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RP-HPLC同时测定金银花、连翘药对提取物中6个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金银花、连翘药对提取物中绿原酸、咖啡酸、连翘酯苷A、木犀草苷、连翘苷和槲皮素6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Thermo Scientific ODS-2 HYPERSIL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2%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结果:绿原酸、咖啡酸、连翘酯苷A、木犀草苷、连翘苷和槲皮素质量浓度在40.40~404.0 mg·L-1(r=0.999 5),0.203 2~2.032 mg·L-1(r=0.999 9),30.20~302.0 mg·L-1(r=0.999 8),1.012~10.12 mg·L-1(r=0.999 9),6.980~69.80 mg·L-1(r=0.999 9),1.980~19.80 mg·L-1(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6%,99.6%,100.4%,98.3%,100.8%,99.7%,其RSD分别为0.9%,2.0%,1.1%,0.4%,2.1%,0.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金银花、连翘药对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2.
夏宏军  朱珊  梁键谋  陈丽霞  邸欣  邱峰 《中草药》2009,40(9):1362-1366
目的 对大鼠灌胃灯盏花素后收集的血浆、胆汁、尿液以及粪便中存在的灯盏乙素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方法 通过使用HPLC结合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 ,对比分析给药组大鼠和空白组大鼠的血浆、胆汁、尿液以及粪便样品,并且在相同的液相色谱条件下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特征进行对照来鉴定主要代谢产物.结果 从大鼠ig 20、200 mg/kg灯盏花素的血浆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O-β-D-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O-β-D-glucuronide,M5);从大鼠ig 20、200 mg/kg灯盏花素的胆汁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7-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7-di-O-β-D-glucuronide,M1)、6-O-甲基-灯盏乙素(6-O-methylscutellarin,M3)、、野黄芩素-6-O-β-D-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O-β-D-glucuronide,M5)和灯盏乙素(黄芩素苷,scutellarin,M7),从大鼠ig 20 mg/kg灯盏花素的尿液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7-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7-di-O-β-D-glucuronide,M1),从大鼠ig 200 mg/kg灯盏花素的尿液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7-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7-di-O-β-D-glucuronide,M1)、野黄芩素(scutellarein,M2)和灯盏乙素(scutellarin,M7);从大鼠ig 200 mg/kg灯盏花素的粪便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scutellarein,M2).结论 灯盏乙素在大鼠体内发生了广泛的代谢,并且主要以其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灯盏乙素在大鼠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  相似文献   
53.
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其生物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后不同时间血浆中氨基葡萄糖的质量浓度,并求出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浆中氨基葡萄糖的tmax分别为(3.1±0.7)和(2.9±0.8)h,ρmax分别为(636.5±310.1)和(666.0±371.3)μg.L-1,t1/2分别为(0.9±0.2)和(1.1±0.4)h,AUC0-12分别为(1 896±809.7)和(1 967±858.2)μg.h.L-1。氨基葡萄糖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8±9.7)%。结论根据双单侧检验表明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安非他酮的质量浓度。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50 mmol.L-1NaH2PO4(含体积分数0.1%三乙胺和体积分数0.05%H3PO4)(体积比为55∶45);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248 nm;内标物为盐酸美西律。结果盐酸安非他酮线性范围为5.0~500μg.L-1。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0%,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四联疗法中奥美拉唑对比格犬体内铋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6只健康比格犬随机分为2组,分别先后po给予胶体果胶铋(B)70 mg+甲硝唑(M)250 mg+四环素(T)250 mg〔BMT〕或奥美拉唑(Ome)40 mg+BMT(70+250+250)mg(Ome+BMT),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5,1,2,3,4,6,8,10,12和14 h采集血样并预处理,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并测定比格犬血浆中铋的浓度,并计算其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成功建立了测定铋血药浓度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比格犬口服BMT和Ome+BMT后铋的cmax分别为21.7±5.3和(37.5±5.4)μg.L-1,AUC0-t分别为116.3±27.4和(170.1±30.4)μg.h.L-1,tmax分别为3.0±0.6和(3.0±0.6)h,(Ome+BMT)组比BMT组的cmax,AUC0-t显著升高(P<0.05)。结论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四联疗法中奥美拉唑能显著增加比格犬体内铋的吸收。  相似文献   
56.
采用LC-MSn法定性分析头孢妥仑匹酯中的有关物质.用C18色谱柱,以乙睛-甲醇(1:1)与5mmol/L甲酸铵缓冲液(pH6.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方式下,对所得色谱峰进行一级和二级全扫描质谱分析,初步推测了7种有关物质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药材中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含量的毛细管电泳方法。方法采用聚凝胺-聚丙乙烯磺酸钠涂层毛细管柱(33 cm×50μm I.D.,有效长度为24.7 cm),运行缓冲液为500 mmol.L-1Tris-甲醇(体积比为70∶30)缓冲溶液(8 mol.L-1,磷酸调节pH 7.5),分离电压为22 kV,检测波长为230 nm,温度为20℃,压力自动进样(5 000 Pa×6 s),阴极检测。结果在所选电泳条件下,黄连中的生物碱组分在4.5 m in内得到良好分离,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药根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99.8~1 998、48.45~484.5和47.3~473 mg.L-1,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8%、100.2%和97.7%。结论该方法可应用于黄连药材中生物碱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氯苯那敏和咖啡因含量的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串联质谱(LC-APCI-MS-MS)法。方法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Diamonsil C18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体积比80∶20∶0.5),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源,以选择反应监测(SRM)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275→m/z230(氯苯那敏)、m/z195→m/z138(咖啡因)、m/z256→m/z167(内标,苯海拉明)。结果血浆中氯苯那敏和咖啡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40.0μg.L-1和20.0~4 000μg.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3.4%,相对误差在±8.2%以内。结论该法适用于人血浆中氯苯那敏和咖啡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