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以总结手术经验。方法本文对2002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治疗51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综合手术资料和后续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控制出血是DCS的首要任务,控制污染是DCS的第2个主要目的。简化手术完成后患者送ICU,并立即开始继续复苏,所有患者72h内均接受相应形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结果51例患者均经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治愈42例(82.3%),再次手术术后出现腹腔脓肿2例(3.9%)、粘连性不全肠梗阻3例(5.9%),经保守治疗痊愈;死亡4例(7.8%),死亡原因与手术无明显关系。结论符合DCS指征的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应严格遵循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积极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极力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42.
43.
食欲下降是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癌性厌食/恶液质综合征在晚期肿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肿瘤患者因营养摄入不足,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体重下降、脂肪组织和骨骼肌减少,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治疗耐受性下降,治疗机会减少,并发症增加,不利于抗肿瘤治疗措施的实施。准确评估癌性厌食的过程,无论对研究还是临床救治都极为重要,科学的食欲评价方法和技术不仅是营养工作者客观评价食欲的工具,也是进一步认识和预测营养不良的基础,对改善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具有积极意义。本共识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证据,对该领域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总结。从肿瘤、营养与食欲的关系出发,分析癌性厌食的发生发展机制,总结不同情况下肿瘤患者的食欲评价方法,并给出专家推荐意见。结合我国膳食现状和特点,从临床、营养、护理、中医的角度提出调节食欲的方法,科学规范癌性厌食管理策略,以便临床医师、临床营养专业人员、护士等医疗保健人员应用,更好地为肿瘤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44.
直肠癌保肛术并发症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以提高保肛治疗下段直肠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375例直肠癌行保肛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保肛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60个月,平均37个月,3年生存率75.77%,死亡79例。术后吻合口漏14例,占3.73%;吻合口狭窄37例,占9.87%;吻合口出血13例,占3.47%。吻合口复发25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是影响保肛治疗术后吻合口漏的主要因素。(P=0.017);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P=0.040)和患者年龄(P=0.041)是影响吻合口复发的重要因素。结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和患者年龄是影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严格选择保肛治疗适应证,规范的手术操作和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防治并发症和复发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45.
患者男,78岁。因右下腹胀痛5d,发热并腹部包块1d,门诊以“阑尾周围脓肿”收住院。患者15年前曾患高血压性心脏病,近年来服心痛定10~30mg/d维持治疗,血压165/105mmHg~195/120mmHg(1mmHg=0.133kPa)。入院前5d,因用右手提水(约20kg)后,感右下腹疼痛,逐渐加剧,无放射痛及恶心、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构建表达小鼠B7—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检测其蛋白表达。方法:PCR法获基因,定向克隆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得到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酶切法鉴定,真核细胞中检测蛋白表达。结果:酶切所得片段与所需相符,在真核细胞中检测到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今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手术的特点及优越性。方法:10例脊柱侧凸患者中,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2例行LC联合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2例行LC联合腹腔病变活检,1例行LA联合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结果:10例联合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及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5~15ml,平均10ml,术后5~7d痊愈出院,平均住院5.7d。结论:脊柱侧凸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手术,只要妥善处理体位,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安全、有效、经济、可行,充分显示了微创外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49.
内脏异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其在体内呈“镜影”分布,解剖位置与正常人相反。一旦内脏器官发生病变,临床表现与常人相异,极易造成诊断和治疗失误。我院2008年11月收治1例全内脏异位并阑尾瘘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0.
患者,男67岁,因消瘦半月伴左下腹痛性包块5天,于1991年3月12日收住院.患者入院前5天,感左下腹不适,同时左下腹触及一鸡蛋大之包块.5天来包块处阵发性胀痛,无放射及恶心呕吐,无腹泻,便血及类似发作史.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体重52Kg(减轻9Kg).体温37.2℃,脉膊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10Kpa.心肺阴性.腹平软,于脐左下方4cm处可触到4×4cm之包块,质硬,边界清楚,表面凹凸不平,有触痛,上下及左右移动度各为2cm和4cm.Hb:120g/L,N:0.18,L:0.19.大小便常规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