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组恶性肿瘤患者CK-M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组恶性肿瘤患者CK-MB异常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异常率最高,乳腺癌组次之。结论前列腺患者CK含量会异常升高,胃癌与乳腺癌患者CK-MB异常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简称H37Rv株)和卡介苗菌株(简称BCG菌株)分别感染巨噬细胞后,各感染组巨噬细胞内铁蛋白(Fn)和铁转运蛋白(FPN)表达量及其时相性变化。方法分别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和BCG菌株感染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株,于感染后1、6、12、18、24 h,应用ELISA检测各组感染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Fn和FPN的含量;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述时间点各组感染巨噬细胞内Fn的表达量。结果不同菌株感染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内Fn随处理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感染1 h,正常对照组Fn的表达高于H37Rv组和BCG组;感染6 h,感染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感染12 h,H37Rv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18 h和24 h,H37Rv组>BCG组>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PN的表达量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37Rv组、BCG组FPN的表达均呈现较低水平,为H37Rv组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用非肥胖型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和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KG1a中CD34+CD38-的干细胞亚群建立白血病干细胞(LSCs)动物模型,为靶向治疗LSCs的药物筛选奠定体内实验基础。方法 18只雌性NOD/SCID小鼠,体质量18~20 g,鼠龄6~8周龄。实验组12只,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KG1a细胞中具有LSCs特性的CD34+CD38-亚群,以2×106个/只尾静脉注射经全身X射线照射2Gy的NOD/SCID小鼠;正常对照组6只,只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观察两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和白血病发生情况,应用形态学、组织病理检查、流式细胞术、骨髓染色体检查等检测实验组小鼠的外周血、骨髓、肝脏、脾脏的白血病细胞标志。结果接种2周后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可见白血病细胞,接种30 d实验组小鼠的白血病发病率为100%,无自发缓解;外周血、骨髓、肝、脾中均可发现大量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中CD13抗原阳性率15.47%~23.66%,并可见KG1a细胞的核型特征。结论尾静脉接种流式细胞仪分选后的CD34+CD38-KG1a细胞于全身亚致死量X射线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能成功建成全身播散的白血病模型,为进一步研究LSCs的靶向治疗药物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放化同步治疗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时紫杉醇剂量的选择。方法选择60例NSCLC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55~65岁。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12例患者。所有患者先经过3个周期的诱导化学治疗,1个月后进行放化同步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5~6周内完成,控制总剂量在60 Gy;化学治疗时使用紫杉醇,A组2次/周,每次10mg/m2;B组2次/周,每次15 mg/m2;C组2次/周,每次20 mg/m2;D组3次/周,每次10 mg/m2;E组3次/周,每次15 mg/m2,6周完成治疗。当任何一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半数以上的患者发生3度以上急性不良反应即停止该组试验。结果 A、B、D 3组出现3度以上不良反应的患者均未超过半数,完成所有治疗,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41.67%、75.00%、66.67%;C、E两组因出现3度以上不良反应的患者超过半数而停止试验。结论在诱导化疗后使用放化同步治疗中老年局部晚期NSCLC患者时紫杉醇最佳使用剂量的选择为每周30 mg/m2,可根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调整每次给药剂量和给药次数,并于5~6周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