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传统开腹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低位直肠癌且肝功能正常需行直肠癌根治术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13例病人随机分为腹腔镜组59例和开腹组54例,并分别按腹腔镜方法或开放法实施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术前、术后第1、3、7d。分别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TBIL、DBIL、GGT、ATB、ALP。结果两组病人年龄结构及术前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上述指标术后第3d即明显下降,至术后第7d达正常水平,且所有病人术后顺利恢复。两组术后血清ALB均有下降,血清DBIL、GGT、ATP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与开腹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对肝功能均有一过性影响,不影响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42.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在儿科颅内感染性疾病中属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常规实验室采用的脑脊液(CSF)生化、常规检查及细菌涂片培养,检验方法存在着灵敏度不高、培养阳性率低等问题。当脑膜感染或脑组织受损时,引起CSF中某些酶浓度升高[1,2]。我们检测了CSF中乳酸脱氢酶(LD)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病例 1.化脑组收集1997年12月~1998年1月间由临床初步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腰穿CSF,同时参考CSF生化、常规检查及细菌涂片培养的结果,获得9份阳性标本。小儿年龄为8 d~4岁。其中4例患儿有明确细菌学诊断,分别为都柏林沙门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和嗜血流感杆菌b型感染。 2.对照组收集由临床初步诊断为高热惊厥、发热待查或抽搐待查患儿的腰穿CSF,同时潘氏球蛋白定性试验(潘氏试验)阴性,细胞计数<15×106/L,蛋白和葡萄糖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共计15份标本。年龄58 d~10岁。  相似文献   
43.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40例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了解2002—2003年肠道门诊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肠道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查、大便潜血检查、轮状病毒检测和细菌培养,并对1岁以下的患儿进行喂养情况的调查。结果 轮状病毒性肠炎2002年感染率为21.74%,2003年感染率为27.11%,2a总感染率为24.91%,2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高,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同时合并条件致病菌生长率为23.88%;1岁以内婴儿腹泻程度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轮状病毒仍是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母乳喂养婴儿轮状病毒肠炎腹泻的程度相对较轻;轮状病毒腹泻时存在菌群紊乱,应以调节肠道菌群和对症处理为主要治疗手段,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实验室儿童血细胞11项分析参数年龄组间的差异对参考范围设置的影响.方法 收集1 274例1~12岁健康查体儿童静脉血,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获得血细胞分析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小板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比率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计数、单核细胞比率计数11项参数,并将其分为1~岁、3~岁、6~12岁3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岁组与3~岁组比较,白细胞、红细胞比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中性粒细胞比率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计数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528、2.490、2.128、3.442、8.072、6.939,均P<0.05).3~岁组与6~12岁组比较,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比率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计数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3.291、3.259、8.323、9.327、7.070、6.784、10.890、11.189,均P<0.01),血小板数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t=1.989,P<0.05).结论 健康儿童全血细胞11项分析参数比较结果提示有8个分析参数存在年龄组差异,建议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计数参数可分3个年龄段设置参考范围,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参数可根据各自实验室分析数据设置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4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