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南宁市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伏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宁市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基本状况,为南宁市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南宁市3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176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宁市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上符合国家最低标准,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社区护士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效果和满意度偏低。结论借鉴先进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整合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结合实际改进社区护理岗位培训模式,加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管理及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2.
肱骨干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以往采取的钢板内固定往往伴有创伤大、易损伤桡神经、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等缺点.我院自2004年11月~2006年10月采用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17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广西七城市围产儿先天畸形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广西城区围产儿先天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00年在广西七城市所属62所医院(不包括郊区、县医院)出生的281例畸形儿和730名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先天畸形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多产次(OR=2.6),有妊娠合并症(OR=3.2),母亲妊娠前后接触化学制剂(OR=3.0),孕期服用镇静药(OR=10.2)、激素类药物(OR=9.4)、中成药(OR=2.5),母亲血型为AB型(OR=3.5)、A型(OR=2.2),母亲孕期情绪紧张、忧郁(OR=2.6),母亲职业为工人(OR=3.8)、农民(OR=3.0),父亲接触噪声(OR=5.7)、有慢性病(OR=2.8)。结论:母亲孕期服镇静药、激素类药、中成药,情绪紧张、忧郁,多产次,有妊娠合并症,母亲妊娠前后接触化学制剂,母亲血型为AB型、A型,职业为工人、农民,父亲接触噪声、有慢性病等是围产儿先天畸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4.
广西少数民族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危险度评价和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广西少数民族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评价影响人口素质的各种诱因的危险度及规划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对广西2000年少数民族围产儿228例(包括出生缺陷儿63例和正常儿165例)的父母亲在孕前及孕期所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危险度评价分析研究并探讨了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COXE扫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接触农药、母亲患地中海贫血、慢性病及妊娠合并症等4个因子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24.819、18.431、4.253和2.584。结论 母亲孕期接触农药、患地中海贫血、慢性病及妊娠合并症等是广西少数民族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较重要的危险因素;今后在广西对少数民族出生缺陷进行干预时可优生健康教育、加强地中海贫血筛查和高危孕妇孕期监测等方面入手,以提高广西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5.
我院自 1990~ 1999年先后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置换术及三枚螺纹钉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139例 ,两种方法各有特点 ,适应症各有不同 ,对此我们进行了对比分析。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本组病人 139例 ,男 87例 ,女 52例。78例接受三枚螺纹钉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 (以下简称内固定组 ) ,61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 (以下简称置换组 )。一般资料见表 1。表 1 临床分型及其治疗方法n 平均年龄 (岁 ) 男女 分型 (Ganden s) 随访时间 (月 )内固定组 7859.2 4 92 9392 1 1 3 5 1 4 .1置换组 61 70 .0 382 3 2 3 1 0 …  相似文献   
26.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由于其骨折类型复杂,同时伴有骨质疏松治疗难度大,我们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上述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行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骨折骨水泥不同形态分布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接受单侧穿刺PVP治疗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66例(男16例,女50例),共83个椎体(胸椎45个,腰椎38个),其中单节段55例,双节段6例,3节段4例,4节段1例。纳入患者年龄60~93(76.83±8.65)岁,纳入患者发病后1~10 d就诊,术前均摄患椎正侧位X 线片、行 MRI 及骨密度仪检查明确诊断。按照术后X线中骨水泥的形态分为O形组(28例)和H形组(38例)。O形组骨水泥在术后X线患椎中呈聚集团块样分布;H形组骨水泥在术后X线患椎中呈弥散蜂窝状分布。收集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射量;观察两组患者术中骨水泥渗漏及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6个月、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术后1 d、6个月、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年的患椎后凸角和患椎椎体前缘高度。结果:66例患者均完成了1年以上的随访,术后穿刺处均愈合良好,O形组和H形组术中分别出现1例和8例骨水泥的渗漏(P<0.05),但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的随访中两组均出现1例邻椎骨折(P>0.05)。两组骨水泥注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术后6个月、术后1年VAS评分 O形组分别为7.89±0.79、2.75±1.08、0.46±0.58、0.36±0.49,H形组分别为8.00±1.04、2.58±1.15、0.53±0.56、0.42±0.5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O形组和H形组VAS评分分别为0.96±0.58和1.18±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6个月、1年的ODI评分O形组分别为12.43±3.78、10.00±2.46、8.43±1.50,H形组分别为12.11±3.68、9.53±2.35、8.32±1.5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患椎后凸角和前缘高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骨水泥分分布形态是O形还是H形都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且预后效果相当。所以在进行单侧穿刺PVP手术时,不必为了达到患椎充分弥散的目的而刻意的增加穿刺针的穿刺角度,进而降低损伤重要结构、减少骨水泥渗漏等风险。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比僵硬膝关节通过单膝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僵硬膝关节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区别分成对照组(单膝关节置换)与观察组(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种手术的有效性.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后,HSS评分与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6.6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僵硬膝关节患者通过全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不仅可改善膝关节屈伸活动,还可提高HSS评分,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中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5例110膝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5年(平均2.2年)。结果:治疗效果优10例,良86例,可14例,优良率87.27%;治疗后HH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于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Clavicular Hook Plate,CHP)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12月,应用CHP治疗69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结果 术后6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按肩锁关节脱位评分系统,优56例,良12例,差1例,优良率98.5%.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操作简单,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