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对兰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兰州市2008-2015年每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日均气温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关联性。结果:日均气温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暴露-反应关系呈“J”型,最低发病温度为17 ℃,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高温效应影响均大于中间效应。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对男、女性人群均表现为急性作用,当天的效应值最高,随后波动下降,高温效应对女性影响更大。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0~3岁组人群的细菌性痢疾发病的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均最大;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对0~3岁、19~64岁人群均表现为急性作用,当天的效应值最高,随后波动下降,而≥65岁者当天发病,之后下降,再缓慢波动上升。相对于最低发病温度17 ℃,高温(32 ℃)和中间温度(26 ℃)均能增加细菌性痢疾发病的风险,以滞后14 d累计效应最大,在男性、女性、0~3岁、4~11岁、12~18岁、19~64岁、≥65岁人群中,中间温度对细菌性痢疾发病RR(95%CI)值分别为2.30(1.53~3.13)、2.45(1.65~3.30)、2.41(1.59~3.28)、2.54(1.40~3.79)、1.82(0.41~3.43)、1.98(1.11~2.93)、1.73(0.68~2.88),高温时RR(95%CI)值分别2.93(1.38~4.69)、3.08(1.48~4.9)、3.26(1.60~5.16)、3.12(1.06~5.56)、1.94(0.73~5.39)、2.31(0.54~4.36)、2.06(0.02~4.51)。结论:高温可显著增加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风险,女性和3岁以下人群是敏感人群。气象因素在兰州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菌性痢疾发病受到多种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影响,但首要影响因素是高温。气温对细菌性痢疾发病不是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影响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各个环节(居民生活习惯、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自身体质),间接影响细菌性痢疾在人群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居民饮水量,为兰州市城区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7—8月、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所辖四个城区中选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 236名,通过问卷调查和标准量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饮水量调查。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兰州市城区居民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2 142.4、1 650.0、393.5mL/d。男性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和间接饮水量(2 298.6、1 800.0、402.7mL/d)均高于女性(2 023.5、1 500.0、372.7mL/d,P0.05);45~64岁人群的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和间接饮水量(2 352.8、1 800、425.0mL/d)最高,不同年龄人群饮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指数(BMI)人群中,超重人群(BMI≥24.0)间接饮水量(422.7mL/d)高于正常(BMI 18.5~23.9,385.7mL/d)或偏瘦者(BMI18.5,318.8mL/d,P0.05);体力劳动者间接饮水量中位数(427.3mL/d)大于非体力劳动者(362.4mL/d,P0.05)。夏季、冬季饮水量也存在性别、年龄、BMI和劳动状况差异。结论性别、年龄、BMI和劳动状况对兰州市城区居民饮水量有一定影响,在兰州市城区饮水健康风险评价中应综合考虑多因素条件下的饮水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兰州市安宁区居民饮水量,为兰州市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夏季(7和8月),冬季(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安宁区选取成年常住居民491人进行饮水量调查。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安宁区居民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2 210、1 750和390 m L/d。男性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2 339和1 800 m L/d)均高于女性(2 032和1 600 m L/d)(Z值:-3. 437,-3. 938,P0. 05),不同性别间接饮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人群中,(45~64)岁人群的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2 409、1 800和424 m L/d)最高,其中不同年龄人群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5. 922,18. 500,P0. 05)。夏季和冬季,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总饮水量和直接饮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2. 159,-2. 705;χ~2值:8. 257,9. 271,P0. 05)。结论在兰州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中应综合考虑年龄和性别对饮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乘积季节模型在水相关疾病发病率发病趋势预测中的应用,对兰州市水相关疾病发病情况进行预测。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4年12月水相关疾病发病率数据,利用R软件构建ARIMA乘积季节模型,利用2015—2017年实际发病率与模型拟合数据比较,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并预测2015—2017年水相关疾病的发病率。结果在水相关疾病预测中建立ARIMA(2,0,1)×(2,0,0)_(12)乘积季节模型,Ljung-Box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8.64,P=0.824),2015年—2017年兰州市常见水相关疾病实际发病率均在预测结果95%可信区间内,平均预测相对误差为5%。结论 ARIMA乘积季节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兰州市水相关疾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能够运用于水相关疾病发病趋势的预测及预警,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农村中小学生视力低下与沙眼状况,为促进区域中小学生人群眼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兰州市29所农村学校(包括村小学、中心小学、初中、九年制小学和初中4类)健康档案资料,分析学生视力低下率及沙眼患病率。