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2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1.
目的分析云南省男男性行为者HIV暴露前预防(PrEP)用药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 通过滚雪球抽样方法在2021年4-6月云南省14个城市(自治州)开展调查。国家级哨点样本量为400人, 省级哨点样本量为100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rEP用药意愿的相关因素。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2 450人, 听说过PrEP的比例为68.5%(1 677/2 449), 愿意PrEP用药的比例为56.7%(1 343/2 368), 愿意自费PrEP用药的比例为30.6%(724/2 368), 愿意免费PrEP用药的比例为56.2%(1 330/2 367)。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PrEP用药意愿低的相关因素包括40~和≥50岁(aOR=2.49和aOR=4.48)、汉族(aOR=1.47)、外省户籍(aOR=1.64)、高中/中专(aOR=1.96)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aOR=3.49)、样本来源分别为浴池/桑拿(aOR=3.53)、网络招募(aOR=2.53)和自愿咨询与检测(aOR=1.42)、本地居住时间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云南省2013-2019年男性流动人群的HIV、梅毒、HCV感染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每年4-6月在6个固定的哨点地区采用固定的抽样方法,对抽到的男性流动人群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并采血检测HIV、梅毒和HCV抗体.结果 共调查16838人,其中流入地调查8438人,流出地调查8400人.20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旨在应用保护动机理论探索MSM采取艾滋病预防行为(安全套、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动机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云南省昆明、玉溪、红河、大理、德宏五地的未感染HIV的MSM中使用自填式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采取预防措施的动机和保护动机理论因素得分的联系。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72份,其中333人(89.5%)表示在最近一次性行为中使用了预防措施,在过去6个月内不同肛交次数的MSM使用预防措施的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安全套的理论因素得分水平与其他两种预防措施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我效能影响了MSM采用安全套、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的动机(路径系数分别为0.801、0.777和0.672,P<0.001),MSM的自我效能越高,越有可能形成保护动机,采取预防行为;易感性可以促进MSM使用暴露前预防的动机(路径系数0.147,P=0.028);反应效能(路径系数0.163,P=0.026)和反应代价(路径系数0.297,P<0.001)对MSM采取暴露后预防的动机有影响,反应效能越大,反应代价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理市社区人群HIV新发感染率和新发感染特点。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将2010-2011年大理市HIV检测为阴性的146 720人纳入队列,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进行追踪检测。结果 共随访检测136 356人,随访率为92.9%(136 356/146 720),随访时间M为3.43(0.23~5.40)年,累积随访时间为459 675人年, HIV阳性78例,HIV新发感染率为0.170/1 000人年。HIV新发感染率按年龄组:15~29岁组为0.037/1 000人年,30~44岁组为0.288/1 000人年,45~59岁组为0.210/1 000人年, ≥ 60岁组为0.204/1 000人年;HIV新发感染率按性别:男性为0.213/1 000人年,女性为0.130/1 000人年;HIV新发感染率按民族:汉族为0.248/1 000人年,少数民族为0.149/1 000人年;HIV新发感染率按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为0.194/1 000人年,初中以上者0.046/1 000人年;HIV新发感染率按婚姻状况:未婚者为0.070/1 000人年,已婚者为0.194/1 000人年,离婚/丧偶者为0.425/1 000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HR=1.731),30~44岁组(HR=13.158),45~59岁组(HR=10.329), ≥ 60岁组(HR=8.291),未婚者(HR=3.162)及离婚/丧偶(HR=2.689)为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HR=0.132)为保护因素。结论 经过M=3.43年的随访,大理市社区人群的HIV新发感染率为0.170/1 000人年,男性、30岁以上、文化程度较低、未婚、离婚/丧偶者为艾滋病新发感染率的危险因素。应重点针对以上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云南省独龙族农村成年居民艾滋病相关行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HIV感染现况,为制定少数民族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对云南省独龙族的聚居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贡山县)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农村成年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并用系统抽样样本估算为383人,通过一对一入户调查并进行HIV抗体检测,收集相关信息,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400人,有效问卷394份。调查对象年龄18~65(34.39±9.74)岁,已婚者占80.7%(318/394),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54.0%(213/394),外出打工者占13.2%(52/394)。HIV感染率为0.5%(2/400),均为外出打工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8%(275/394),知识来源主要是免费宣传材料50.0%(197/394)。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6.4%(60/366)、最近1年多性伴行为发生率为18.0%(66/366)、最近1年临时性行为发生率为5.7%(21/366)、最近1年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为1.9%(7/366)。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8.0%(25/311)。结论 独龙族农村成年居民存在少数HIV感染者,感染原因主要是外出打工经性行为感染。独龙族农村居民近年外出打工现象增多,存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的问题。应加强艾滋病知识教育、提高安全套使用率等干预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云南省新报告外籍和中国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简称HIV/AIDS)特征,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艾滋病基本防治信息系统下载数据库,分析2016年新报告外籍和中国籍HIV/AIDS流行特征和接受服务的差异。