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鲍华英  陈荣华  郭梅  黄松明  张爱华  费莉  潘晓勤 《江苏医药》2004,30(2):104-106,I002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实验性肾炎组织病理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 72只随机分成 3组 ,正常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 ;模型组 :尾静脉注射兔抗鼠肾毒血清0 5ml/d ,连用 2d ,腹腔注射二甲亚砜 0 5ml·kg 1·d 1;姜黄素组 :尾静脉注射兔抗鼠肾毒血清 0 5ml/d ,连用d ,同时腹腔注射姜黄素 5 0mg·kg 1·d 1。分别于第 3、7、14、2 8d处死大鼠 ,取肾组织分送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 姜黄素组肾小球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 ;间质炎细胞浸润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14d后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也低于模型组。电镜显示 ,姜黄素可明显阻止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以及基膜增厚 ,抑制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殖 ,减少肾组织内炎细胞浸润 ,尤其是对间质单核样细胞浸润的减少作用更为明显 ;免疫组化也证实姜黄素应用 7d后即可降低PCNA表达。结论 姜黄素能明显改善肾炎时肾小球超微结构的改变 ,并抑制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殖 ,减轻小管间质损伤及肾组织内炎性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 podocin在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模型中的表达和分布的改变 ,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氨基核苷嘌呤霉素 (PAN)建立大鼠肾病模型 ,分别于注射后 1,3,10 ,2 0d处死大鼠 ,每次 6只。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 ,应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图像分析、半定量RT PCR的方法 ,检测肾组织的podocin的表达。结果 ①PAN注射后第 3天 ,大鼠 2 4h尿蛋白的排泄量逐渐增加 ,第 10天达高峰 ,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第 2 0天 ,模型组大鼠 2 4h尿蛋白排泄逐渐恢复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②PAN肾病模型第 3、10天 ,透射电镜显示足细胞足突融合。③与对照组比较 ,肾小球podocin的表达在PAN注射后第 1天出现下调 ,第 3、10天显著下调 ,第 2 0天podocin的表达逐渐恢复 ,但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1)。④Podocin在正常大鼠肾小球沿毛细血管襻 ,呈均匀连续的线样分布。肾病模型第 1天 podocin的分布变得不均匀 ,局部呈颗粒状分布 ;第 3天 podocin的分布呈现弥散性的颗粒状 ;第 10天podocin呈粗大的颗粒状分布。第 2 0天podocin的分布逐渐恢复为线样。⑤肾病模型第 1、3、10天PodocinmRNA水平较对照组表达略有增强 ,第 2 0天恢复  相似文献   
83.
实验性肾炎病理改变及姜黄素对其防治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肾毒血清肾炎的防治作用 ,为其在临床治疗肾小球肾炎提供实验依据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 ,正常对照组 :从尾静脉注射0.5ml生理盐水 ,每天1次 ,连用2d ;模型组 :从尾静脉注射兔抗鼠肾毒血清0.5ml/d ,连用2d ;姜黄素组 :于尾静脉注射兔抗鼠肾毒血清0.5ml/d ,连用2d ,同时腹腔注射姜黄素50mg/(kg·d)。3组大鼠分别于第3、7、14、28d处死 ,测定各批次大鼠24h尿蛋白、血生化指标 ,并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显示 ,姜黄素组24h尿蛋白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1) ,血肌酐和胆固醇于4周时比模型组低 (P<0.05) ;半定量分析显示姜黄素组肾小球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1) ,间质炎细胞浸润程度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P<0.01) ;2周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姜黄素组明显好于模型组 (P<0.05)。提示姜黄素能明显减轻肾毒血清肾炎所致蛋白尿 ,同时降低血肌酐及胆固醇 ,抑制小球内细胞增殖 ,减轻小管间质损伤及炎细胞浸润 ,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小RNA干扰靶向抑制Par-4基因表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谷氨酸诱导凋亡.设计和合成针对Par-4基因mRNA的siRNA(Par-4-siRNA),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Par-4 mRNA的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百分率.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Thr308)的蛋白激酶Akt1蛋白表达量.比色法测定Caspase-3酶活性.结果筛选出的Par-4-SiRNA-1、2显著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Par-4基因的mRNA表达,mRNA水平分别降低88%、67%.在谷氨酸诱导后24 h,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生凋亡,百分率为60.30%±6.82%.Par-4-SiRNA-1、2都显著抑制谷氨酸的诱导作用,凋亡百分率降为38.80%±3.97%(P<0.01)和45.49%±4.32%(P<0.01).谷氨酸诱导后24 h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中磷酸化Akt1蛋白表达下调(89.07±6.42和28.30±5.65,P<0.01),而Par-4-SiRNA-1、2对之下调都有显著抑制作用(63.56±6.75和45.59±4.88,均有P<0.01).谷氨酸诱导后24 h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aspase-3酶活性上调(0.1428±0.0495和0.8616±0.1051,P<0.01),而Par-4-SiRNA-1、2对之上调都有显著抑制作用(0.6581±0.0555和0.7041±0.0401,均有P<0.01).结论 小RNA干扰可靶向抑制Par-4基因的表达,拮抗谷氨酸诱导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5.
