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比较穴位埋线与普通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差异.方法 将23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121例,普通针刺对照组118例.治疗组于患侧面部每次取3组不同穴位行埋线治疗,半个月治疗1次.对照组取主穴为承浆、地仓、颊车、阳白等行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后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5%,对照组有效率87.3%,治疗组疗效较优(P<0.05).结论 从经筋论治周围性面瘫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比较普通针刺更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和/(或)MRI平扫、头颈CTA和/(或)MRA,颈部、脑血管超声及DSA,170例发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63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病史;22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结果:185例中,颈动脉、椎动脉和/(或)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者156例,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51例、53例、32例、20例,其中颈总、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8例、41例,椎动脉狭窄52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9例、24例、12例,43例颅内外血管2处以上存在狭窄,25例并可见大小不同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8例重度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术后供血动脉直径恢复正常。29例DSA检查阴性,颅内外血管均不存在狭窄。结论:DSA能够能准确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位置,评估狭窄的程度,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应用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实时监控的效果。方法在信息系统应用前后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6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7.48%,2009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02%,两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手术部位、胃肠道、血液及血管相关感染两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由2006年的44.32%下降至2009年的31.88%(P<0.01)。"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两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χ2=56.982,P<0.01)。一联用药构成比两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用药构成比两年基本持平(χ2=14.642,P<0.01);三联及以上用药构成比下降(χ2=10.005,P<0.01)。结论应用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对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诊间疼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根管治疗的375例患者,415颗患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5颗患牙采用根管治疗中有88颗发生了诊间疼痛,总发生率为21.20%。45~64年龄段女性患者诊间疼痛发生率最高,诊间疼痛与性别无关。磨牙诊间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牙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周炎患者诊间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牙髓炎及外伤露髓。225颗根尖周炎患牙中无窦管诊间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窦管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穿出根尖孔诊间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穿出根尖孔发生率。结论根管治疗诊间疼痛与患者年龄、牙位、牙髓、根尖破坏情况及术者操作等因素有重要关系,根管预备时须注意准确性及精准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α,HIF-1α)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ate 1,TRPV1)通路在包含型(contained type,CT)和非包含型(non-contained type,NCT)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腰腿痛残留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单节段LDH患者68例,男44例,女24例;年龄26~67(43.63±11.94)岁;病程4~36(18.91±10.34)个月;身体质量指数(24.45±4.00) kg·m-2;L3,4节段7例,L4,5节段32例,L5S1节段29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手术治疗,并据术中观察椎间盘纤维环外层的完整性分为包含型组(CT组)和非包含型组(NCT组)各34例。收集同期采用脊柱侧弯矫形或椎体骨折开放手术治疗的17例作为对照组,男1...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利用分子分型方法 ,调查医院ICU患者标本中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IRAB)分离株和医院环境中鲍氏不动杆菌(ABA)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探寻ABA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方法以ICU不同病区患者分离的IRAB临床分离株和相关医院环境的ABA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微生物DNA指纹图谱分析系统DiversiLab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医院3个ICU的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24株IRAB,环境中共分离出10株AB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环境分离株较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率低(P0.05);26株IRAB分为10个基因型,其中A型8株,为主要流行型别,主要分布于ICU二区(5株临床株,1株为环境分离株)和一区(3株)、C型4株,分布在ICU三区(1株为环境分离株)。结论 ABA在ICU患者和环境间存在相互传播,需要加强对其的耐药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外源性途径,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已经公开发表的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的研究。由2位评价员筛选并纳入相关文献,提取文献特征并根据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利用Stata12.0软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检索和筛选,共纳入9项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质量评分均≥4分,共有694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和676例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者。Meta分析显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者[标准化均数差值(SMD)=0.803,95%可信区间(CI):0.686~0.919,P0.05]。亚组分析显示,在≥60岁和60岁的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者(≥60岁:SMD=1.296,95%CI:1.125~1.467,P0.05;60岁:SMD=0.379,95%CI:0.220~0.537,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关,可以使颈动脉内膜增厚。  相似文献   
28.
正呃逆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多由于食管、胃、肝脏等疾病刺激膈肌所引起~[1-2]。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自然消失,无需采取特殊的干预治疗~[3]。但是少数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呃逆,影响说话、进食以及患者睡眠,一般临床上将持续48h以上而不能缓解的呃逆称之为"难治性呃逆",也别称为"顽固性呃逆",此类患者一般多伴有其他疾病,如胃癌、脑部肿瘤以及脑血管意外、尿毒症、心肌梗死和心包炎、胸膜炎、手术术后等~[4-5]。目前关于穴位注  相似文献   
29.
卒中和痴呆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脑卒中症状不仅能够导致患者感觉功能障碍以及运动功能障碍,还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自身认知功能出现障碍,对于患者自身具有严重影响,以及超过因该种疾病对患者生活能力以及肢体运动的影响之外,患者认知功能出现障碍,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无法康复的主要因素。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主要是患者在脑卒中之后所出现的一种认知功能紊乱症状。在脑卒中患病率、致残率伴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增加的当代,早期发现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并给予积极的干预以及康复照护,是目前临床对于该种疾病的改善方向。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