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陈玉明  胡国超  张美娜  徐亮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163-2163,2165
目的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麻疹的流行因素。为进一步控制学校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方法。结果粤北某镇中心小学发生一起麻疹爆发疫情。2006年3月16日~4月2日共发病42例,罹惠率为5,11%,发病学生当中,有明确麻疹疫苗免疫史者3人;有27人学龄前随父母外出打工,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结论要有效控制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麻疹爆发疫情。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基层计划免疫工作质量。积极开展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为主要内容的查漏补证补种工作,提高麻疹疫苗复种率。  相似文献   
52.
祯江区自计免达标以来,麻疹发病率控制在30/十万以内,周岁内儿童麻茁接种率达90%以上。为了解发病率在国家控制指标下,麻疹病例及人群抗体水平的分布特点,探讨其控制及预防策略.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进一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我们将浈江区1995年健康人群免疫水平调查资料结合1991-1994年麻疹病例的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3.
韶关市1950~199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状况及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韶关市1950~199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过程中,1959年和1967年出现了两次高峰,发病强度分别为21.4/十万和490.28/十万,1971~1983年发病波动在4.9~8.6/十万之间,1984年发病上升至12.91/十万,局部地区出现暴发,强度为44.50/十万,人群带苗率达36.69/十万,A群为主,预测将出现流行高峰,自1985年起,以A群脑膜炎多髓菌重点对铁路沿线及边界地区进行免疫接种,当年发病率下降43.68%,1968年后发病已降至1.59/十万以下,远比预测值低,且分布地区局限,呈现出随菌苗覆盖率增加而发病下降的等级负相关关系(t=0.9),人群流脑SPRIA抗体逐年呈倍数增长,起到了控制流脑流行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韶关市白喉流行趋势,评估流行病学及免疫学效果,制定针对性措施防止白喉疫情的反复。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从流行病学、血清学等角度分析白喉流行病学及免疫学效果。结果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并维持较高水平,白喉发病率自1959年的48.13/10万降至1989年的0.07/10万,1991年报告最后1例白喉病例,死亡率由6.19/10万降至1987年的0.02/10万,并经17年的流行病学、免疫学监测及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证实,该市连续17年无白喉病例报告,成本效益比为1:12.53。结论韶关市在疫苗高接种率的干预下,实现了消除白喉的目标,社会及经济效益显著。但仍需继续做好免疫接种及监测工作,加强成人发病研究,严防白喉重新流行。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韶关市区糖丸活疫苗接种的及时率,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我们于1992年11月对市区1991年出生儿童糖丸活疫苗接种及时率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56.
韶关市区位干南北交通干线的浈武两江汇合处,总人口约41万,人口流动频繁。自1979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以来,每年接种率均在80%以上。经1986年“麻苗”的普种及冷链运转的实施,市区麻疹发病率呈大幅度下降,为论证冷链运转对麻疹发病变化的影响,有针对性地修正防治措施,现对市区1981~1990年麻疹的发病作现况分析。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随机抽查部分1~12月龄健康儿童进行脊灰疫苗免疫前、后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免前脊灰抗体阳性率为Ⅰ型44.19%,Ⅱ型34.88%和Ⅲ型16.28%,三型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1:4.70、1:3.69、1:2.76;免后脊灰Ⅰ、Ⅱ、Ⅲ型免疫成功率均为100%,GMT分别为1:843.9、1:730、1:464.8;免后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免前.结论现行脊灰疫苗能够对免疫后儿童形成有效保护,是目前消灭脊灰的首选疫苗.  相似文献   
58.
广东省1992-199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道广东省1992-199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结果,流脑发病率在0.05-011/十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0.07/十万。表明广东省流脑发病呈现持续地稳定低水平;健康人群年平均带苗率为6.5%。以B群为主占总带菌数的68.8%;健康人群对A群流脑的免疫力有所提高。今后要加强对散居儿童、外来流动民工的监测.对预防流脑点状爆发和菌群变迁的可能性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了解2006年韶关市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2006年韶关市流感监测及疫情资料,并随机选取流感疫情中分离的1株B型毒株,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病毒HA1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使用DNA Start MeggAlign等生物软件包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006年流感监测与疫情中共分离到22株B型流感毒株,分离率为2.48%(22/887),发生的35起流感疫情中有9起检出B型流感病毒.爆发时间多集中在3-4月;B/SG/y139/2006与B型代表株B/HongKong/330/2001相比,同源性为96.3%.其中有7个氨基酸替换发生在抗原决定蔟,在第197位增加了1个糖基化位点.2005和2006年分离的两毒株之间有2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结论 韶关市整体人群的B型Victoria系抗体水平比较低,2006年分离的B型流感毒株与B/HongKong/330/2001相比基因特性发生了变异,是2006年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在韶关市成为优势毒株的原因.  相似文献   
60.
胡国超 《医学综述》2012,18(4):509-512
核因子κB(NF-κB)是一个可诱导转录因子,紧密地调节着大群基因的表达。NF-κB的激活在细胞质及细胞核内被紧密地调控着,其异常激活与感染、炎症性肠病、风湿性关节炎及肿瘤等疾病相关。NF-κB可能在椎间盘退变中起重要作用。新近研究显示退变椎间盘中有NF-κB的表达,其在椎间盘中的激活,能调节许多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炎性介质和基质降解酶的表达,从而诱发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