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置入金属输尿管支架管治疗肿瘤性输尿管梗阻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4月该科收治的14例因腹、盆腔恶性肿瘤导致输尿管梗阻的患者资料,分别采用膀胱镜下置管术、输尿管镜下置管术、经皮肾镜顺行置管术以及膀胱切开输尿管置管术4种手术方式,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术后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前、术后第7天肌酐值分别为(351.55±196.50)和(124.85±39.1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金属支架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2个月,留置时间最长约2年,置管后未发生二次梗阻。死亡2例,12例存活至今,门诊复查未见支架管断裂、移位、失功和结石等,患者无明显异物感、无引流不畅,2例间断性出现肉眼血尿,1例术后反复尿路感染,另1例身体一般状况差,未能按时门诊复查。结论金属输尿管支架用于治疗肿瘤性输尿管梗阻安全有效,由于不同患者的手术情况不同,可灵活选择不同的置入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筋膜扩张器结合冷刀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34例尿道狭窄患者,在斑马导丝引导下,运用筋膜扩张器扩张,结合冷刀内切开尿道狭窄瘢痕纤维组织,来治疗尿道狭窄.结果34例患者术后排尿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为10.7~20.8ml/s.复查3m~3a,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筋膜扩张器结合冷刀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具有操作简单,降低手术风险,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肾上盏径路和经肾中下盏径路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对392例肾结石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PCNL术,分成肾上盏结石或肾盂结石组、肾下盏结石组、鹿角形结石组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肾结石)组。并从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评估经肾上盏径路和经肾中下盏径路的疗效差异。结果:肾上盏结石或肾盂结石组:2种径路手术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89.4%和9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77.76±5.04)min和(81.09±4.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下盏结石组:2种径路手术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0.9%和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2),手术时间分别为(75.32±9.23)min和(84.5±15.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鹿角形结石组:2种径路手术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88.2%和72.3%,手术时间分别为(118.69±3.28)min和(141.08±4.7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输尿管上段结石组:2种径路手术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89.7%和64.0%,手术时间分别为(98.98±6.12)min和(115.56±6.9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结论:对于鹿角形结石组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经肾上盏径路的手术结石清除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致输尿管结石致肾功能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输尿管结石梗阻,致肾功能衰竭,均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双J管置入术。结果:13例均解除梗阻,1例进镜失败,行肾造瘘术。肾功能恢复,开放手术取出结石。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斜仰卧位相对于传统的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以及是否存在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在腰硬联合麻醉下采用斜仰卧位或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60例临床资料,2种体位患者各30例,对2种手术体位患者术中的舒适度、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发热发生率、出血量、清石率、肾周积液及血肿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斜仰卧位组较俯卧位组在舒适度、手术时间及清石率方面存在优势(P<0.05),而在通道建立时间、术后发热、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红细胞压积下降值、肾周血肿发生率、肾周积液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斜仰卧位较传统的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在安全性及有效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径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在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对392例肾结石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PCNL术,分成肾上盏结石或肾盂结石组、肾下盏结石组、鹿角形结石组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肾结石)组,并从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三方面评估不同径路的疗效差异。结果肾上盏结石或肾盂结石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89.4%和95.1%(P=0.226),手术时间分别为(77.76±5.04)和(81.09±4.14)min(P=0.263),肾下盏结石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0.9%和80%(P=0.646),手术时间分别为(75.32±9.23)和(84.5±15.27)min(P=0.204),鹿角形结石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88.2%和72.3%(P=0.012),手术时间分别为(118.69±3.28)和(141.08±4.78)min(P<0.001),输尿管上段结石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89.7%和64%(P=0.021),手术时间分别为(98.98±6.12)和(115.56±6.98)min(P<0.001)。穿刺成功率为100%。结论对于鹿角形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经上盏径路的手术结石清除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8.
彭家武  葛庆生  陈德钢 《安徽医学》2007,28(6):F0003-F0003
肾上腺神经鞘瘤临床上极罕见,且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很难与其它肾上腺肿瘤特别是静止期嗜铬细胞瘤相鉴别,我科收治1例,术前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准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神经鞘瘤,现回顾本例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本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和病理特点,及治疗和愈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后至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间隔时间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9-01-01-2022-03-3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泌尿外科完成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后间隔时间(IT)分为两组:IT≤2周组间隔时间为(12.36±1.65) d, IT≥6周组间隔时间为(47.91±3.88) d。通过比较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评价穿刺活检术后间隔时间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影响。结果 IT≤2周组相比IT≥6周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缘阳性率、术后6个月控尿率及IIEF-5下降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6周组患者术前焦虑指数明显高于IT≤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至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时间间隔长短不是影响该手术难度及效果的主要因素,早期手术反而对患者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斜仰卧位相对于传统的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以及是否存在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在腰硬联合麻醉下采用斜仰卧位或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60例临床资料,2种体位患者各30例,对2种手术体位患者术中的舒适度、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发热发生率、出血量、清石率、肾周积液及血肿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斜仰卧位组较俯卧位组在舒适度、手术时间及清石率方面存在优势(P<0.05),而在通道建立时间、术后发热、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红细胞压积下降值、肾周血肿发生率、肾周积液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斜仰卧位较传统的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在安全性及有效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