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6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为了解婴儿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对抗体应答低下者实施再免疫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状况,在正定县7个乡选取1997年1月1日~1998年8月31日出生的婴儿,按0、1、6个月程序实施3剂乙肝疫苗免疫,于1999年5月采血检测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3项指标均阴性的90例又接种了1~2剂乙肝疫苗,2剂间隔1个月,分别在每剂接种1个月后采血检测抗-HBs.结果显示再免疫1剂乙肝疫苗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为85.6%(S/N≥2.1)和65.6%(S/N≥10.0).对再免疫1剂后仍无抗体应答者中的8例又接种了第2剂乙肝疫苗,经1个月检测抗-HBs全部阳转,其中4例抗体S/N值≥10.0;同时对再免疫1剂后抗-HBs弱阳性(S/N值2.1~9.9)者中的15例又接种了第2剂乙肝疫苗,经1个月后检测仅4例抗-HBs S/N值≥10.0,占26.7%.因此,对按3剂标准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失败者再接种疫苗,可以诱导抗-HBs阳转.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血源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14年效果评价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解新生儿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持久性及长期保护效果,1986~1989年,在正定县吴兴乡7个自然村结合农村计划免疫活动,给新生儿接种3针10μg/ml血源乙肝疫苗,并以免疫后首次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762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14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乙肝疫苗免疫后14年间,HBsAg阴性和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抗-HBs阳性率,分别由最高的94.44%和95.83%逐年降至50%左右,至10~14年波动于40%~50%;抗-HBs有效阳性率的动态变化与阳性率相似,10~14年基本维持在20%左右.14年间对HBsAg阴性和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共随访观察了7 612.5人年,发现HBsAg阳转者6例,HBsAg年阳转率为0.08%,与本底对照的1.13%相比,保护率为92.92%.这6例HBsAg阳转者在之后的多次检查中均HBsAg阴性,未形成HBsAg慢性携带者.表明血源乙肝疫苗的长期保护效果良好,14年内无需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河北农村甲型肝炎(甲肝)在非流行期与流行期的流行强度、流行规律。方法:在正定的A乡,于1990-1992年连续3次普查1985-1989年间出生的儿童甲型肝炎病毒(HAV)的流行率,以及各年龄组HAV易感者的新感染率(非流行期);对正定的B乡,于1992年末对1987-1991年出生的儿童普查HAV感染率。3个月后,该乡发生甲肝流行,对流行期甲肝的流行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正定农村1-8岁儿童HAV感染率从约4%随年龄上升到约90%;非流行期各年龄儿童易感者的HAV感染率为7.3%-33.3%,年度间有波动。流行期HAV新感染率极高,除1-岁组为36.8%稍低外,其余均在58.9%-81.1%之间,且无组间差异。儿童感染HAV以隐性过程为主,年龄较大者,呈现显性过程者所占比较亦高。结论:甲型肝炎在正定农村呈地方性流行,甲肝流行无须外来传染源的介入。流行期HAV在一定范围内迅速广泛传播。所以,我国北方农村儿童需要甲肝疫苗的保护。安全有效的甲肝疫苗会使我们比较容易地控制农村HAV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0、12个月免疫程序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H2减毒株)0、12个月免疫程序的效果,并观察甲肝疫苗免疫儿童12个月加强免疫前后抗-HAV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在正定县选无肝病史、未注射过甲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血清抗-HAV阴性的1~7岁易感儿童,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后12个月和加强免疫后1个月采血,用微颗粒酶免疫测定法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2个月阳转率为90.0%,GMC为141.2mIU/ml,加强免疫后1个月阳转率为100%,GMC上升到2747.1mIU/ml~3926.3mIU/ml,比加强免疫前平均升高23倍.表明H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记忆反应.  相似文献   
15.
农村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普种后14年免疫效果考核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观察了正定县吴兴乡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普种后14年的免疫学效果.该乡自1986年开始对所有新生儿结合农村计划免疫,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乙肝疫苗,在1986~1996年用血源乙肝疫苗,1997~1999年用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1986~1996年为87.16%,1997~1999年为93.74%.于1999年普查采血,用固相放射免疫试剂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以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与本地免疫前同龄儿童HBsAg阳性率进行比较,计算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乙肝疫苗免疫后,1~14岁儿童保护性抗-HBs阳性率为94.74%~10.27%,S/N值几何平均滴度(GMT)为 76.72~5.62,随着免疫年限的延长而逐渐降低;HBsAg在10岁以前无升高趋势,1~14岁儿童的HBsAg总阳性率1.27%,与免疫前同龄儿童的10.5%相比,保护率为87.9%(95%可信限83.18%~93.38%).抗-HBc阳性率为2.26%,与免疫前同龄儿童的35.1%相比,降低了93.56%.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随年龄的增长保护性抗体水平逐年下降,HBsAg阳性率10~14岁开始出现升高趋势,而在10岁以前未见升高趋势,说明免疫后10年间效果良好,无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6.
规范化H_2株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考察提高满度后的规范化H2株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滴度为107.0TCID50/ml)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在正定县的3个乡24个行政村调查了1~7岁儿童,经询问调查和血清检测.共筛出3515名儿童为观察对象,分为疫苗组和对照组.疫苗组在接种疫苗后观察临床反应并进行血清学随访.结果表明,该疫苗接种后3天内发热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免疫后2~3个月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达高峰,分别为94.9%~92.2%、131.3mIU/ml~126.2mIU/ml,免疫后6~12个月抗体阳性率和滴度呈平稳下降趋势。从而证实规范化H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量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与免疫持久性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与免疫持久性。方法:对河北省正定县4个村166名6-8岁事先经血清检测抗-HAV阴性的易感儿童,按村分成4组,分别给予0.5、1、2及2剂经60℃3h灭活处理的甲肝减毒活疫苗(滴度为10^6.52TCID50)。并于接种后3、12、24、36及48个月采集观察对象血清,采用Abbott-IMx mEIA试剂检测血清抗-HAV。并对接种1剂、2剂活疫苗组免后4年部分血清检测中和抗体。结果:免后3个月抗体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同疫苗滴度呈剂量效应关系。免疫各组抗体水平于免疫后3个月达高峰后逐年下降,12个月内下降较明显,12个月后下降缓慢。免疫后4年接种2剂活疫苗组抗体阳性率与GMT均高于接种0.5剂及1剂组。接种1、2剂活疫苗组部分经Abbott-IMx mEIA试剂检测抗-HAV阴性的血清检测中和抗体,其阳性率为60%及83%。结论: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免疫持久性同疫苗的滴度有关,滴度为10^6.83TCID50的减毒活凤苗具有较理想的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减毒活疫苗接种后近期内不必予以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8.
正定县农村1997年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正定县农村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状况,对全县1997年1~12月新生儿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1观察对象正定县从1997年1月1日起,全县统一对当年1~12月出生的新生儿使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表达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在效期内)免疫。免疫程序为0、1、6个月,剂量为每剂10μg。1998年9月,在全县农村抽取20个村,每村随机调查10名观察对象。随访乙肝疫苗接种史,并采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20℃冻存备检。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RIA试剂检测HBsAg、抗-HBs、抗-HBc三项标志。HBsAgS/N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