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观察广西地区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艾滋病(AIDS)病例(简称HIV/AIDS病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于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启动HAART的102例老年HIV/AIDS病例12个月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HAART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在102例老年HIV/AIDS病例中,HAART 12个月内出现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症状34例,发生率33.33%,其中HAART第3~6个月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0例,占比88.24%。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类型为肝功能损害(12/102,11.76%)、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睡眠障碍、眩晕)(5/102,4.90%)、骨髓抑制(5/102,4.90%)、皮疹(4/102,3.92%)、消化道症状(食欲改变,恶心呕吐)(4/102,3.92%)、肾功能损害(3/102,2.94%)。治疗12个月后辅助检查显示谷丙转氨酶(P<0.05)、谷草转氨酶(P<0.05)、病毒载量(P<0.0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甘油三脂(P<0.01)、血清总胆固醇(P<0.01)、CD4+ T淋巴细胞计数(P<0.0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 T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数值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 广西地区老年HIV/AIDS病例启动HAART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在开始治疗的前3~6个月出现,治疗12个月后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抑制和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82.
巨大肝右叶海绵状血管瘤误为肝血肿1例河北霸州市第二医院B超室黄金萍,张宏敏,刘伯芬,秦秀芬患者男40岁,右季助区挤压伤三小时来院,BP70/40mmHg,贫血面容,烦躁,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腹部移动性浊音(+),腹穿抽出不凝血液。急诊B超,于肝前、肝肾...  相似文献   
83.
为提高术前护理访视水平,减轻病人恐惧、焦虑的心理负担,提高其适应手术的能力,对术前访视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效果进行介绍,并对未来术前访视进行展望,包括统一访视程序、提高沟通技巧、更新知识结构、实施保护性措施,抓好访视记录等几方面,使术前访视工作简单化、程序化、标准化、法规化,能最大限度地解决或满足病人的需要,达到最佳的访视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
黄金萍 《中国科学美容》2011,(17):141-141,16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心理及心理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应激能力,从而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方法分析6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反应,并针对各期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手术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得到减轻,能较好地配合手术。结论做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应对手术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5.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由于折返运动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它的特点是阵发性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发作时心率一般在160-230次/分,每次发作可持续不及1秒或持续数秒、数分、数小时甚至数天,自动或经治疗后终止.部分可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如正常人,发作间隙长短不一.诱因包括过度疲劳,情绪激动、饮酒、吸烟过多、吸食k粉等.发作时可刺激迷走神经、使用药物、同步直流电或经食道超速调搏使心动过速终止.目前最有效最彻底的治疗方法是谢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产科并发急症行子宫切除术在抢救产科产后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原因,进行防治,以提高产科工作质量,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年以来16例产后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的原因。16例中胎盘因素4例,瘢痕子宫不全破裂2例,软产道裂伤2例,晚期产后出血2例,羊水栓塞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例。16例中无一例死亡。结论加强孕产期监护,严格产程管理,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是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的主要措施。同时行子宫切除也是抢救产科急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污名动态特征,为心理关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化艾滋病污名、预期艾滋病污名和遭受艾滋病污名等进行基线及随访1年后问卷调查,比较不同时点的差异,分析HIV/AIDS患者污名变化特征。结果 ART治疗HIV/AIDS患者随访1年,在内化污名8个条目中,感染艾滋病让我觉得很羞耻;感染艾滋病让我觉得自己不干净;我因有艾滋病而觉得自己不如他人;我因有艾滋病而有罪恶感;别人对艾滋病的态度,让我对自己的感受更差了等5个条目的比例从基线的34.0%~43.5%下降到19.5%~29.5%,出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86,14.277,10.473,12.219,9.934,P<0.05)。预期艾滋病污名的9个条目中,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将不会认真考虑我的需要;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将会歧视我;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将会拒绝对我提供服务;医护人员将会避免接触我等4个条目的比例从基线16.0%~27....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动态临床试验分析,对广西地区目前常用的AZT、d4T及TDF为主的3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收治HIV/AIDS患者76例,分为3组,AZT组接受AZT+3TC+EFV治疗,d4T组接受d4T+3TC+EFV治疗,TDF组接受TDF+3TC+EFV治疗。对3组30个月内新发机会性感染率、免疫重建效果、病毒学应答效果、主要生化指标变化、换药及耐药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比较。结果 3组患者经治疗满6个月时HIV RNA载量显著下降(P均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上升(P均0.05),但是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以后各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缓慢,12个月和18个月时,d4T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幅度均大于AZT组和TDF组(P均0.05);3组患者治疗满6个月ALB显著升高(P均0.05),而后各阶段变化不大;AZT组、d4T组、TDF组随访期间新发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62%、11.53%、27.77%,不良反应换药率分别为12.50%、30.80%、16.6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地区3组常用一线抗HIV药物方案的治疗效果显著且相似,但d4T方案因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而换药的发生率较高,应考虑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析比较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胶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先兆流产患者对比试验,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黄体酮胶丸治疗,干预组32例行地屈孕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各孕周时段血清孕酮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差异中,干预组腹痛、止血、腰酸痛等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保胎率比较中,干预组为96.88%(31/32),对照组为71.88%(23/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统计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兆流产患者的治疗中,地屈孕酮均更利于缩短患者腹痛缓解、止血、腰酸痛等时间,并为患者保胎成功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0.
广州市白云区子宫肌瘤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调查广州市白云区子宫肌瘤的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其致病的危险因素,为子宫肌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250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50例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个人情况及环境因素。将问卷结果统计核对后录入数据库,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婚姻状况、妊娠史、化妆品使用情况、含性激素食物及保健品摄入情况和农药接触情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化妆品、口服避孕药、结婚、摄入含有性激素食物及保健品、年龄40岁为子宫肌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使用化妆品、口服避孕药、结婚、摄入含有性激素食物及保健品、年龄40岁均为子宫肌瘤的危险因素,女性应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以预防子宫肌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