结果 29所学校中7所有健康档案,其中村小学无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建档率24.1%;有健康档案的7所学校共有学生4 804人,其中1 293人参加健康体检、健康体检率26.9%,检出视力低下者255人、视力低下率19.7%,视力低下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中(26.2%)、九年制小学和初中(13.8%)、中心小学(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2.354,P<0.05);检出沙眼者108人、沙眼患病率8.4%,沙眼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心小学(35.2%)、初中(6.5%)、九年制小学和初中(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09.930,P<0.05)。结论兰州市农村学校健康档案建档率及学生健康体检率均低,中学生视力低下率较高,小学生沙眼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兰州市农村中小学校健康档案建设,广泛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做好中学生视力防护,加强小学生健康教育降低沙眼患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农村儿童基础免疫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接种率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出生日期为200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兰州市榆中县、安宁区和城关区97个行政村符合免疫接种年龄的所有儿童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面对面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兰州市城关区、安宁区和榆中县97个行政村免疫接种适龄儿童644人,其中男童340人、占52.80%,女童304人、占47.20%,建卡630人、建卡率97.83%;含麻疹成分疫苗全程接种合格率城关区高于安宁区(χ~2=8.67)和榆中县(χ~2=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破"疫苗接种合格率榆中县高于城关区(χ~2=7.02)和安宁区(χ~2=1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群多糖流脑疫苗接种合格率城关区高于安宁区(χ~2=5.78)和榆中县(χ~2=1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群多糖流脑疫苗接种合格率榆中县高于城关区(χ~2=7.14)和安宁区(χ~2=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肝疫苗接种合格率榆中县高于城关区(χ~2=23.96)和安宁区(χ~2=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17名家长甲肝疫苗知晓率最高(83.63%),其次为乙脑减毒活疫苗(79.42%),而知晓率最低的是"麻腮"疫苗(54.78%);643名家长从预防保健机构的宣传获取率最高(86.94%),而从广播和报纸中获取率较低,分别为7.47%和8.71%。结论兰州市农村儿童免疫接种合格率偏低,应加强农村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的合格率,提升家长和村医对儿童免疫接种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8-2011年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事件发生原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1年发生在兰州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系统及相关信息监测到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1起.其中Ⅲ级123起,占64.40%;Ⅳ级2起,占1.05%;未分级66起,占34.55%.传染病183起,占95.81%;食物中毒4起,占2.09%;其他4起,占2.0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场所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共发生160起,占83.77%,其中又以小学校为主,占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44.38%;托幼机构次之,占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37.50%.发生高峰主要以春季、秋季为主,第2季度和第4季度分别占45.55%和28.80%.发生的19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病3 887例,死亡28例.结论 兰州市2008-2011年间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主要是学校和幼托机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温和风速对兰州市肺结核病发病的影响及敏感人群。方法收集2008—2016年兰州市肺结核逐日发病人数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进行温度和风速与肺结核发病的关联性研究。结果 2008—2016年兰州市共报告肺结核16 996例,男女性别比为1.56∶1,以(36~64)岁患者最多(40.92%)。气温与肺结核的发病呈非线性关系。以年平均气温(11.11℃)为参照,低温效应呈倒U形,在-9℃,间隔6 d时最为显著,RR值为1.14(95%CI:1.02~1.26);低温(T=-5.2℃)累计效应在间隔14 d达最大值,男性(36~64)岁人群和65岁及以上人群RR(95%CI)分别为1.30(1.11~1.53)、1.30(1.10~1.55)和1.25(1.06~1.46)。高温效应呈S型,在28.0℃,间隔3 d时RR值最大,为1.13(95%CI:1.01~1.26);高温(T=20.1℃)累计效应在间隔5 d达最大值,男性(36~64)岁人群RR(95%CI)分别为1.31(1.00~1.71)、1.51(1.14~2.00)。风速与肺结核的风险效应呈正向关联。结论高温和低温均增加人群肺结核发病危险性,低温效应持续时间较高温长。低温主要影响男性、青壮年和老年人,高温主要影响男性和青壮年。风速增大也会使肺结核发病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分析武威市不同年龄住院患者疾病谱特点,为不同年龄人群进行重点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甘肃省卫生系统疾控进医院信息平台》,选取2013-2016 年武威市不同年龄住院患者数据, 进行前5位疾病顺位及构成比分析。结果 2013-2016年武威市累计上报住院患者542023人次,老年患 者最多,占56.31%。0~岁排在首位的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15~ 岁、30~ 岁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 病,在45~岁、≥60岁均为循环系统疾病。不同年龄段患者前5位疾病顺位及构成比不同。结论 武威市 住院患者以老年人最多,不同年龄患者疾病顺位及构成比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疾病预防与控制工 作,促进人群健康。 关键词:疾病谱;住院患者;年龄;构成比;疾病顺位;重点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8)03 0205 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