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与脾静脉直径(SPV)、脾脏厚度(SPT)和脾脏长径(SPL)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55例已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并按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分为S1~S4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对其B超测量的脾厚、脾长径、脾静脉直径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上述几种指标的差异,同时将肝纤维化程度分别与脾厚、脾长径、脾静脉直径之间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深,脾脏的厚度、脾长径、脾静脉直径逐渐增大;各纤维化分期的脾厚、脾长径、脾静脉直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经相关关系分析,这三方面的变化分别与肝纤维化分期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脾静脉直径逐渐扩张,脾脏逐渐增大。脾脏大小、脾静脉直径与肝纤维化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2.
本文应用蛇毒磷脂时间 RVVT、凝血酶元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生成试验(KPTT)对各种肝病121例进行了凝血象的研究。本组各种肝病患者,凝血因子有缺乏的有36例,占29.8%。在各种肝病之间,其发生凝血因子缺陷的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各种凝血因子缺乏中,以因子 X 缺乏为最多见,有22例次,其次为因子 V 缺乏,有13例次,各占总病例的18.2%及10.7%,占总缺乏凝血因子病例的53.7%及37.7%。因子 X 缺乏占各种因子缺乏的首位,这是本文首先发现的,这可能是因为应用了蛇毒磷脂试验作为试验手段的结果。同时本文也发现,蛇毒磷脂时间与传统的凝血酶原时间,对于检出肝病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的敏感性,没有显著牲差异。但对于个别缺乏因子的检出,则各有优缺点。对于因子 V 的检出,仍以凝血酶原时间为好;但对于因子 X 的检出,则以蛇毒磷脂为优,两种检测方法对凝血因子 X、V、的不同敏感特点,亦未见报导。故临床上需要了解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时,特别是肝病患者手术前,宜进行这两种试验,以免漏诊因子 X的缺乏。  相似文献   
43.
医学界中存在的忽视传染病的思想、新发现的传染病的不断出现、不断更新的实验室技术、学生缺少见习和实习的病例、传染病的防治牵涉到社会问题等,面对传染病学教学中的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4.
槲皮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与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槲皮素(Qu)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及其对人肝癌HepG2细胞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传代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以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和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Qu及联合阿霉素(ADM)对HepG2细胞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Qu能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诱发细胞凋亡,能提高抗HepG2细胞化疗效果。结论:Qu具有抗肝癌HepG2细胞和化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45.
本文报告广州地区肝癌协作组14个医院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治疗后生存一年以上的132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27例;年龄最小者4个月,最大者73岁,平均为44.1岁,最多为30~59岁(105例)。  相似文献   
46.
自一九八八年以来,该课程严格按照省高教局八项基本标准进行课程建设,逐步建设了一支思想业务素质较高、结构较合理的教师队伍,开展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先后被评为学院优秀课程、市属高校及省高校重点课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SARS)除肺脏外的多脏器损害情况。方法 对5 0例SARS患者与 4 0例普通肺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照检验。结果 SARS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血清谷草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同工酶 (CK -MB)、LD同工酶 (LD - 1)早期均出现升高 ,极期升高更明显 ,与普通肺炎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极期与早期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除肺明显损害外还有心、肝损害。  相似文献   
48.
病例对照法研究HBV子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对照法研究HBV子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朱科伦,马佩球,范玉娴,张为民,程业伟,李健强,张朝琴,叶新民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途径中,胎儿在子宫内感染是重要的一条。本文报道对有关因素调查的结果。调查方法:用酶联法对1989~1991年到我院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49.
本文报告和分析了近年来我们对肝癌病人免疫功能检测的结果。一、检测对象和方法: 对象是1981~1982年我附属一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病人共56例。男50例,女6例。年龄19~79岁。根据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诊断为Ⅱ期或Ⅲ期原发性肝细胞癌53例,胆管细胞癌3例。随机抽取同期内科非肿瘤病人409例作对照。各项检测正常对照值参考我附属一院中心实验室的正常值。二、检测项目和结果: 1.PHA皮肤试验:皮肤反应直径最小为0,平均0.9±0.2cm。非肿瘤病对照组平均1.3±0.1cm,t=1.986,0。05>P>0.01。正常对照值是1.5cm以上,与肝癌比较,t=3.061,P<0.005。  相似文献   
50.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我们在临床上应用电子计算机对几种常见的肝胆疾病作鉴别诊断。从九类疾病1293例的病历中取得数学模型的数据,这九类疾病是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硬变、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胆道感染和结石、胆道肿瘤、肝脓肿、胰头肿瘤,血液系统病等。从69项症状中筛选出34项作为鉴别诊断的基础,按Bayer氏逆定理建立数学模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