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9篇
  免费   541篇
  国内免费   316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147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335篇
口腔科学   165篇
临床医学   1313篇
内科学   654篇
皮肤病学   132篇
神经病学   135篇
特种医学   2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88篇
综合类   2521篇
预防医学   1207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1082篇
  13篇
中国医学   1360篇
肿瘤学   185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510篇
  2011年   586篇
  2010年   590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526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3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10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黑龙江省母婴保健条例>,按照<黑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方案>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以下简称新筛).为保证此项工作质量,大庆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市新筛中心制定全市新筛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对市区内1999年8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出生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2.
脊柱裂动物模型制作与胚胎发生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建立大鼠隐性脊柱裂和显性脊柱裂畸形动物模型,观察丙戊酸钠和维甲酸诱导大鼠脊柱裂畸形的特点,初步探讨脊柱裂畸形的发生机制。方法 雌性Wistar孕鼠随机分成组:对照组,实验组分成丙戊酸钠三个不同剂量组和维甲酸组。对照组孕鼠不予任何处置,20d胎鼠脊柱染色标本采集图像经计算机软件显微图像分析,测量出每个椎体椎弓两个软骨端距离,目的确定软骨端距离参考值。雌性Wistar大鼠,在确定怀孕的第9d9:00、16:00,按体重计算剂量后于后肢皮下注射20%丙戊酸钠溶液。妊娠第20d剖宫,检查胚胎外观,判定是否有外观可见畸形,然后取脊柱进行骨和软骨双重染色,染色后标本采集图像测量出每个椎体椎弓两个软骨端距离。参照正常胎鼠确定的参考值判定隐性脊柱裂。Wistar大鼠确定怀孕的第10d9:00,胃管灌入维甲酸矿物油混悬液135mg/kg(40mg/m1),妊娠第20d剖宫,检查胚胎外观判定显性脊柱裂畸形发生情况并记录。结果 丙戊酸钠诱导隐性脊柱裂畸形随药物剂量加大,畸形发生率升高,丙戊酸钠剂量400mg/kg、450mg/kg、500rng/kg~导畸形发生率分别是80%、93%、100%,腰椎对丙戊酸钠的致畸作用最敏感;丙戊酸钠还可以导致头端神经管畸形,未观察到显性脊柱裂的发生。维甲酸135rng/kg诱导胎鼠显性脊柱裂的发生率52.3%,畸形都发生在腰骶段,其他畸形的总发生率高达90.7%。结论 丙戊酸钠抑制软骨细胞增生,影响椎体的软骨发生使椎弓不能闭合导致胎鼠隐性脊柱裂的发生。腰椎对丙戊酸钠的致畸作用最敏感,隐性脊柱裂多发生在腰骶段。过量的维甲酸直接影响神经上皮细胞、神经嵴细胞、原基器官间质细胞的生化过程和尾端未分阶段的中胚层,导致胚胎尾端发育不良综合症复杂畸形出现。丙戊酸钠和维甲酸通过不同机制导致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
目的:改变脊柱转移瘤治疗长期以来采用的姑息、保守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脊柱肿瘤后,给予坚强的内固定,辅以术后放化疗,可延长病人的生命,使病人无痛生存,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由于脊柱转移瘤切除术中出血异常多,使手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内固定较难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91年始用下述方法治疗脊柱转移瘤。方法:应用术前选择性脊柱血管栓塞,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器材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6例病人均为胸腰段转移瘤,均在术前48h行相应脊柱血管,胸段选择相应肋间动脉,腰段选择相应腰动脉进行栓塞,然后行胸段、胸腰段、腰段前路或后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结果:16例病人术中出血平均900ml,出血量最少者仅600ml,出血量较未行血管栓塞病例明显减少,术野更为清晰、使术者更易操作;术后病人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减轻,16例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减轻,16例病人中8例脊髓及脊神经受压症状完全解除。结论:术前脊柱血管栓塞,手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内固定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降低了手术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对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有了更新的认识,同时将胰岛素抵抗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与延伸,促进了包括内分泌代谢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及妇科疾病等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使心、肾、内分泌、妇科等多学科疾病的诊治融为一体,并向前大大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85.
