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7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18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280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27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433篇
预防医学   191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240篇
  1篇
中国医学   181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龟鹿二仙胶巴布剂治疗大肠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论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大肠癌患者使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同时采用FOLFIRI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使用龟鹿二仙胶巴布剂外敷神阙穴,隔日更换1次,连用14天;对照组使用安慰剂,用法用量同治疗组。观察化疗前及化疗第7、10、14天WBC、NE、PLT计数,化疗前及化疗第7、14天中医症状积分、Karnofsky评分(KPS评分)及肝、肾功能,每天观察皮肤不良反应。并记录造血生长因子使用情况。结果(1)化疗后第7天治疗组KPS评分稳定率高于对照组,第14天治疗组外周血WBC、NE计数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PLT计数高于对照组、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及抗生素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损伤,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龟鹿二仙胶巴布剂辅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肠癌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状况,未发现与其相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在云克内治的基础上加上中药外治,中西医结合二联疗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经统计学分析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采用静脉云克外加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单纯静脉云克治疗,疗效均为30d,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3.33%(50/60),对照组显效率为23.21%(13/56),在改善脊柱功能障碍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通络中药熏蒸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他汀药物是一组降脂类药物,适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及患有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儿童患者。研究显示,他汀类在骨的改建过程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不仅仅对成骨细胞的成熟有刺激诱导作用,还对破骨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辛伐他汀局部应用于抑制炎症性骨吸收,促进骨质修复和新骨形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他汀药物的促进成骨与抑制破骨的双向调节作用及其口腔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Carr-Purcell-Meiboom-Gill (CPMG)回波法测定了不同厂家交联聚维酮(crospovidone, PVPP)的交联度和交联密度,在交联聚维酮7个物理属性基础上建立了20个二级质量指标的物理指纹图谱,通过指纹图谱计算得到3个可压性评价指标:参数指数(index of parameter, IP)、参数轮廓指数(index of parametric profile, IPP)、良好可压性指数(index of good compression, IGC)。相关性分析发现交联聚维酮的交联度与可压性指标IP的相关性系数为0.816,呈现强相关性,表明交联聚维酮的交联度是影响其可压性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 建立牙膏类产品含菌量检测方法。方法 以β-环糊精为中和剂,采用活菌计数检验方法,对市场采集的牙膏类产品样品的含菌量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β-环糊精对牙膏类样品中的防腐抑菌剂有较好的中和作用。采用倾注培养法,检出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验证试验中各菌的回收比值均在0.5~2.0范围。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牙膏类样品的细菌计数检查。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系统评价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状况。方法 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WanFang)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汇集有关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检出率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1月5日。分别由2名护理研究者根据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独立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应用Stata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29篇文献,包括26 799例调查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检出率为53%(95%CI:0.46~0.6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为20%(95%CI:0.17~0.22),女性为20%(95%CI:0.17~0.24);50岁以下患者检出率为6%(95%CI:-0.03~0.15),50~59岁患者检出率为9%(95%CI:0.04~0.15),60~69岁患者检出率为26%(95%CI:-0.04~0.56),70~79岁患者检出率为29%(95%CI:0.03~0.54),80岁及以上患者检出率为39%(95%CI:-0.24~1.03);脑干、小脑、大脑、脑干+小脑、脑干+半球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检出率分别为39%、13%、21%、33%、90%;完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患者的吞咽障碍检出率分别为58%、25%、26%、16%;心源性脑卒中、大血管闭塞、小血管闭塞、动脉粥样硬化人群吞咽障碍检出率分别为18%、14%、9%、14%;现病史中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房颤、高脂血症患者吞咽障碍检出率分别为19%、22%、19%、22%、22%、10%;既往史中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患者吞咽障碍检出率分别为28%、27%、38%、16%。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检出率较高。但受纳入文献质量及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纳入更高质量文献予以考证。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了解磷霉素耐药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调控基因hptR、hptS及hptA的变异情况,探索此类基因变异与磷霉素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患者无菌体液分离得到的MRSA5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磷霉素最低抑菌浓度;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分析hptR、hptS、hptA及uhpT、glpT、fosB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 50株MRSA中,磷霉素耐药34株。50株MRSA中广泛存在hptR、hptS、hptA基因变异,变异类型分别为3类、6类、5类,一些突变类型仅在磷霉素耐药株中出现。结论本次临床分离的磷霉素耐药MRSA菌株中hptR、hptS及hptA突变常见,且某些突变类型可能参与磷霉素耐药性形成。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抗VEGF药物联合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6个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01,收集抗VEGF药物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检索文献、提取数据及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RCT文献,共21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第1、3、6mo,抗VEGF药物联合皮质类固醇药物与单用抗VEGF药物对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无差异;在缓解黄斑水肿方面,在第1mo和第3mo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要高于单用抗VEGF药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mo:MD=-20.89,95%CI:-34.65~-7.13,P=0.003;3mo:MD=-22.83,95%CI:-33.68~-11.97,P<0.0001),在第6mo两组无差异(P=0.06);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用抗VEGF药物(P=0.02);联合用药注射次数要低于单用抗VEGF药物(P<0.001)。结论:相比较单一使用抗VEGF药物,抗VEGF药物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具有起效快、注射次数少、更加经济的特点,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单一用药,主要为眼压升高及白内障,治疗过程要严密随访患者眼压及晶状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