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127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54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苏畅  潘惠兰 《保健医苑》2023,(12):32-33
<正>便秘是年长者常见的健康问题,平均每10个老年人当中可能就有1位便秘患者,便秘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提高,且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为何老年人便秘比例如此之高呢?这是人体衰老的自然规律所导致的。自然衰老过程中,大肠的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及起搏细胞数量下降,致使肠道节段性推进运动和蠕动逐渐减缓、减少,易导致粪便在结肠中传送减慢;加之骨盆底部承托盆腔器官的肌肉韧带组织结构发生老化,造成直肠向前突出、直肠内黏膜松弛、会阴下降,引发大便排出困难。另外,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帕金森病等会造成胃肠道肌肉神经发生病变;退行性骨关节病、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我国成年居民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状况。方法 本文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将参加本次调查并有完整调查数据的8 217名18~59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使用德国罗氏尿酸试剂检测盒,通过酶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德国罗氏C701/702)统一检测调查人群空腹血清尿酸。分析研究对象在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下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结果 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18~59岁成年居民血清尿酸平均水平为288.0 μmol/L,加权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9.8%。其中男性血清尿酸平均水平为329.7 μmol/L,加权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5.1%,女性血清尿酸平均水平为254.3 μmol/L,加权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5.8%;城市居民血清尿酸平均水平为298.5 μmol/L,加权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0.9%,农村居民血清尿酸平均水平为281.9 μmol/L,加权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9.1%。男性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女性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的趋势。结论 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的成年居民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存在一定差异,建议针对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因素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皮肤组织中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CCL17)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2种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且确诊为BP的65例患者为病例组和皮肤外科有医疗美容需求的健康人群24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及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皮损中趋化因子CCL17的表达水平,以大疱性类天疱疮面积指数评分(BPDAI)判定BP的严重程度,分析二者在不同中医证型中差异及与BPDAI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较对照组血清总IgE均明显升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kU/L:1 101.70±848.40比62.47±28.81,P<0.001),血清总IgE在不同中医证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5);病例组CC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值:0.36±0.08比0.1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P<0.001),CCL17表达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间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94.
目的回顾眶内电针治疗颅脑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的病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眶内电针治疗的头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性别、年龄、颅脑损伤程度、动眼神经麻痹程度、眼运动神经麻痹评分、病程、治疗次数等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痊愈24例,显效及有效共4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7. 8%。患者眼运动神经麻痹各项评分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01);其中眼睑运动和水平内收较下视运动、瞳孔散大及光反射改善明显。回归分析:GCS严重程度、病程为针灸有效的危险因素,(β=-3. 835,P=0. 016;β=-4. 618,P=0. 049)治疗次数为保护因素(β=0. 406,P=0. 006);病程90天的患者疗效差,针灸有效的可能性低,为≤90天的1/100 (P 0. 05)。结论眶内电针可有效治疗头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其中眼外肌较眼内肌恢复更好。其有效性受颅脑损伤程度,病程和治疗次数影响,GCS评分重,病程长、治疗次数少者针灸有效的可能性低。  相似文献   
95.
探讨丁苯酞对脑梗塞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学习、记忆等功能障碍。bFGF具有神经保护功能。 目的: 研究拟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及bFGF的治疗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 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12在北华大学医学院完成。 材料: 昆明种小鼠60只,体重(30.0±3.12g),♀♂兼用,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bFGF治疗组(bFGF组)。 方法:采用清醒小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方法建立V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阻断血流。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bFGF组于手术后首次即刻给药,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主要观察指标: 应用Morris水迷宫观察bFGF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尼氏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生化分析方法检测脑组织中SOD、MDA的含量;应用Annexin V-F1TC /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情况。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水迷宫实验显示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下降,表现为潜伏期延长、穿越有效区的时间缩短、穿越平台的次数减少(P<0.01,P<0.05)。生化指标显示模型小鼠脑组织SOD的活性下降,MDA 的含量增加(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bFGF能够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SOD活力降低MDA含量(P<0.01),降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P<0.01)。 结论:(1)清醒小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的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VD的特点。(2)bFGF对VD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自由基代谢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7.