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被现代医学公认为是一类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心身疾病。尽管有腹胀、腹痛以及大便习惯的改变,但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无法用器质性疾病来解释[1]。占门诊量的10%左右,多见于青壮年,往往在劳累、情绪紧张后发病。中医虽无该病的病名,但散见于“腹痛”“便秘”“泄泻”等病中,并认为此乃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随之便出现肠道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一系列症候群,而其发病则一般在某一特定的场所。本病的主要特征:腹胀、腹痛、腹鸣、矢气较难排出、大便不畅。继之可能出…  相似文献   
86.
妇科肿瘤学是一门不断向前发展的学科,在新世纪.妇科肿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将会发生变化。妇科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将明显地体现出多学科交融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经过不懈努力,有望在妇科肿瘤的病因学、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生命质量等方面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动态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在1.5TGE Signa Twin speed MR机上,取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为0及800s/mm2,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对首次行TACE治疗的25例肝癌肿块分别于术前24~48h、术后36~48h、术后7~10d、术后30~38d内各进行1次DWI,对每次的图像进行后处理,计算出每例肝癌每个时点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各个时点的ADC值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第1次TACE术后与第2次TACE术前肿瘤的血管造影染色及碘油沉积的改变判断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术前24~48h、术后36~48h、术后7~10d、术后30~38d组的ADC值分别为(1.376±0.012)×10-3mm2/s、(1.598±0.012)×10-3mm2/s、(1.723±0.012)×10-3mm2/s、(1.684±0.012)×10-3mm2/s。术后各组肝癌组织的ADC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7~10d、术后30~38d组的ADC值较术后36~48h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30~38d的ADC值较术后7~10d组明显降低(P<0.05)。将第1次TACE术后与第2次TACE术前的造影片及碘油沉积片对比见术后30~38d ADC值下降的肝癌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复发,ADC值下降明显的复发也最为明显。结论利用MR DWI技术对肝癌组织的ADC值进行动态观察,可以评价肝癌TACE术后癌组织的坏死、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88.
营养琼脂中加入TTC指示剂倒平板,对医院内物体表面细菌总数测定采取涂抹法培养,具有操作简单,受影响少,计数菌落清晰,检出率高等特点。1 方法:将营养琼脂溶化待冷切约45℃时,每100ml营养琼脂中加入0.15%TTC指示剂1ml(最终浓度为0.0015%)充分混匀后,倾注灭菌平皿,凝固后备用。 试验时用1ml无菌吸管吸取标本液0.2ml,注入制备好的TTC琼脂平板中心部,然后用无菌棒涂抹均匀,37℃18h后计数菌落并与琼脂平板倾注法作对照。2 结果2.1 TTC最佳浓度的选择:将不同浓度的TTC溶液配制系列不同含量的琼脂平板,对某一份标本作细菌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对50例GER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GERD以新生儿和婴幼儿发病较多,<3岁者占83%(41/50),临床表现以溢奶或呕吐为主等反流症状外,80%具有呼吸系统疾病,16%无呕吐症状。43例行24h食管PH监测,其中41例异常,检出率95%。13例行食管钡剂造影阳性10例,诊断阳性率为76%。结论小儿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仅凭临床症状有时难以与其他引起呕吐的疾病相鉴别,即使是胃食管反流也难以区分是生理性或病理性。食管24hPH连续监测配合食管胃钡会造影是早期诊断小儿GERD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67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及30例老年健康人,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IM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年脑梗塞组IMT明显厚于对照组(P〈0.01)且多发性脑梗塞组高于腔隙性及单发性脑梗塞组(P〈0.01)。结论 老年脑梗塞患者IMT明显增厚,且与脑梗塞程度密切相关,IMT可作为预测老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