结果 全省新报告HIV/AIDS中国籍11 515例,外籍1 084例;外籍女性(40.41%)、15~45岁(89.85%)、未婚(33.95%)、已婚(58.30%)、初中以下(77.68%)比例高于中国籍(均有P<0.001)。外籍主要分布于德宏州(717例)等边境地区,中国籍以红河州(2 379例)最多。外籍从感染到发现的平均时间为(4.3±3.4)年,小于中国籍(5.5±3.6)年(F=5.387,P=0.020)。外籍注射吸毒(25.55%)、来源于出入境检测(29.34%)和性工作者检测(2.03%)比例高于中国籍,CD4+T淋巴细胞检测(62.82%)和当年的抗病毒治疗(12.08%)比例低于中国籍(均有P<0.001)。结论 云南省外籍HIV/AIDS主要分布于德宏州等边境地区,以中青年为主,注射吸毒和性工作者比例较高,但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比例低,应加强边境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死亡原因,分析影响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400例HIV/AIDS死亡病例,将以1∶1选择同一社区、同一年发现、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现存活病例作为对照,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400例死亡病例中,艾滋病相关死亡180例,无关疾病死亡127例,自杀死亡9例,意外死亡81例,无法判定3例。319例非意外死亡病例被发现感染HIV后的生存时间为0~23.4年,平均生存时间为(5.0±4.7)年;第1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3.5±2.5)%、(42.6±2.8)%、(16.1±2.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等因素的潜在混杂作用影响后,影响HIV/AIDS病人非意外死亡的因素包括:初中及以上[比值比(OR)=0.35,P=0.033],家庭年收入≥5 000元(OR=0.54,P=0.030);知晓HIV感染后酗酒(OR=4.31,P=0.001);患其他重病(OR=12.74,P0.001);发现感染时疾病状态为艾滋病期(OR=2.67,P=0.004);未治疗相较于开始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OR=58.08,P0.001),治疗依从性差相较于依从性好(OR=4.30,P0.001)。结论艾滋病死亡与病人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少、酗酒,以及HIV感染发现晚、治疗不及时、治疗依从性差、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等相关。早发现、规范治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有助于降低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PLWHA)的社会支持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固定场所连续抽样的方式,在AIDS疫情较为严重的德宏州芒市、瑞丽市和陇川县,抽取2012年5月15日至6月14日期间,接受常规随访服务的PLWHA病人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县分别连续抽取100名调查对象,用肖水源制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社会支持评价。结果 PLWHA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7.90±8.01)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水平(34.56±3.73),t=7.219,P〈0.001。社会支持总分不仅与民族、职业、婚姻、家庭年收入等一般人口学特征相关,还与亲人知晓病人感染情况、发现感染时间的长短、抗病毒治疗和生活救助服务等因素相关,其中与职业和婚姻的相关性较大。结论云南省PLWHA的社会支持总体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汉族、无业、无配偶和低收入等人群的社会支持度仍相对较低,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抗病毒治疗和生活救助能有效提高其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云南省疾控系统防治艾滋病专职人员人力资源现状,为云南省防艾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云南省16个州(市)及129个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艾专职人员进行调查,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构成比及频率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云南省16个州(市)疾控系统防艾专职人员共856名,县(区)平均7(856/129)名。HIV/AIDS新报告数占人口比例较高且县(区)级防艾专职人员数低于全省平均的地区:怒江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总体构成以女性(65.1%)、汉族(69.7%),40岁以下年龄(56.5%)、大专及以上学历(80.6%),初级职称(44.4%)、从事防艾工作5年及以上(61.9%)为主。接受过上级艾滋病防治相关培训占93.9%,有继续接受培训需求者占88.7%。防艾人员主要面对的问题:待遇差和人才流失、工作和心理压力大。结论 云南省疾控系统防艾专职人员总体数量较多,但地区差异较大,分布不均衡,应重点关注地区人员发展不平衡问题,多渠道引进人才,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人员能力的提升不仅关注专业能力,还应关注心理减压,为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强大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农民工群体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特征变化趋势以及艾滋病感染情况.方法 2012-2014年连续三年采用固定场所连续抽样法,对大理市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检测,样本量为每年400人.结果 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79.8%上升到98.5%(x2=80.1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年龄为艾滋病知晓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农民工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无明显趋势变化(r=-0.238,P=0.149);临时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28.6%、46.4%和56.3%;与配偶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从4.8%增加到6.3%(r=0.048,P=0.031).农民工三年HIV感染率为分别为0.0%、0.0%和0.5%.结论 针对农民工群体的艾滋病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安全套使用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临时性行为比例出现上升,应引起关注.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针对该群体继续加强艾滋病的综合干预,特别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和年龄较大的农民工的干预,扩大干预和HIV检测覆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