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41.
骨移植术是治疗骨不连、骨缺损最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移植骨因不带血供其愈合需经过漫长的替代过程,疗效多不尽人意.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骨移植也得到了新的发展.三十多年来,已涌现出大批骨、骨膜瓣供区.在人体骨骼的大多数部位都可取得带血管的骨、骨膜瓣,而且对同一组织瓣还可选用不同的血管蒂.在这方面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使带血管骨膜、骨瓣移位植骨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效果可靠和易于推广等优点.在治疗上肢骨不连、骨缺损和骨缺血性坏死时,尤其希望获得较快速而可靠的疗效,才能争取到良好的关节功能,以适应上肢的要求.本文仅就国内应用带血管骨膜、骨瓣移位修复上肢骨病损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2.
带血供骨膜、骨瓣移位修复胫骨骨不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胫骨骨折是长骨中最常见的骨折,更由于胫骨体前缘和内侧面全长均位于皮下,遂使胫骨开放性骨折又列所有开放性骨折的首位。胫骨体的滋养孔多为一个(占98.4%),位于比目鱼肌线下方,相当于胫骨干上、中1/3交界处。当胫骨中、下段骨折时,滋养血管易受损伤,引发其下骨折段供血不足,影响愈合。诸因素导致胫骨骨不连的发病率居全身长骨之首。如何有效地修复胫骨骨不连,  相似文献   
43.
It is known that tumor is a gene disease both activation of oncogene and inactivity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ies of molecular genetics have shown that different oncogene and tumor suppressor gene have different action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osteosarcoma.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p16 and C-fos protein expression in 41 cases of osteosarcoma so that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were explored. MATERIALS AND METHODSClinical…  相似文献   
44.
福建部分地区环状病毒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 6~ 10月间 ,我们采集福建省 6家医院病毒性脑炎〔排除乙型脑炎 (乙脑 )〕及病因不明的脑膜炎、脑膜脑炎、脊髓炎等具有较严重神经损害症状及关节炎、皮疹、肌痛等住院患者血清 ,进行环状病毒抗体检测 ,查出患者血清中存在IgG、IgM两类抗体。 1999年夏 ,安溪县发生乙脑爆发流行 ,发病者多系小学生 ,而成人中有不少病毒性脑炎患者 (非乙脑 ) ,我们对这部分人、当地人群及附近永春、德化等县人群也进行血清学检测 ,均证实存在环状病毒感染。一、材料与方法1.病毒抗原片 :由黄祥瑞等从西藏分离的Ti2 0 76株 ,制成BHK2 1/ 13…  相似文献   
45.
带血管桥的多根肋骨瓣修复手掌毁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设计一种新术式(带血管桥的多根肋骨瓣)修复手掌毁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背部标本上,观察第7、8、9肋肋角外侧8cm段的形态结构及肋骨间血管、神经在该段的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在2侧尸体标本上模拟手术。结果该段的肋骨高[(1.4±0.2)cm,x±s,下同],肋间隙宽(1.0±0.3)cm,肋间动脉、静脉于该段的起始外径分别为(1.4±0.2)mm、(2.1±0.4)mm,终末支外径分别为(1.0±0.2)mm、(1.3±0.3)mm。结论设计带血管桥的多根肋骨瓣修复手掌毁损伤在解剖学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6.
显微骨移植在我国进展迅速,在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研究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仅就国内近五年来有关资料,概述如下。 一、腓骨移植 腓骨形态笔直,质地坚硬,具有充裕的长度可供采用,又是唯一可携带骨骺和骺端关节面的供区。因此,腓骨一直是作为修复长管骨大段骨缺损最主要的供区。  相似文献   
47.
人可溶性TRAIL蛋白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观察并探讨人重组可溶性TRAIL蛋白诱导MG-63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并通过实验初步探讨TRAIL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TRAIL对MG-63细胞、MRC-5人肺二倍体细胞及L-02人肝细胞的抑制率;电镜观察与FACS分析TRAIL蛋白诱导MG-63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用RT-PCR检测TRAIL受体在MG-63骨肉瘤细胞、MRC-5人肺二倍体细胞及L-02人肝细胞上的表达,并初步分析TRAIL诱导MG-63骨肉瘤细胞凋亡的机制。结果 MTT还原试验表明:作用24h后500ng/ml TRAIL的抑制率为10.1%,1μg/ml TRAIL的抑制率为24.3%,2μg/ml TRAIL的抑制率为50.6%,5μg/ml TRAIL的抑制率为95%以上,其半数抑制浓度为2μg/ml。而TRAIL对MRC-5人肺二倍体细胞株及L-02人肝细胞株无明显作用。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MG-63骨肉瘤细胞经TRAIL作用3~8h后即有部分细胞开始变小、变圆,24h后大量细胞变圆、脱落,漂浮于培养液中。透射电镜可观察到核固缩,染色质浓聚于核膜形成新月状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2μg/ml的TRAIL处理MG-63骨肉瘤细胞6h,即可在二倍体峰前出现较明显的凋亡峰。结论 人可溶性TRAIL蛋白可以迅速地选择性杀伤MG-63骨肉瘤细胞,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第一穿动脉升支大转子骨瓣移植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30侧标本对第一穿动脉升支的解剖观察,设计了以该血管为蒂的大转子骨瓣移位术,为修复股骨上段骨缺损,骨不连提供一新的手术方法,临床应用4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9.
显微外科在骨移植方面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骨移植的历史已逾百年。早在1878年Macewen即有1例异体植骨获得成功的报道。此后,骨移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不断的发展。但传统移植骨因不带血供,其愈合需要漫长的替代过程,疗效多不尽人意。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骨移植也得到了新的发展。1973年,McCullough首先在动物实验中成功应用吻合肋间后血管的肋骨移植修复狗的下颌骨缺损。1975年,Tayolr用吻合腓血管的自体对侧腓骨移植治疗外伤性胫骨大段缺损取得成功。此标志着骨移植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使移植骨的愈合过程转化为类似一般骨折的愈合过程,尤其是使传统植骨难以修复的长管骨大段缺损得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后,显微外科在自体骨移植方面(简称显微骨移植)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它成为骨科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在这一领域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f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仅就国内显微骨移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50.
以颈横血管肩胛冈支为蒂的肩胛冈骨瓣移植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