<正>和法是中医理论体系中一种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其通过调和疏解使营卫失调、气血紊乱、寒热错杂、阴阳失衡、脏腑功能不和等病理现象趋于平衡与和谐,使人体恢复"阴平阳秘",适用广泛。现就和法概念及其临床应用浅谈笔者体会。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福建省胃癌高、中、低发地区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G-17)水平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分布趋势。方法:选择长乐市江田镇、同安区大同镇和福安市赛歧镇分别代表福建省胃癌的高、中、低发地区,以ELISA检测3地区居民(共725人)的血清PGⅠ、PGⅡ、G-17含量及Hp IgG抗体,统计学检验比较各指标在3地区间的差异。结果:长乐江田镇、同安大同镇和福安赛歧镇PGⅠ中位数分别为110.75、131.00和107.32μg/L,PGⅡ为13.90、14.70和7.79μg/L,PGⅠ/PGⅡ比值为7.91、8.66和13.09,G-17为2.90、1.10和1.00ρmol/L,Hp感染率分别为49.6%、33.5%和29.3%。各指标在3个地区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7.15~121.76,χ2=22.47,P值均<0.001。3地区居民血清指标异常者(PGI<25μg/L、PGⅠ/PGⅡ比值<2.5或G-17≥2ρmol/L)所占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3.45~94.46,P值均≤0.001。Hp感染阳性者的血清PGⅠ、PGⅡ和G-17均高于阴性者,而PGⅠ/PGⅡ比值则低于阴性者。无论Hp阳性或阴性,3个地区居民的血清学指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32~70.36,P值均<0.05。结论:福建省胃癌高、中、低发地区居民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及Hp感染率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提示这些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乳房肿物体表定位膜(简称乳房尺膜)标记法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乳腺肿瘤病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同时采用乳房尺膜对乳腺肿瘤病灶的位置和边界进行标记。对于非隆起性乳腺肿瘤病灶,将尺膜直接贴在乳房上,正向标记;对于边界不清楚的肿瘤病灶在超声引导下确定边界。对于隆起性乳腺肿瘤病灶,尺膜贴在肿瘤病灶以外的正常乳房皮肤上,反向标记。应用TEC方案2个疗程后再次标记,结合超声、钼靶及核磁共振结果综合判断临床疗效,决定手术或改为TP方案继续化疗。术前复位第一次标记结果,按标记的乳腺肿瘤病灶的位置和边界手术。结果完全缓解26例,部分缓解76例,稳定10例,进展8例。其中,完全缓解的24例按尺膜标记的肿瘤病灶位置和边界行保乳手术,部分缓解的18例按尺膜标记的肿瘤病灶位置及残余肿瘤病灶边界外1.5~2.0cm行保乳手术;其余78例,按尺膜标记的肿瘤病灶边界,行简化根治术,其中局部晚期皮缘不充足的13例,采用腹部全厚游离皮瓣覆盖创面。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肿瘤病灶定位应用乳房尺膜法准确且无创,有效节省了肿瘤病灶周围正常的乳腺组织及皮肤,患者依从性好,明显优于传统的坐标法、体表纹身法以及金属标志物法。乳房尺膜标记法操作简单,尺膜价格低廉,便于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调查北京市办公环境中不良建筑综合征(sickbuildingsyndrome,SBS)的发生率,并探讨与其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09年4月中旬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共调查北京城区16间中小型办公室,102名室内办公人员。问卷包括主观症状的发生情况、环境自我感知情况、社会心理信息以及健康自我感知状况。与此同时,监测建筑物的室内环境因素。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及多水平模型进行建模、分析。结果室内办公人员SBS相关症状的发生率为67.4%(62/92)。依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SBS症状发生呈正相关的因素有办公室内使用复印机、自觉温度过高、自觉光线过亮、自觉通风不良、自觉灰尘过多、自觉环境嘈杂、自觉空气发霉、自觉有辐射、工作满意度差、自觉健康状况差(P0.05)。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及自觉健康状况与SBS症状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办公环境中SBS的发生很常见,应更多关注于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