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96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61.
B7 1是重要的共刺激分子 ,它给予的共刺激信号不仅在抗原刺激的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是活化T细胞所必须的 ,而且对于肿瘤的排斥也很重要[1 - 3 ] 。正常情况下 ,只有APC表达B7 1分子。大多数肿瘤细胞不表达B7分子 ,因而逃避了免疫细胞的监视。肿瘤细胞B7 1表达的增加不仅能阻止T细胞耐受性的发生 ,而且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外来抗原的能力 ,使肿瘤细胞获得免疫原性[4] 。用脂多糖刺激B细胞[5] 、日光照射表皮郎罕氏细胞[6 ] 或用γ射线照射小鼠肿瘤细胞[7] 均可使B7 1表达增加。然而γ射线对人不同肿瘤细胞B7 1表达的作用尚未见报…  相似文献   
262.
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对大鼠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对大鼠体表和深部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方式。方法 采用核团毁损、褪黑素及其合成抑制剂干涉试验。结果 两个核团分别对体温昼夜节律的控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体温绝对值的改变上,要体发挥着上调而视交叉上接吾现下调的效应。在体温节律的发生和维持上,视交刃上核可能是皮肤温度昼夜节律的中枢起搏器,而深部体温的昼夜变化主要受检骒体的支配。结论 检骒体和视交叉上接经由神经和内分泌相互偶联并构  相似文献   
263.
有机磷农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药对人体影响的研究目前较多集中于农药的一般毒性、神经毒性、“三致”效应,而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较少[1]。近20年来,随着免疫毒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农药的免疫毒理作用日益重视[2,3]。我们试图用免疫时间毒理学的方法,将时间生物学和免疫毒理学结合起来研究农药和机体免疫节律的相互关系,探讨农药的时间毒性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及样本处理111 检测对象 实验组:苏州市化工农药集团甲胺磷车间及甲基1605车间工人各10人,其中男5人,女15人。年龄27~59岁(平均年龄为43岁)。接触农药时间≥5年。空气中有机磷农药浓度:甲…  相似文献   
264.
目的 探讨光照对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及褪黑素膜受体基因(mt1和mt2)表达的影响,为生物钟应用于临床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将10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全黑暗和光照-黑暗交替(12:12)条件下饲养.6周后用活动度测定仪筛选昼夜节律表现比较一致的大鼠,每组36只,再根据不同检测时间点随机分6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继续于相应光照条件下(全黑暗和光照黑暗交替)饲养1周后,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生物钟相关基因clock、mt1和mt2的变化,用余弦软件进行节律特征分析,并比较在两种光照条件下基因表达的节律变化.结果 在全黑暗光制下,clock、mt1和mt2均呈节律性表达,其峰值相位分别位于CT7、CT9和CT11;在光照-黑暗交替(12:12)光制下,各基因表达的节律特征发生了变化,峰值相位分别为ZT21、ZT8和ZT6.在不同光制下,基因表达的强度和振幅有所不同.结论 光照能影响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光照可能通过clock对mt1和mt2的表达节律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