目的:构建podocin荧光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转染HEK293后对CD2AP细胞内分布的影响.方法:PCR扩增NPHS2eDNA全长,通过T/A克隆连接至pGEMT-easy载体,应用Xho Ⅰ和BamH Ⅰ双酶切后,再将NPHS2全长亚克隆人pEGFP-C2.将构建好的荧光表达载体pEGFP-NPHS2转染HEK293细胞,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转染前后CD2AP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①成功构建pEGFP-NPHS2荧光表达载体;②Podocin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后,CD2AP由核周转为弥散的细胞质分布.结论:Podocin转染HEK293细胞可使CD2AP由核周转为弥散的细胞质分布.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海人酸(KA)致大鼠模型海马及脑脊液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变化的意义。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KA组(KA2μg/kg,海马杏仁核注射后分为6h、1、3、7d组,每组8只)和9g/L盐水对照组(n=8,海马杏仁核注射与致剂等容量的9g/L盐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及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Glu和As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大鼠海马中Glu、Asp水平在观察的24h内随时间推移呈逐步增长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d后仅Glu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其脑脊液Glu、Asp水平在致后6h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7d内保持上升趋势。结论癫大鼠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变化较海马组织早,其中Glu增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CD44在胚胎肾组织和肾小球疾病患儿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以探明CD44在肾组织损伤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技术,观察CD44在胚胎肾组织和肾小球疾病患儿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在胎儿和正常人肾组织中,肾小球内CD44表达阴性,间质弱阳性;(2)肾小球疾病患儿肾活检组织中,CD44表达异常,其表达部位主要位于系膜细胞严重增殖的区域、硬化病灶形成处和明显纤维化的间质,且表达强度与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结果提示CD44在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肾小球疾病的慢性进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对nephrin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PAN)肾病模型,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病大鼠不同时间点肾组织中PPARγ和nephrin mRNA和蛋白表达,并观察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大鼠肾组织中nephrin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HEK293细胞,转染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nephrin启动子区,观察罗格列酮对nephrin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PAN肾病模型d1 PPARγ、nephrin mRNA和蛋白即出现下降,d3出现明显下降,d7下降到最低点,PPARγ与nephrin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而PPARγ和nephrin蛋白表达与24 h尿蛋白排泄呈负相关;罗格列酮治疗后大鼠尿蛋白排泄明显下降,肾组织中nephrin表达回升;罗格列酮呈时间依赖性诱导nephrin基因的转录活性,3 h达高峰,其后荧光素酶活性有所下降,但刺激24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nephrin表达受PPARγ调控,PPARγ激动剂通过诱导nephrin表达而减轻蛋白尿。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尿蛋白组分析所需的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双向电泳及相关技术。方法冷丙酮萃取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蛋白,去除白蛋白等高丰度蛋白,以固相IPG 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均一胶(10.00%)的垂直电泳为第二向,银染后PDQuest软件进行分析,质谱分析。结果成功地得到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尿蛋白双向电泳图谱。PDQuest7.3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检测到400个蛋白点。正常尿蛋白检测到112个蛋白点。肾病综合征与正常尿蛋白图谱相比差异蛋白表达明显的有20个,质谱鉴定出5个蛋白,分别是Alpha-1-antitrypsin、PITPNB、Zn-alpha-2-glycoprotein、Haptoglobin和Alpha-1B-glycoprotein。结论用尿蛋白组学对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尿液进行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I、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1)阴性对照组;(2)10μg/L TGFβ1组;(3)TGFβ1(10μg/L)+(10μg/L)核心蛋白聚糖组;(4)TGFβ1(10μg/L)+(100μg/L)核心蛋白聚糖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加入刺激因子48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不同浓度的核心蛋白聚糖对HK-2细胞I、Ⅲ型胶原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加入刺激因子48h后,(1)组细胞形态与正常HK-2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大部分仍为椭圆形;(2)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大部分细胞由椭圆形拉长为长梭形;(3)和(4)组,梭形样细胞明显减少,尤其是(4)组梭形样细胞减少更为明显。(2)组HK-2细胞I型胶原mRNA表达上升到(1)组的27.86倍,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上升到(1)组的21.83倍。(3)和(4)组与(2)组相比,I型胶原mRNA的表达分别下降了36.39%、53.36%,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分别下降了26.35%、47.96%(P〈0.05),但仍未下降到正常水平。结论:核心蛋白聚糖能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I、Ⅲ型胶原的表达,可能是核心蛋白聚糖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